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健忘影评】红磨坊(美/澳)(8.5)

(2010-01-09 22:29:41)
标签:

健忘

影评

电影

截图

红磨坊

巴兹

鲁尔曼

妮可

基德曼

伊万

麦克格雷格

娱乐

分类: 健忘影评

【健忘影评】红磨坊(美/澳)(8.5)

 

健忘影评:
  很多歌舞片会犯一个共同的毛病,那就是歌舞的表演总会使观众有游离于故事之外的感觉。但是《红磨坊》是一个例外。《红磨坊》是一部不管你喜不喜欢歌舞片这种形式,都会被它感动的片子。影片最让人惊喜的,莫过于导演对歌舞片形式魅力的掌握与表现。更惊喜的是,片中歌词所表现出英语诗歌的魅力完全让我陶醉。

 

健忘评分:【健忘影评】红磨坊(美/澳)(8.5)【健忘影评】红磨坊(美/澳)(8.5)【健忘影评】红磨坊(美/澳)(8.5)【健忘影评】红磨坊(美/澳)(8.5)【健忘影评】红磨坊(美/澳)(8.5)【健忘影评】红磨坊(美/澳)(8.5)【健忘影评】红磨坊(美/澳)(8.5)【健忘影评】红磨坊(美/澳)(8.5)【健忘影评】红磨坊(美/澳)(8.5)【健忘影评】红磨坊(美/澳)(8.5)

 

【健忘影评】红磨坊(美/澳)(8.5)

 

中文片名:红磨坊
英文片名:Moulin Rouge
年  代:2001
国  家:美国/澳大利亚
类  别:剧情/爱情/音乐
片  长:127 Min
导  演:巴兹·鲁尔曼
编  剧:巴兹·鲁尔曼 克雷格·皮尔斯
主  演:妮可·基德曼 伊万·麦克格雷格 约翰·雷吉扎莫 理查德·劳斯伯格 吉姆·布劳德本特
     普拉西多·多明戈 纳许·艾德顿

 

幕后制作:
  本片故事根据诗人和音乐家奥菲士前往阴间寻找亡妻的希腊神话改编而成,身兼编导及制作人的巴兹·鲁尔曼说:“那是一个关于理想主义和成长的神话,让我们认知了人生中无法掌控的事情,那就是爱人的消亡和关系的不复存在。在奥菲士的神话中,你要么被不幸摧毁,要么进入阴间学会面对不幸并通过愈这经历成熟起来。”
  在《红磨坊》中,澳洲名导鲁尔曼沿用了他的“红幕”戏剧风格,而本片也与其先前执导的《舞国英雄》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并称为“红幕三部曲”。鲁尔曼解释说:“我们基于任人皆知的神话创作出一个简单故事,将其置于经过夸张处理的世界中。《舞国英雄》的故事发生在交际舞的世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发生在维罗纳海滩,而我们的第三部电影则发生在1899年的红磨坊夜总会。大多数电影都会让观众处于睡梦状态,这样,他们就可以借此窥视现实,而我们却在影片中不断唤醒观众,提醒他们正在观看的是该一部电影。在《舞国英雄》中,我们用舞蹈提醒,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是有400年历史的莎士比亚语言,而到了本片,我们选择了音乐和歌曲。从本质上讲,《红磨坊》是一部歌舞片,或许还可以称之为歌剧,不过最终,所有歌曲都在讲述一个故事。”
  在确定了创作方向之后,鲁尔曼立即带领联合编剧克雷格·皮尔斯和艺术指导凯瑟琳·马丁前往巴黎实地考察,他们一边致力于故事大纲,一边对当时历史进行细致究,从康康舞、贵族画家图卢兹·劳特列克到记录下夜总会当年第一手素材的作家和记者面面俱到。随着对故事中人群、场所和文化了解的不断加深,他们终于理解了红磨坊为何会成为从贵族、富人到工人、艺术家和波西米亚人等不同阶层共同寻欢作乐的去处。皮尔斯说:“红磨坊相当于70年代末美国纽约的传奇夜店Studio 54,在那里,权贵阶层和年轻人、美女和穷光蛋在一起,正是这种想法促使钱德勒(红磨坊的老板)打造出一个女人宫殿,那里表演的康康舞丝毫不亚于香艳热辣的脱衣舞。”
  在鲁尔曼和皮尔斯完成剧本的同时,艺术指导凯瑟琳·马丁也在将巴黎见闻融入到影片的美术设计当中,为了打造出片中活色生香的世界,马丁充分体现了“红幕”风格。她说:“‘红幕’电影的特点之一就是借鉴一些经典影片,在《红磨坊》中,这一特点在发型和服装上得到了体现,其中不乏《蓝天使》中玛琳·黛德丽、《吉尔达》中丽塔·海华斯和《歌厅》的影子。”
  诚然,音乐和歌曲对片中人物和故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歌舞片早已过时,为了吸引当代观众,鲁尔曼必须另辟蹊径,让演员唱出故事。制作人弗雷德·拜伦认为鲁尔曼开创出一种全新的歌舞片,他说:“在传统好莱坞歌舞片中,演员们的歌曲都是提前录制的,而我们的演员敢于直接在摄影机前一展歌喉,巴兹努力营造出歌唱就是表演的感受,观众不会因歌声而脱离影片故事,因为人物的心声已经转变成音符和旋律。”

评  论:
  一部精彩绝伦的后现代主义电影。——《华盛顿邮报》
  一部由色彩和歌曲交织而成的前所未见的电影。——《西雅图时报》
  奢华、壮观、引人发笑而又催人泪下的情感宣泄。——《阿波罗导报》


花  絮:
  ·凯瑟琳·泽塔-琼斯和希斯·莱杰曾是扮演萨汀和克里斯蒂安的最初人选。
  ·影片大部分在悉尼的福克斯制片厂拍摄完成。
  ·1999年11月,影片拍摄因妮可·基德曼排练舞蹈时肋骨骨折和膝盖受伤而暂停两周,后来她坐着轮椅完成了一些胸部以上的画面。
  ·妮可·基德曼在片中佩戴的项链确实由钻石和白金制成,这条堪称为拍摄电影而制作的最昂贵的项链镶有1308颗钻石,总重达134克拉,价值约为100万美元。
  ·由80人组成的服装部门为影片制作了300件服装。
  ·妮可·基德曼在片中始终戴着假发。
  ·曾有100多人参与搭建红磨坊的布景。
  ·当年的红磨坊舞女都在裙下穿着被撕破的内裤,为了确保PG-13级别,制片方只得放弃如实重现。
  ·本片是2001年戛纳电影节的开幕影片。
  ·本片获得2002年度,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并获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剪辑、最佳化妆、最佳音效剪辑提名);2001年度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2002年度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音乐、最佳音乐或喜剧类电影、音乐或喜剧类电影最佳女主角]最佳导演提名、音乐或喜剧类电影最佳男主角提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