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健忘游记】春游凤凰山(上)

(2011-07-17 23:40:49)
标签:

健忘

摄影

游记

辽宁

丹东

凤城

凤凰山

旅游

分类: 健忘游记

  凤凰山,全国有许多处,光辽宁就有丹东凤城和朝阳两处。但是要说险峻,这诸多凤凰山里,还要数丹东凤城这处最为有名。

  丹东凤凰山位于凤城东南3公里处,属长白山余脉,面积120多平方千米,素以险中含奇、秀里藏幽著称,与千山、医巫闾山、药山合称为辽宁“四大名山”。

【健忘游记】春游凤凰山(上)

  凤凰山书法题刻众多。“东天一柱”好象泰山也有一块同文的题刻。山东那块是清人吴廷斌所留。凤凰山则是近代书法家刘炳森1996年6月留下的墨宝。刘炳森向以隶、楷著称于世,书风凝厚稳健而又俊逸潇洒,世称“刘体隶书”。20世纪70年代所书隶书字样6700余字输入电脑,已为国内外广泛使用。

【健忘游记】春游凤凰山(上)

  登上半山回望凤凰山山门。山门对面的山的后面,就是沈丹高速下道后进凤城的公路。凤城隶属丹东,属于县级市,它因座落于凤凰山脚下而得名。凤凰山的山门还是挺有特色的,这次去的匆忙,在山下时还大雾迷山,所以忘记把山门的景观摄下。

【健忘游记】春游凤凰山(上)

  “振衣千仞、直上青云”刻于半山大石棚之上。字意不仅勉励你振作精神,奋勇向上,而且让你也体会到仰望碧空,俯视万物,直上青云的意境。前字取意“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的大丈夫气慨,是张作霖老部下乔赓云1927后所作。后者是清凤凰厅抚民府第四任同知屠立咸1882年的手笔。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振衣"一说最始源处。)

【健忘游记】春游凤凰山(上)

  凤凰城自南北朝末就有兵事发生,筑有山城,其城名曰“熊山城”。到辽代改筑有“山荫城”,是进入凤凰山景区第一道城门。山城形似城池,城门上有叠层楼阁,两侧城墙形如长城,全城门由高低山峰环绕。城门上书对联:“雄峙辽东边塞独尊国门名山,凤栖龙源福地携来客旅君仙。”

【健忘游记】春游凤凰山(上)

【健忘游记】春游凤凰山(上)

  凤凰山佛、道两教都很兴盛。佛池为一股山泉下流而成,建有滴水观音像一尊。

【健忘游记】春游凤凰山(上)

  佛池左侧崖壁上,刻有民国五年(1916 年)朱连溪所题“共和再造四个大字。朱连溪是清朝最后一任凤凰厅同知,中华民国成立时又继任县知事,到1915年8月御任。袁世凯民国五年复辟称帝失败,同年6月6日,袁就因尿毒症而归西。这个题字,正是朱为了纪念这段历史而题。

【健忘游记】春游凤凰山(上)

  佛池对面林中一巨石立于溪水之侧,上书“亘立中天”四个大字,落款陆军十九师连长关少泉书,民国七年(1918年)。凤凰山多清末民初的题刻,大多是出自当地军政官员之手,而且多是武将,却缺少文化名人的笔迹。这可能也是作为军事重镇的凤凰山,所独具的武勇气质吧。(另一说岭南画派大家李瑶屏从小师从关少泉学画,但不知道这两个关少泉是否是同一个人。)

【健忘游记】春游凤凰山(上)

  汤玉麟在民国历史上也算得上小有名气,作为东北军中的一员虎将,在张作霖手下掌军多年。1921年5月任为奉天陆军第十一混成旅旅长兼东边镇守使和剿匪司令,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任第十一师师长。1925年在凤凰山留下“山高水长”墨宝。没想到一代草寇出身的汤,还有如此高雅质气。

【健忘游记】春游凤凰山(上)

  登凤凰山,一路可见许多当地居民登山健身,并随身会携带瓶子罐子装水下山。原来凤凰山,有一处泉水非常有名,号称“东北第一泉”,这泉水清凉爽口,好象冰镇过一样,虽不然里面所含物质,但想来这么多人辛苦上山打水,一定是对身体非常有好处的。爬山人,也可以打一瓶,在路途中解渴消暑。

【健忘游记】春游凤凰山(上)

  紫阳观是凤凰山第一大道观,始建于明朝弘治初年(1483年)。当地人俗称为三官庙,因为观内正殿供奉有“天地水”三官而得名。原来凤凰山中只有佛教传播,道教是后来才传入凤凰山的,紫阳观就是在原来的大宁寺基础上改建的。道教称曦阳为紫阳,又谓紫阳为祥瑞之兆,故道观以此为名。

【健忘游记】春游凤凰山(上)

  凤凰山解放纪念塔,用凤凰山花岗石砌成,高七点一一米,塔由底坐、碑、帽三部分组成。塔碑长零点九米,宽零点八米,高三点六米,塔帽高一点二米,为中国古典屋顶式。 解放纪念塔正面书刻:“解放纪念塔”五个醒目大字。此碑是1946年为纪念东北解放而立。登山的路,也是从此碑处开始。

【健忘游记】春游凤凰山(上)

  在观音阁下大石上,刻着王瑞之手书的“此山不老我曾来”,这段话很平实,一点不文,却很能打动人,每个登山人都可以自豪的喊这么一句。王瑞之是凤城县知事。县知事是一县的行政官员,清以前称知县,辛亥革命后废府、州,仅设县,置县知事为一县行政长官,国民党执政后易名为县长。

【健忘游记】春游凤凰山(上)

【健忘游记】春游凤凰山(上)

  上行即三教堂。

【健忘游记】春游凤凰山(上)

  三教堂是一天然形成的石洞,里面供奉着佛、道、儒三教神祉,这种三教共存样式不多见。早年三教不能兼信,北宋末,微宗崇信道教,道教开始盛行。元帝虽信佛,也兼信道,等到明中叶后,又因为帝王的倡导,方士、和尚的宣扬,“三教同源”的多神教义开始在民间流行。

【健忘游记】春游凤凰山(上)

  斗姆宫四周,自然形成一个开阔的观景台。斗姆是道教供奉的一位神仙。“斗”即指北斗诸星,斗姆的意思就是诸多星星的母亲。传说,她原来是龙汉年间的周御王的妃子,名叫紫光夫人,生下九个儿子。大儿子为天皇大帝;二儿子长大后成为紫微大帝;其余七子成为北斗七星。

【健忘游记】春游凤凰山(上)

  在斗姆宫观景台,远眺可见对面的观音阁如镶嵌在崖壁上一样。背依绝壁,下临深渊。

【健忘游记】春游凤凰山(上)

  碧霞宫,也称“娘娘庙“,处在斗姆宫和观音阁之间,建于道光四年(1824年),内奉三圣母、子孙娘娘、眼光娘娘三尊道教娘娘神像。庙前巨石之上刻有管理边门事务处郎福威于乾隆六年所书“啸傲烟霞”四字,这是凤凰山最早的一处石刻,词意赞美碧霞宫成为世人瞩目的胜境。

【健忘游记】春游凤凰山(上)

  凤凰洞前,有一眼叫做“圣源”的泉眼。这泉水虽然很深,但清澈见底,潺潺流淌不息。在圣源旁树立有一尊观音像,传说这源泉水就是群仙聚会聚仙台时,观音为群仙所献的琼浆玉液。群仙已散,就留下这一眼清泉为游人解渴消暑。

【健忘游记】春游凤凰山(上)

  游览凤凰山有一句顺口溜:“来到凤凰山,幽探凤凰洞,险登箭眼峰,饱览景无穷”。话说来到凤凰山一定要探凤凰洞。传说凤凰洞是凤凰栖息的地方,内藏凤凰蛋。当年唐太宗游览凤凰山,凤凰就是从此洞飞出拜祖。凤凰洞长约200余米,入洞之后,天光亮,越走越暗,须持蜡烛而行。

【健忘游记】春游凤凰山(上)

  出凤凰洞,下个目的地就是观音阁。当然,如果你不想进洞的话,凤凰洞右侧崖壁上也有一条陡峭的山路可以选择。

【健忘游记】春游凤凰山(上)

  当然,不进凤凰洞有不进凤凰洞的好处,那就是可以观山景,当然也要付出体力。攀爬的路比洞里的路要艰难的多。

【健忘游记】春游凤凰山(上)

  凤凰山碧霞宫、凤凰洞后登山的路不止一条,但都是在崖壁上开凿的石阶,一些还需要你练一练壁虎神功。这里的路有点“智取华山路”的味道,山形也神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