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指疑(九十二):李白《静夜思》
(2018-01-18 08:33:10)
标签:
李白静夜思周拥军文化 |
分类: 唐宋诗病举隅 |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评析:《静夜思》是乐府体。此诗描写秋日夜晚诗人抬头望月之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清朱之荆《增订唐诗摘钞》云:“思乡诗最多,终不如此四语真率而有味。此信口语,后人复不能摹拟,摹拟便丑,语似极率,回环尽致。”《李太白诗醇》徐增云:“因‘疑’则‘望’,因‘望’则‘思’,并无他念,真‘静夜思’也。”这首诗关于“床”的争议由来已久,比较认同的有“井床”“胡床”两说,我比较认同本义。床,汉床,卧具。静夜者,多是夜半三更,诗人在井边望月多不切实。此诗写于开元十四来,李白身在随州,古代物流不能与今同日而语,“胡床”流通至内地非常不易,况且深秋夜半坐个马扎在外面也容易着凉。“胡床”也可排除。按逻辑来说,诗人夜半醒来,四周寂静,月光落在床前是正解。马未都在《百家讲坛》说:“唐时建筑窗子很小,月光照不进屋里,且糊着窗纸,屋里也看不见月光。”其实是片面的。譬如杜甫《梦李白二首》:“落月满屋梁,尤疑照颜色。”
南朝民歌《子夜秋歌》:“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曹丕《燕歌行》:“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月光不仅能照进屋内,也能照在床上。
-----------------------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市),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著有《李太白集》30卷。
后一篇:致毛生明兄兼贺生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