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指疑(八十二):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018-01-03 12:17:11)
标签: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周拥军文化 |
分类: 唐宋诗病举隅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评析:孟浩然是个“官迷”,一直想出仕,却因“不才明主弃”之句致唐玄宗不悦,只得放归襄阳。《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孟浩然投赠宰相张九龄之作。全诗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援引之意。《唐风定》云:“孟诗本自清澹,独此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气胜,与少陵敌,胸中几不可测。”《唐诗从绳》云:“此篇望人援手,不直露本意,但微以比兴出之,幽婉可法。”盛誉之下,也有不协之音。譬如明·许学夷《诗源辨体》云:“前四句甚雄壮、后稍不称;且‘舟楫’‘圣明’以赋对比,亦不工。”另有清·毛先舒在《诗辩坻》云:“襄阳《洞庭》之篇,皆称绝唱,至欲取压唐律卷。余谓起句平平,三四雄,而‘蒸’‘撼’语势太矜,句无馀力;‘欲济无舟楫’二语感怀已尽,更增结语,居然蛇足,无复深味。又上截过壮,下截不称。世目同赏,予不敢谓之然也。”以上诸言,吾皆有同感。吾另有二疑,其一,在“涵虚混太清”一句。“涵虚”者,水映天空;“太清”者,亦指天空,似有句法不顺之病。若改为“混虚涵太清”,颠倒二字,则自然多矣!其二,在“水平”“波撼”之间。二者无有过渡,疏于呼应,不亦病乎?清·李渔《闲情偶寄》云:“编戏有如裁衣,其初则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凑成。剪碎易,凑成难。凑成之工,全在针线紧密;一节偶疏,全篇之破绽出矣。”于诗也大有借鉴之益。
--------------------------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后人把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为“王孟”。著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