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老师说我“会玩”
(2025-11-17 11:12:48)
前天早晨许小姐来酒店,我们一起吃过早餐之后,到酒店马路对面的原礼查饭店,后浦江饭店,现中国证券博物馆参观。旁边有一个也属于礼查饭店旧址,但独立门户的非常安静舒适的阅览室,其设置装潢保持着原礼查饭店的风格,走进去,诺大个阅览室,里面只有一位客人。
一位中年工作人员非常高兴地接待了我们,回答我的提问。她说,外滩这边虽然很热闹,但是他们这里一直是没有什么人进来,也许是“阅览室”对于游客来说,没有什么吸引力吧。
从阅览室出来,我们来到这座过去的英式饭店,如今的证券博物馆。一共六层楼,我们从一楼到四楼慢慢参观,走遍了博物馆开放的四层楼。应该说作为博物馆的设计,还是很规整和很有特色的。但是我总觉得把一家如此有历史感的特色五星级酒店,改为博物馆,真是有点可惜了。
从博物馆出来,已经到了喝下午茶的时间,我们回到我住宿的“上海大厦”,去14楼的行政酒廊喝下午茶……这里的窗户正好对着外白渡桥,许小姐很喜欢,我们俩在那里边喝咖啡边饮茶和品尝小甜点,边聊天,一坐就是一下午,享受宁静的时光。
昨天的午餐,我提议要吃上海本帮菜。许小姐把我带到“张园”那里,一个叫做“醉庐”的新上海菜餐厅,在门口拿号以后,等位等了半个多小时才进去,吃到了难得吃到的特别好吃的熏鱼和红烧肉等等。
餐后,发了6张内外景图片到朋友圈。前几天在“亲和谷”认识的杨乡大姐的同学,退休复旦教授,“老上海”廖老师,在这组图片和文字下面点赞,并留言说:“你这次的上海行,真正做到了很上海!”她还留言说:“欢迎再来上海,你是会玩的人,‘会’很重要。”
其实我这次的行程,比方说住“上海大厦”,也是在廖老师的指点下找到的酒店。虽然来到大上海,要住在哪里,看什么和怎么玩,最后还是我自己的主意,但是毕竟有杨乡大姐、廖老师、阿萍和许小姐的建议和陪伴,我才玩得这么好的。感恩!
这两天住到了许小姐家,这个家周六、周日只有她一个人,所以也只是打搅了她一个人。她说让我住在她家里可以很随意,我们想吃什么喝什么,都可以满足,也可以好好聊聊天。我后来才发现,住在她家也有比住在酒店的好。
昨天早晨,她按照上海人的生活方式给我准备早餐,然后我们俩出去游逛一个白天,傍晚回到她家,她仍然是按照上海人的生活方式准备了晚餐,荤素搭配,再吃一点糙米饭。
其实我是不吃螃蟹的,因为害怕麻烦。但是晚上八点,她蒸好了大闸蟹,一定要让我和她分享。她说她一个人吃很没意思,恰好我来了,两人一起吃才有意思,我也就入乡随俗了。她说这算是我们的浪漫“宵夜”吧。
我说,给我吃大闸蟹纯粹是浪费,因为我实在是不会吃。她说她教给我怎么吃。然后她问我“好吃不好吃?”,我说“确实好吃”,她就说:“如果是好吃,就不叫浪费,要是你觉得不好吃,那才叫浪费。”她不断重复着这句话,我觉得她说得很有道理。
我和许小姐这两天借机深入交流,把对方不知道的一些人生经历和感受,还有一些我们俩过去的共同记忆,有时间一一说给对方听。例如昨晚吃大闸蟹的时候,许小姐触景生情,说起了小时候,她父亲和他们兄弟姐妹之间的故事。
今早起来,嗓子果然不疼了。今天下午,我就要乘坐16点40分的东航航班,从虹桥机场飞澳门了,虽然许小姐家距离虹桥机场不远,开车大约只需要半个小时左右,我还是叫车下午两点来小区门口接我,早点出发,宁愿去机场等待,也不要赶时间。
今天我打算不再去外面游逛,给自己一些时间在家里呆着,享受上海人的家庭生活。
许小姐的儿子今天要去上班,清晨,他把正在读小学一年级的女儿,从自己家里送到许小姐家里,因为学校正在流行一种传染病,所以今天不用上学,要在家里呆着。这个家,就变成了我们三人的家。
小姑娘在旁边她的小书桌旁,拿着课本读英语,我在餐桌这里写我的“心情”,许小姐在一边看她自己的朋友圈和视频号,偶尔要去厨房提前为午餐做准备……我们都挺美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