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述志》赏读

(2008-05-18 07:24:17)
标签:

诗论

述志

赏读

文化

分类: 我的诗论

文/陈琼

我能第一时间读到周拥军先生的《述志》诗,感到非常荣幸。

这是一首好绝,首句以“草”兴起,写客观环境。草是最普通的植物,确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唐人有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诗人借草来表现自身的坚毅。第二句以问句承上句,妙在“识白英”三字。草之白花,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力。而白之颜色,却又有一番意象,它是纯洁的象征。读到这里,诗之志,便隐约出来了。第三句是转,写内心的活动。“孤芳”有二层含义:一是指“白英”,承第二句;二是指“自己”,用比拟手法。因为没有人赏“白英”,所以只有“自赏”了。诗人以白英自比,并突出强调自赏,既可见明珠暗投之意,又可看出诗人在寂寞的环境里坚守自己的高洁,“志”于此凸现。第四句以景结,大好。不仅描绘了一幅恬静的画面——风、月和寂静的夜,还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沉着与坚毅,并给人以丰富的想像空间。此时,无声胜有声。

美国现代诗人庞德是意象主义的领袖。他提倡用意象写诗,避开主观,用客观来呈现;而中国的意象就是主客观相结合的意象。读周先生的《述志》一诗,我们可从“兰草”、“白英”、“孤芳”、“风月”等词语中,感受到主客观相结合的意象和丰富的意境。

这首诗,从形象到抽象,是一种境界的升华,也是一种作诗法。抽象,即观念。孔子有云:“诗言志”。倘若一味写风花雪月,而不写志向,可谓诗品不高。而周先生借写景以述志,诗品之高可窥一斑。诗品即人品。读此诗,便知周先生有着远大的抱负和高尚的情操,人品之高,可见全貌。

 

2008年5月16日

 

附:

述志

周拥军

兰草涧边生,谁能识白英。

孤芳犹自赏,风月寂无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