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文化篇

(2011-06-13 07:13:19)
标签:

健忘

摄影

游记

内蒙

赤峰

红山玉龙

玉龙广场

车泊尔

中华第一龙

旅游

分类: 健忘游记

  2011年6月7日,乘车奔赴向往已久的内蒙古赤峰市。赤峰跟辽宁非常有渊源。在上个世纪的69到79年,赤峰是划归辽宁的。赤峰的母亲河——西拉沐伦河,原名潢水,经过草地、沙漠、山区,最终在辽宁的盘锦汇入渤海。这条河在辽宁境内叫作辽河,是辽宁的母亲河。原来,赤峰和辽宁有共同的“母亲”。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文化篇

  赤峰市政府建造的很大气,却缺少灵性,给人以拒人千里之外的庄严。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文化篇

  赤峰市政府广场矗立着的大型雕塑名为:“飞龙在天”,是由无数个“C”型玉龙叠加造型而成。玻璃步路的下面自广场至锡伯河全长1500米,宽4米,深0.8米,水中摆放999块刻有不同时代、不同书体、不同民族龙字的玉石。赤峰,这里是中国龙的故乡,红山玉龙的“C”字形态深入人心。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文化篇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文化篇

  车泊尔民俗园内的雕塑。“车泊尔”之名源于元世祖忽必烈之皇后车泊尔,其乃赤峰人氏是也,后世欲纪念车泊尔其人,故名。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文化篇

  赤峰新建的博物馆,建筑设计吸收了唐代、辽代建筑博大雄浑的建筑特色,青瓦白墙,有点象韩国的青瓦台。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文化篇

  博物馆内分为:日出红山(介绍红山文化)、古韵青铜(介绍北方草原青铜文化)、契丹王朝(介绍契丹文化)、黄金长河(介绍金、元至清代的文物及民族风情)四个展区。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文化篇

  赤峰博物馆里到处都可见这个“C”型的红山玉龙形象,包括前厅正堂、门的把手、墙的配饰等等。此龙制于新石器时代,号称“中华第一龙”。下图所示的,是博物馆仿制的1:1形制的玉龙。龙体背正中有一小穿孔,经试验,若穿绳悬起,龙骨尾恰在同一水平线上,显然,孔的位置是经过精密计算的。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文化篇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文化篇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文化篇

  赤峰是契丹的发祥地。契丹属东胡族系,是鲜卑的一支。公元344年,前燕(慕容部)击败宇文部时,同时击败了契丹人。这个时期部分人转移到今西拉沐沦河上游松漠一带,遂从鲜卑部族中分离出来,自号“契丹”。唐末建立了强大的地方政权,唐灭亡的907年建立契丹国,后改称辽,统治中国北方。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文化篇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文化篇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文化篇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文化篇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文化篇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文化篇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文化篇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文化篇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文化篇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文化篇

  鸳鸯形三彩壶。三彩器,也是辽瓷中独具特色的一种。与华丽细腻的唐三彩,明净素雅的元明青花相比,它则显得纯古浑厚。黄、绿、赭三色的巧妙搭配,显得色彩绚丽,斑驳灿烂,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辽代把唐代用作丧葬用途的冥器改变了功能而主要用于现实生活,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了不起的突破。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文化篇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文化篇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文化篇

  阿旗罕苏木吐古他拉辽墓出土的镂花鎏金铜男冠。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文化篇

  阿旗罕苏木吐古他拉辽墓出土的鎏金铜男覆面。覆面俗称盖脸、面具,是契丹贵族的葬具,意在保护死者的面容。在死者脸上罩金属覆面是契丹族颇为独特的一种葬俗。据史籍记载,契丹贵族有“用金银做面具,铜丝络其手足”的葬俗。覆面有金、银之分,用以区分死者的身份、年龄和性别。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文化篇

  阿旗罕苏木吐古他拉辽墓出土的镂花鎏金铜女冠。冠顶呈圆形,两侧有立翅,通体镂空。冠正面饰展翅欲飞的凤凰,周围饰缠枝花卉,纹饰、造型华美,富有少数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文化篇

  锦山镇哈达沟门窖藏出土的摩羯纹錾花鎏金银盘,很是繁复精美。大约在两晋时期,摩羯纹随佛教传入我国。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文化篇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文化篇

【健忘游记】内蒙赤峰行·文化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