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94@365

(2023-10-21 07:25:47)
标签:

365

南戏研究

南戏辑佚谁最早?

——南戏研究回顾(一)

 

徐宏图

 

任何学术研究进展的基础与前提是材料。民国初年,王国维因所见南戏资料有限,其时连《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及《九宫正始》等基础资料均未发现,从而限制了他的视野,未能从更广阔的领域深入探察南戏,以至出现某些失误,如说”论真正的戏曲,不能不从元代始”等。这是令人惋惜的,有鉴于此,时贤与后学便着手做了大量戏文辑佚、史料发掘、出版戏曲书籍等工作。举其要者如下:

一、民国时期发现、辑佚的戏文:

1912年前后,姚华辑得《荆钗记》、《王魁》、《南西厢》佚曲及《琵琶记》有关的资料,收入他的《菉漪室曲话》,先刊于1913年《庸言杂志》,后辑入《新曲苑》。所辑的资料虽然欠多,却开辑佚之先,功不可殁。更难能可貴的是,他的《菉漪室曲话》发表还早于《宋元戏曲史》及《顾曲麈谈》。1920年,叶恭绰于英国伦敦某古玩店发现载有《张协状元》、《小孙屠》、《宦门子弟错立身》戏文三种的《永乐大典》卷13991,并抄回国内;1931年,古今小品书籍印行会据抄本排印发行。从此,南戏研究者终于得见真正的宋元南戏剧本,为南戏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1932年,郑振铎于北平朴社出版部出版了《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凡三卷,中卷”中世文学”的第四十章”戏文的起来”、第四十七章”戏文的进展”以及第五十二章”明初的戏曲作家们”等章节,逐一论列宋戏文《赵贞女》、《王焕》、《王魁》、《乐昌分镜》及《陈巡检梅岭失妻》5种、《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及《琵琶记》,提示了29种元戏文残曲情况。这是对宋元戏文所作的最早叙录工作,直接启发了后来赵景深、钱南扬等人的辑佚工作。赵在《元明南戏考略》序言中坦言:”1932年郑振铎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出版,我们才知道宋元南戏的残文还有不少保留在各种曲谱和曲选里面。由于郑振铎这书的启示,我就在19349月间出版了《宋元戏文本事》,辑录了一些南戏的残文。”

1934年,赵景深的《宋元戏文本事》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共辑残文37种。该书从《南九宫谱》、《新编南九宫词》、《雍熙乐府》以及《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这四部书里辑录出《王焕》、《王魁》等50种宋元戏文残曲,并把残曲贯串起来作为本事,以介绍戏文的故事情节。正如作者在序言所说,这项工作”可省去同好者翻检80册书的劳力”。

同年,钱南扬的《宋元南戏百一录》,亦于《燕京学报》专刊之九登载,因查阅的书籍比赵著详备,故所辑亦较赵著多。这是作者穷五年之功的收获。除辑佚外,作者还在卷首写有《总论》一篇,论及南戏的发源、名称、沿革、结构、曲律、文章、名目等七项,为后来的大著《戏文概论》作了前期准备。1936年陆侃如、冯沅君《南戏拾遗》于《燕京学报》之十三登载,补辑了上述赵、钱二书未收的72种戏文及若干佚名戏文残曲。这些佚曲均发掘自《九宫正始》。保存有大量宋元戏文佚曲及有关史料的南曲谱《正宫正始》全帙即发现于是年,并由戏曲文献流通会影印出版,陆、冯二人先睹为快,并赶紧搜罗,因而迅速扩大佚曲辑集的成果。总之,这一时期在戏文辑佚方面的成绩最著者是赵景深、钱南扬与陆侃如、冯沅君夫妇。他(她)们的代表作分别是《宋元戏文本事》、《宋元南戏百一录》与《南戏拾遗》。

二、建国以来发现、辑佚的戏文:

1956年,钱南扬集戏文辑佚与本事考订成果之大成,于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宋元戏文辑佚》。这是作者在《宋元戏文本事》、《宋元南戏百一录》、《南戏拾遗》等书的基础上完成的,共辑南戏167本,其中有传本者15本(案:实为14本,其中《苏秦衣锦还乡》一本已佚),全佚者33本,有辑本者119本,使戏文佚曲及有关资料得以更完备的汇辑。尽管如此,作者尚不断搜寻,至1981年《戏文概论》出版,内辑录宋元戏文增至238种,明代戏文60种。

1958年,赵景深于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元明南戏考略》,除考略了《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等12种元明戏文剧本的本事、曲文等外,其中《元明南戏的新资料》、《九宫正始与明初南戏》、《秋夜月》三篇披露了大量南戏新资料。

1962年,赵景深于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戏曲笔谈》,其中《元代南戏剧目和佚曲的新发现——介绍张大复的〈寒山堂曲谱〉》、《明代青阳腔剧本的新发现》又介绍不少新发现的《涌泉记》、《陈可忠》、《三元记》、《黄金印》等戏文脚本及有关的资料。同年,周贻白汇辑的《戏曲演唱论著辑释》在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汇集了《唱论》、《曲律》、《闲情偶寄》、《明心鉴》等四种包括元、明、清三代的戏曲论著有关演唱部分,分别逐条注释,使南戏研究领域向纵深开掘。

三、戏曲书籍的发掘与出版。

这一时期除戏文佚曲及有关资料的钩沉、辑录外,还注重戏文孤本、善本、选本、论著等戏曲书籍的发现、收集和出版。例如:

1954年至1964年十年间,先后影印出版《古本戏曲丛刊》初集、二集、三集、四集、九集,为研究人员及广大读者提供大批珍貴的戏文孤本及重要版本。如初集所收的《永乐大典》本戏文三种、陆贻典抄校本《琵琶记》、明嘉靖刻本《荆钗记》、明富春堂本《白兔记》、汲古阁本《白免记》、世德堂本《拜月亭》、《赵氏孤儿记》、《岳飞东窗记》、《周羽教子寻亲记》、明刊《金印记》等均是。1956年前后,由王古鲁、梅兰芳从日本内阁文库及日本天理大学图书馆摄制携回的明青阳腔、徽池调选本《摘锦奇音》、《词林一枝》、《八能奏锦》、《玉谷调簧》、《大明春》及《金花女大王》(附《苏六娘》)等相继出版,为研究南戏在明代的流变提供难得的手头资料。195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编辑《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凡十集,计48种,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历代戏曲论著的总集,其中除南戏专论《南词叙录》外,他如王骥德的《曲律》、吕天成的《曲品》、祁彪佳的《远山堂曲品》、姚燮的《今乐考证》以及无名氏《传奇汇考标目》等,均为南戏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书。1979年,钱南扬《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由中华书局出版。1980年,钱南扬《元本琵琶记校注》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84年到1987年,王秋桂主编的《善本戏曲丛刊》由台湾学生书局出版。本书据明嘉靖癸丑(1553)书林詹氏进贤堂重刊本影印,收录大量南戏选本及有关资料。共6辑,所收书目如下:第1辑收《风月锦囊》、《乐府菁华》、《玉谷新簧》、《摘锦奇音》、《词林一枝》、《八能奏锦》、《大明春》、《徽池雅调》、《尧天乐》、《明调青昆》,凡7种。第2辑收《乐府红珊》、《吴歈萃雅》、《珊珊集》、《月露音》、《词林遗响》、《怡春锦》、《万锦娇丽》、《歌林集翠》初集、二集,凡8种。第3辑收《旧编南九宫谱》、《增定南九宫曲谱》、《南词新谱》、《九宫正始》、《新订十二律京腔谱》,凡5种。第4辑收《风月锦囊》、《群音类选》、《乐府南音》、《赛徵歌集》、《万壑清音》、《玄雪谱》、《南音三簌》、《醉怡情》、《乐府歌舞台》、《千家合锦》、《万家合锦》,凡11种。第5辑收《缀白裘》、《审音鉴古录》、《彩笔情辞》、《太霞新奏》、《万花小曲》、《丝弦小曲》,凡六种。第6辑收《北词广正谱》、《纳书楹曲谱》、《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3种。1992年,张宪文、胡雪冈辑校的《高则诚集》,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2000年,孙崇涛、黄仕忠笺校《风月锦囊笺校》,由中华书局出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92@365
后一篇:294@365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