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石臼篇

(2011-06-29 21:38:24)
标签:

健忘

摄影

游记

内蒙

赤峰

青山

石臼

冰臼

旅游

分类: 健忘游记

  临来赤峰之前,在《中国国家地理》上看到一篇介绍石臼的文章,写的就是赤峰大青山的地理奇迹。这次有幸可以去一探究竟。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石臼篇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石臼篇

  由经棚去往大青山景区的路边,经常出现这种赭红色的山体矗立在路旁。这山体在蓝色天空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醒目。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石臼篇

  还没到大青山景区,路边山上怪石丛生,和阿斯哈图的石林仿佛有异曲同工之妙。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石臼篇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石臼篇

  去往青山景区,路遇一怪石孤立山顶,似临空欲坠。但据当地人说,建筑这条公路的时候,就怕这个石头掉下来发生事故,所以派了工程人员到山顶,想尽办法也没有使它移动分毫,这样大家才想信它的安全。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石臼篇

  去往青山景区的路真可以称得上是一条风光之路,你可以搜寻到各种象形的岩石散布在道路的两旁。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石臼篇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石臼篇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石臼篇

  赤峰的青山景区,主景观都处在一千多米的高山之上,所以景区建了内蒙地区最长的索道,到达山顶之后,还需再转乘景区的电瓶车去观看石臼。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石臼篇

  青山景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东部,在景区内不仅仅有神奇的石臼景观,周围环绕的群山,也极具冲击力。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石臼篇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石臼篇

  青山索道到达山顶之后,再步行一段林荫山路,翻过一个山坳,眼前豁然开朗,就来到一处相对平坦的高山草地。景区在这里准备了电瓶车,可以直达石臼区。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石臼篇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石臼篇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石臼篇

  青山景区已经处在大兴安岭山脉的最末端,从山顶向西南远眺,据说可见西拉沐沦。西拉沐沦是辽河的上游,同时也是大兴安岭山脉和燕山山脉的分界线。如此说来,西南远望的隐隐若现的山脉,是否就是燕山了呢?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石臼篇

  山顶电瓶车站的一侧紧挨着一丛高峰。可能是青山景区的石臼太过有名了,很多游客到达车站后就乘车直奔石臼了,从而失去了登顶这里,远眺美景的机会。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石臼篇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石臼篇

  青山景区的电瓶车沿着环形的山环去往冰臼景观,道路西北一侧面向绝壁。司机介绍说这里叫作“江山如画”,赭红的绝壁横列眼前,有点太行郭亮村的味道。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石臼篇

  青山景区电瓶车沿线,有许许多多的象形石:老夫老妻、三口之家、米老鼠与唐老鸭、鹰嘴石等等。图片上的这个,象不象一个蜷在原地休息的骆驼?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石臼篇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石臼篇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石臼篇

  青山很适合远眺,山脚下草原、沙漠、村庄、道路、干枯的河床,一一陈现。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石臼篇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石臼篇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石臼篇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石臼篇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石臼篇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石臼篇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石臼篇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石臼篇

  青山景区内自然生态保存的非常完好。草甸、疏林交错。许多向阳的山坡,甚至发育出茂密的丛林景观。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石臼篇

  青山景区的石臼区在景区西南的一处山顶上。电瓶车到站后,还需步行景区修建的山间步道上山,才能一观。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石臼篇

  去往青山石臼景区的路,一只雄鹰守护在山顶。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石臼篇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石臼篇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石臼篇

  青山景区石臼区的山顶平坦开阔,由北向南倾斜。四周较高,中间低洼,草地与裸岩并存。山顶南面裸露的坚硬花岗岩面上约1000平方米的范围,背载着干余个“岩臼”,当地人俗称为“九缸十八锅”。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石臼篇

  青山景区的“九缸十八锅“名不虚传,属世界范围规模最大,形态最好,类型最多的罕见石臼群,是大自然的杰作和奇观。其形状如臼如缸,如杯如桶,如盆如盘,如锅如碗,一个个冲天开口,大的石臼直径3-5米,小的十几厘米,石臼大小不均,深浅不一,最大的一个石臼能够容纳十几个人。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石臼篇

  在青山山顶坚硬的花岗岩面上,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多的坑洼呢?自从它们被发现自今,一直就存在不同的说法。风蚀说认为青山存在过风力强盛的“赤峰风道”,冰缘环境下的强风力的磨蚀和吹蚀逐渐在花岗岩表面形成这种不对称的臼穴。水蚀说认为是流水在局部形成的环流驱动沙砾长期磨蚀的结果。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石臼篇

  青山石臼最被认可的成因是冰蚀说。冰蚀说认为青山在第四纪曾被大陆冰川甚至大冰盖覆盖,由于大陆冰川或大冰盖中的压融水沿着冰裂缝或冰裂隙向下喷射、急流,冲击、旋动和研磨,如钻一样在花岗岩表面钻成了这种臼穴,故称为“冰臼”。但其实石臼的最终成因还无定论,还有待进一步论证。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石臼篇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石臼篇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石臼篇

  登上青山石臼区的山顶,远眺大地如画屏,远处河谷,大概就是赤峰的母亲河西拉沐沦。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石臼篇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石臼篇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石臼篇

  西拉沐沦在燕山山脉脚下静静的流淌。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石臼篇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石臼篇

  青山景区特别适合这种全景式的表现。强烈建议点击查看大图来欣赏。

  《内蒙赤峰行》全篇结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