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耒曲》序
(2012-09-10 07:01:20)
标签:
诗词评论息耒曲尹国雄周拥军序 |
分类: 我的诗论 |
我与作者交往不多,但我敬重他的为人,尹国雄先生他身居高位,系江苏省省级国有企业监事会主席。然而待人谦和,虚怀若谷,有儒家气度。与之初次晤面,离今约有小半年了。因诗结缘我们相识于南京,他约我去海鲜楼吃阳澄蟹,当时恰好时令,吃蟹乃极雅致之事。对我礼遇之情,犹未忘也。虽然数百个日子过去了,思来仍是历历在目。尹主席擅书法,当场便拿出手书《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供大家鉴赏,我观之卓尔不凡,惊为天作。其书有张旭之洒脱,又有真卿之刚劲,又足见文人情怀,与我心有戚戚焉。闲谈间他自言偶而做诗,且平仄不拘,多年之作结有小集《南枝园诗抄》,乃心底之语。未想时隔不久便有《息耒曲》出版,可谓勤耕不辍,硕果累累。
关于本书名之来历,作者在《游息耒园》诗中注释中说:“息耒园为知青网站。耒,古时农具。知青返城,故名息耒。”以此观之,作者曾有知青的经历,他在诗中是记录的:“息耒笑忆少年事,相顾已是鬓衰人。”字里行间,无处不是深情之呕语。荀子云:情者,性之质也。尹主席是用情之人,其性如此,质之使然。
诗人是有豪情的,如:“无须君劝且斟酒,沉醉不知时将暮。”酒无须劝,自斟自饮,何其爽直,豪情足见一般。又如《答友人》:“佳节良宵酒总多,把盏常醉难吟哦。自信诗思总不老,会将新曲赋江河。”诗人虽然喝醉了,但自信诗思不老,下笔如滔滔江河不绝,这又是何等的豪情。
诗人也有伤情,诗人患恶性肿瘤,时做化疗,身心皆有疲惫之累,这在《病中吟》中多有流露,但同时也可以看出诗人对生活的坚定和从容。如《惑》:“龙汲鲸饮三千瓢,愁肠未去身先轻。”冒然患有重病,但还是想喝一气,“龙汲鲸饮三千瓢”可见豪气之情,而“愁肠未去身先轻。”则能见从容之情,一虚一实,却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遇事泰然处之,胜似闲庭信步。又如《记艳阳楼之聚》:“欲饮但恨今不能,放言雄起等金秋。”虽然身上有病,与友聚会,不能饮酒,但却放出话来,等金秋好将之时,我们再约痛饮,这又是何等乐观的情怀,斯世视之,鲜有也。
当然,更让人感动的还是诗人的那一份闲情,以及豁达的胸怀。又如《读书笔记》之一:“八风不动我不能,但知时事修心田。”“八风”这是用典,在佛学中是指:利、衰、毁、誉、称、讥、苦、乐。范成大在《偶箴》诗云:“情知万法本来空,犹复将心奉八风。”而诗人却说,面对“八风”我却“不能”,“但知时事修心”境界翻新,更上一层。这与诗佛王维《能禅师碑》:“不着三界,徒劳八风。”之精神暗合,修身养性,是需要有所历炼的,是需要历经“时事”的。这不得不让人敬佩诗人洞若观火的睿智。又如《读书笔记》之二:“新绿欣欣老叶落,昨日扫尽今又多。”之二:“飞来如何不飞去,道是动之莫如静。”都是禅语、谒语,但又来自切身体悟,颇得寒山拾得之真味。还如《琵琶湖》:“芳草萋萋青满眼,参差欢叫不见蝉。”《小园春秋》:“风雨连天鸟倦飞,草长莲碧红鳞肥。多事柳间蝉声噪,无边池塘蛙鼓吹。”等诸句,却是闲情偶寄,书中俯仰可拾,则是为人喜见的豁达观。
另外,更让我惊喜的尹主席新诗着笔不俗,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且又真挚自然。如《在我居住的地方》中:“我憎恨无尽的贪婪,/恨那细细密密布满钩刺/潜藏水中的/无情网。”诗中虽写渔人捕鱼无节制,却另有隐意,让人回味无穷。又如《五色陶歌》之“淡青”:“蓝天融进了湖水,/湖水揉进了陶土,/火焰千百度热情,/把天和水的情意留住,/于是有了这/若有若无的淡青。/若无却有/新茶的芽青,/清澈的湖影,/读书的沉思,/更有那/喧嚣中难能的一份宁静。”语言清新,令人神往。
关于诗,我只能谈谈我的读后感,但从一首诗的后面,我却是在读尹主席这个人。记得南京会议其间,先生话亦不多,甘居人后,开会不愿坐前排,我与他有一种识曾相识之感,觉得尹主席的性情与我大致相近,我曾对尹主席耳语道,如果这世间有从不言说的朋友,我就是。“从不言说”是一典故,谓情之深切,而不能说。未知尹主席还能忆起否?
附赠一绝,题为《读〈息耒思〉有感》:
躬耕畎垄又耕桑,偶有参差一两行。
咬字何须平与仄,真情最是大文章。
是为序。
(作者系世界汉诗协会执行会长、《世界汉诗》杂志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