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影评/乐评健忘影评吴清源田壮壮张震张艾嘉松坂庆子伊藤步黄奕李雪健香川照之 |
分类: 健忘影评 |

英文片名:The Go Master
年 代:2006
国 家:中国/日本
类 别:剧情
语 言:普通话/日语
片 长:01:46:07
导 演:田壮壮
主 演:张 震 张艾嘉 松坂庆子 伊藤步
黄 奕 李雪健 香川照之 辛柏青

吴清源,著名围棋手,号称“昭和棋圣”。1914年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今福州市)一个盐商家庭,排行老三,同年移居北平。
吴清源7岁学棋,11岁时经段祺瑞棋客顾水如的引荐进入段府,时称围棋神童。吴清源出名之后,常和达官名流们周旋。当时中国社交界中。忌讳连名带姓称呼别人,认为那样不尊敬。清源虽是小孩,别人也以大人对待他。顾水如的一位朋友便给清源弟起了个号,从“泉”字引出“清源”二字。从此,“吴清源”三字就代替了“吴泉”。
1926年,日本棋手岩本薰六段和小杉丁四段来中国游历,在让子局中,对吴清源胜多负少。二人回国后,在游记中说及此事,遂引起日本棋院高手濑越宪作的注意。
1927年,吴清源14岁。日本围棋名手井上孝平五段来北京,试探清源的棋力。在让二子局中,执黑三胜井上孝平;让先局中,一胜一平一打挂。棋谱传回日本,濑越宪作惊为天人,称其为“秀策再世”(秀策即本因坊秀策(1829-1862)
,日本江户(即现在的日本首都东京)末期的日本棋圣,“本因坊”为日本围棋段位的最高水平。所谓“江户末期”即日本德川幕府统治末期,因德川幕府的所在地在当时的日本江户,也就是现在的日本东京,所以德川幕府也被称为江户幕府)决定让吴清源来日本,遂向吴发出邀请函。
1928年,受濑越宪作派遣,桥本宇太郎四段来到中国,安排吴清源赴日留学事宜。期间桥本与吴让先两局皆败。同年10月23日,吴清源赴日留学,当时的日本名人秀哉亲自率领众棋士到火车站迎接。清源到了日本,当时日本棋院的总裁大仓喜七郎答应每月资助清源二百日元(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两年为期。两年以后,清源能否在日本站住脚,也就是说,能不能得到日本棋院承认他具有作一个棋士的资格,就要看自己的棋力能否长足进步。
日本棋院组织一个审查会来给清源评定段位等级。审查会共七人:本因坊秀哉(九段)、岩佐銈(七段)、濑越宪作(七段)、铃木为次郎(七段)、加藤信(六段)、岩本薰(六段)、小野田千代太郎(六段)。审查会选出蓧原正美(四段)、村岛义胜(四段)、前田陈尔(四段)、桥本宇太郎(四段)、小野田千代太郎(六段)、木谷实(四段)和本因坊秀哉七人分别与清源对局。清源先胜蓧原正美、本因坊秀哉和村岛三人。审查会根据这个成绩,便评定清源为三段。当时评段位比现在更严格苛刻,三段即相当于现在的五段。
1929年,吴清源在《时事新报》主办的擂台赛中首次与木谷实相遇,开创了“模仿棋”的先例。
1930年,吴清源晋升四段,并在这一年成为日本棋院的正式棋士,开始参加日本棋院的一年中春秋两度的大比赛。
1931年,吴清源参加东京时事新闻社发起的棋赛。比赛采取单场淘汰制。吴清源连战连捷,十八名棋手都败在他手下。时事新闻社连续刊登他的对局约半年多。他连胜的声威引起日本棋界的注目。
1932年春季比赛中,他又获全胜,取得第一名;同年秋季比赛中,他仅负于小岛一局,得第二名。
1933年,吴清源十九岁,升为五段。这年春季比赛中得第二名,秋季比赛中与木谷实并列第一。同年,读卖新闻社发起优秀选手选拔赛,清源在选拔赛中连胜劲敌本谷实和桥本宇太郎,取得与名人秀哉决最后胜负的权利。在这局棋中,清源当然执黑先行。他起手使用了“三三、星、天元”的布局。第一子下在右上角“三、三”的位置。这在秀哉的棋派来说,叫做“鬼门”,是禁忌的走法。第二步黑子下在左下角星位。第三步下在天元。这一创新的走法轰动了日本棋界。但是,本因坊秀哉本人知道清源的实力,没有轻敌。清源几次下子使秀哉难以应付,他只得多次宣告暂停,回家与他的弟子们共同研究如何应付。因此,这局棋延长到次年1月29日才结束,下了三个月。在这期间,清源同时要参加秋季比赛和新闻社主办的比赛等十一局棋。结果秀哉以一子取胜。据说,他之所以取胜,是因为他的弟子前田陈尔帮他出了一好招,即第160那一子。许多人认为,秀哉屡次提出暂停,回去和弟子们研究,把一局棋延长三个月,未免不公正。从此,日本棋院规定以后每局比赛必须当天结束,不得拖延。赛后,民意调查中显示,吴清源在日本的知名度仅次于天皇。
1933年,木谷实、吴清源开创新布局革命。秋季大手合(升段赛)中两人正式开始使用新布局,在比赛中成绩分居前两位。11月吴与木谷合著、安永一主笔的《新布局法》出版。
1934年,吴清源晋升六段。
1935年3月,濑越宪作、铃木为次郎对吴清源、木谷实的“报知相谈棋”对局开始。最终吴与木谷执黑1目胜。
1936年4月,吴清源加入日本国籍。
1939年,吴清源晋升七段。
1938年本因坊秀哉宣告引退,在引退前和木谷实下了一盘叫作引退战的棋。结果木谷实胜了。按理,木谷实应当是本因坊秀哉告退以后棋界第一人了。但是,人们认为还有吴清源在。究竟谁是第一人,还得清源和木谷实决一雌雄。于是,读卖新闻社发起木谷实与吴清源的十盘决胜战。1939年10月,吴清源与木谷实的“镰仓十番棋”开始。到第六局时,吴以五胜一负把木谷实降为“先相先”手合(日本围棋段位的一种等级)。至1941年,吴最终以六胜四负战胜木谷实七段。
自此,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吴清源十番棋时代开始。
1941年6月,吴清源与雁金准一的十番棋开始。至1942年,吴清源四胜一负领先,因顾及名誉问题(其实就是面子上不好看,输不起……),雁金退出比赛。
1942年2月,吴清源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女生中原和子结婚,婚后移居在中原和子家里。
1942年3月,吴清源晋升八段。
1942年年底,吴清源与藤泽库之助十番棋开始。按规定对局为藤泽常先。至1944年,吴清源与藤泽库之助的十番棋结束。吴清源四胜六负,手合不变。
1946年,吴清源与桥本宇太郎的十番棋开始。至1947年,吴清源和桥本宇太郎的十番棋弈至第八局,吴以六胜二败的成绩将桥本降为先相先手合。1948年,吴清源与桥本宇太郎(八段)十番棋结束,吴六胜三负一和。
1948年1月,吴清源与坂田荣男(先相先)三番棋举行,吴三连胜。
1948年7月,吴清源与岩本熏本因坊的十番棋开始,至11月吴以五胜一负将岩本降为先相先手合。至1949年,
吴清源与岩本熏十番棋结束。吴清源七胜二败一和。
1949年2月,吴清源取得“中华民国”的国籍。
1950年2月,吴清源被日本棋院授予九段头衔。
1950年,吴清源与桥本宇太郎本因坊的第二次十番棋开始。1951年8月吴清源与桥本宇太郎本因坊十番棋结束,成绩五胜三负二和。
1951年,吴清源与藤泽库之助的第二次十番棋开始。至1952年,吴清源在十番棋中以七胜二负一和的成绩击败藤泽库之助九段。
1953年,吴清源与藤泽库之助的第三次十番棋开始。进行到第六局,吴五胜一败将藤泽降为定先手合(日本围棋段位等级名)。
1954年,吴清源与坂田荣男的十番棋开始。吴六胜二败将坂田降为定先手合日本围棋段位等级名)。
1955年,吴清源与高川格的十番棋开始。至1956年,吴清源在十番棋前八局中六胜二负,将高川格(七段)降为先相先手合。最终成绩为吴六胜四负。
1958年,吴清源在第一期日本最强者决定战(即日本围棋名人战的前身,读卖新闻主办)中,以八胜二负的成绩夺冠。
1939年到1956年,被称为“吴清源时代”。二战初期,在日军铁蹄横扫中国和东亚大陆的同时,中国棋士吴清源在日本本土上孤军奋战,自1939年的“镰仓十番棋”开始,仅凭一己之力,在震古铄今、空前绝后的十次十番棋中,战胜了全日本最顶尖的七位超级棋士,并把所有的对手打到降级,迫使败者改变交手身份以表示弱者不具备和强者公平竞争的能力——吴清源成为了当时当之无愧的棋坛第一人,被誉为“昭和棋圣”。不难想象,当时狂热的日本军国主义者面对这一后院起火式的失败,感到何等奇耻大辱。因此吴清源每赢一盘棋,都有莫大的生命危险。然而,为棋道而战的吴清源,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虽然吴清源的棋战成绩可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是真正奠定他在棋坛地位的,还是他所提出并身体力行的新布局法。在吴清源时代,日本围棋积四百年之传统,形成了许多对于棋道的见解甚至定论,棋手们无不把这些视为铁律。而当时年方十九岁的吴清源,在独在他乡为异客的环境中,敢于彻底突破全部戒律,开创新布局法,发起围棋革命,这种气概更令人击节喟叹。
吴清源14岁只身赴日,与他棋盘上的辉煌相比,他的生活却是颠沛流离、坎坷曲折。由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吴清源却在日本所向披靡,他始终受到人们的诟病、唾骂乃至迫害。他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居无定所,辗转漂泊,竟然被视作没有国籍没有身份的人,然而对于通过棋道一心探求生活真谛的吴清源而言,这些不幸都宛如浮尘。诚如金庸所言:“因为吴先生的棋艺不纯在一些高超的精妙之着,而在于棋局背后所蕴藏的精神与境界……吴先生毕生所寻求的,其实是一个崇高的心灵。只因为他的世俗事业是弈棋,于是这崇高的心灵便反映在棋艺上。”
1961年,吴清源遭遇车祸住院。从此棋力大受影响。
1979年,吴清源再次加入日本籍。
1984年,吴清源正式宣告引退。
1985年,吴清源实现了战后第一次访问中国大陆。
1986年,吴清源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博士。
1987年,日本“围棋俱乐部”征求六位超一流棋手加藤正夫、武宫正树、林海峰、赵治勋、小林光一、大竹英雄的意见:谁是围棋史上最强者?
赵、林、武宫、加藤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是吴清源。小林和大竹则认为,历代的高手们处在不同的年代,要作比较是很困难的。如果非要问谁最强,大致可以列举三位:道策、秀策、吴清源。
吴清源对21世纪围棋的构想中,还十分崇尚调和、和谐。他认为围棋是一种艺术,又是一种生命的哲学。对弈的最终目的,是从中领略圆满调和的“道”,追求棋艺和人生的共同完美。吴清源认为,20世纪打了两次世界大战,21世纪要以和为贵。中国的《易经》讲究阴阳调和,围棋也不能脱离这个道路。上个世纪的围棋以争胜为主,21世纪的围棋的核心是调和、均衡、和谐。他说:“围棋的最终目标不是胜负,而是调和。”
悟透棋道,也可悟出人生之道。吴清源的棋道要旨是“完美的和谐”,正是这种淡泊名利、纯粹求道的围棋精神,使他远远超越了一个争胜负的棋士,而体现出一种极其充盈丰沛的人格。正是这种永远创新的自由精神,使吴清源虽然远离赛场多年,但他的围棋思想却长期指导着现代围棋,并将更长久地影响世界棋坛的未来发展。
主要著作:《新布局法》(与木谷实合作)、《吴清源全集》、《吴清源自选百局》、《名局细解》、《吴清源打棋全集》全4卷、《以文会友》、《中的精神》等。
门下弟子:林海峰,芮乃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