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仄可通用字考

(2007-08-30 14:24:27)
标签:

知识/探索

平仄

通用字

总表

分类: 我的诗论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根据古代汉语声调“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只包括“平”声,仄包括“上去入”三声。以什么原则来分平仄两大类呢?这是以音长短而划分的。平声是没有升降的,音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音较短且是急促的。在近体诗中,平仄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运用,形成了一种有节奏的韵律,给人 “声调铿锵”的视听美感。
  在《平水韵》中,有一些字既是平声又是仄声,在这里,我们姑且称其为平仄可通用字。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系统地对平仄可通用字进行研究和考证,以期为格律诗词入门者提供学习和帮助。
  何为通用字?在汉语使用中可相通换用的汉字,即为通用字。通用字包括同音通用、同义通用和古今通用。同音通用指用一个同音字(或音近字)去替代另一个字,这种替代具有一定的常用性。如中国《礼记·乐记》:“故人不耐无乐(yuè)”。“耐”是通用字,“能”是被换用的本字。同义通用指同义字之间的通用。如“才”、“材”二字,在一般情况下,不可混用,但在指“有才能的人”这个意义上是同义字,可通用。如《论语·子路》“赦小过,举贤才”和《伪古文尚书·咸有一德》“任官惟贤材”。古今通用指古今字之间通用,也就是用古字代今字。如表示擒获的意思,“禽”是古字,“擒”是今字。唐代杜甫诗中用“擒”字。而宋司马光等编的《资治通鉴》常用“禽”字。通用字与被换用字,二字字义不相同,只是在一定条件下在某个意义上可相通换用。如果二字字义完全相同,则属异体字。异体字间是同的关系,而不是通的关系。
  我们这里所说的平仄“通用”字,是两用之意。与以上的论述有本质区别。而这篇文章强调的是:一个字字形不变,随音调的变化,用法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一、平仄可通用字总表
  为了便于分析,以《平水韵》为考据,我们将所有的平仄通用字进行归纳和总结,特制定《平仄通用字总表》如下:

  http://www.6book.com.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7969

 

   二、平仄可通用字的一般规律
  通过平仄可通用字总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平仄可通用字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1、可通用字做动词,或与动词组合使用时为平声。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中的可通用字“教”,此“教”为“让”之意,做动词用,故为平声。
  其他实例:
  ①横——“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其“横”做动词用,故为平声;又“风雨纵横至, 此非渊明庐。”(宋·晁说之《风雨纵横至》),此“横”与动词“纵”组合使用,故也为平声。
  ②听——“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此“听”既做动词用,也与动词“取”组合使用,故亦为平声。
  说明:本规律只是针对平仄可通用字而言,对于不可通用的动词,一般为仄声。譬如:“过”、“送”、“住”、“吻”、“采”等等。
  2、可通用字做名词或助词时为仄声。如:“镇湾庙口桥丁字,炮竹声连毓秀坊。”(清·何淡如《题除夕》)中的可通用字“炮”,此“炮”为“鞭炮”之意,做名词用,故为仄声。而 “炮击”之词,是与动词“击”组合,则为平声。
  其他实例:
  ①磨——“路转风回四面歌,新河磨尽磨盘河。”(宋袁说友《新河》)其“磨盘”为名词用,故为仄声;又“细筑场无隙,轻推磨有音。”(宋·苏辙《杀麦二首》),此“磨”为名词,故也为仄声。
  ②些——“那些愁,推不去。分付一檐寒雨。”(宋·毛滂《更漏子》)中的“此”字做助词用,为仄声。

 

   三、平仄可通用字其义相同字例考
  在平仄可通用字总表中以及在唐诗宋词的实例中,我们还发现,平仄可通用字不仅平仄互用,而且其义亦有不变之字。现归纳如下:
  
  看、患、叹、过、撞、望、忘;
  听、莹、泯、楷、晦、谆、缠;
  敲、挠、廷、浏、吟、砭、巉、拕

    
  ①看——通用字“看”一般义为“观看”时为仄声,义为“爱护”时为平声。但在不少诗句中却是互用,在仄声位置便是仄声,在平声位置便是平声,其义是不变的。例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唐·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遥看”即观望之义,非“看护”之义,却为平声。又如宋代著名诗人陆游的《书事》:“本来只道千钧重,看破元无一羽轻。日月光明天广大,不妨啸傲过平生。”其中“看破”之义,也无非用眼观望。而此处却是以仄声。何也?互通也!
  ②患——忧患。在“少而干禄利,老用忘忧患。”(宋·欧阳修《读书》)中,根据平仄交错定律,其“忧患”为的“患”为平声,而在“忧患工催老,飘零敢讳穷?”(宋·陆游《独立》)中,同样是“忧患”一词,其“患”是仄声。
  ③三——再三。在“终篇再三叹,推枕不成寐。(宋·苏辙《和王适寒夜读书》)中,其“再三”为的“三”为仄声,而在“说与园丁重九近,毋烦老子再三催。“(宋·方岳《买菊栽》)中,同样是“再三”一词,其“三”是平声。由此可见,该量词为平仄互用。
  其他实例,便不一一赘述。

 

   四、非平仄可通用字互通例考
  余在诗词创作和阅读中,还发现一些字,虽不是平仄可通用字,但也有一些大诗人在平仄位置上互用。例如:
  ①探——探为十三覃,平声。可是在唐代大诗人李商隐《无题》诗中却用到仄声的位置上。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未名中的“探”便在仄声位置上,难道是李商隐先生不知平仄么?
  ②荫——荫为去声二十七沁,仄声。而在唐代大诗人杜牧《七律·新柳》诗中却用到平声的位置上。
    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
    绿荫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
    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
    东门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
  “绿荫”应当为“仄仄”,而这里却是“仄平”,不然就律诗而言,就说不过去了。难道说,杜牧先生也搞错了么?
  无独有偶。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也有一首绝句名为《夏意》,这是我无意中从“诗词查询”工具中找到的,原诗抄录如下:
    别院深深夏席清, 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 梦觉流莺时一声。
  这个“树荫”的“荫”决计不可做仄声,做平声才是格律工整。
  这种现象,也许是诗人挣脱了平仄的束缚的一种表现。这里借用过来,以此为例,以证明非平仄可通用字也有通用的事实。
  
   五、结语
  平仄可通用字考,虽谈不上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但我完全有理由相信,对于诗词入门者,无疑是一篇前所未有的学习资料,对他们会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