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无猜的情感
(2025-09-16 01:58:03)
今天是回京的第二日,全天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小学的同班同学在“那家花园”的聚会了,时间是上午11点。我虽然是老北京,但毕竟离开太多年,家乡变化太大,我无论去哪里,都要提前在高德地图查看好了路线,选定最佳的交通方式。
餐厅所在位置,王府井金鱼胡同,距离我家并不远,只需乘坐一条路线巴士就可直达。计算好了时间,提前出发。不过没想到因为这条路线上有一个协和医院,在灯市东口站之后,就开始大堵车,步步维艰……好心的司机怕乘客着急,询问大家,有没有乘客想提前下车。幸亏司机破例放乘客下车,我才没有迟到。
见到老同学们真的非常开心,20人的餐桌,大家一定要让我和关平、珍珍三人坐到正位,因为聚会的第一个内容就是欢迎我们仨回北京。我是喜欢在大庭广众场合,溜边呆着的人,虽然很不习惯被放在主位,但也没得选择,也只好听从安排。我的左侧是关平,右侧是珍珍,倒是方便了我和她俩多聊聊。
关平是最远方来的,她在联合国工作了20多年,在美国长期居住,回京一次很不容易,因为父母早已不在,北京就等于没有了家,只有姐姐们在京,她说很不好意思打扰她们的生活,于是就很少回来了,她说上次回京还是在2019年,已经有6年没有回来了。
珍珍常年在香港生活,也算远道回乡的。前几年为了守候照顾常年生病住院的母亲,在京的时间比较多,去年母亲过世之后,她和先生就不常回来了。
我们今天的班集体活动,由班主席訾缨主持,她说今天的聚会有三个主题,第一是“欢迎”(欢迎我们仨回京);第二是“缅怀”,缅怀近年离世的我们的老校长(他的女儿方小翔也是我们同班同学)、班主任周老师和童老师,还有前不久离世的海莹班长和早年在外地英年早逝的两位同学;第三是“祝愿”,祝福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各自保重,都能健健康康,远离“海默”,远离各种疾病……
然后要求我们三个回京的同学介绍自己近年的情况,我最后才发现,只有我,面对大家关心、好奇和询问的目光,很真诚地,很傻了吧唧地说了一大堆……人家关平说得比较简单,人家珍珍连麦克风都不接,一个字都不肯说……
最后大家约定,今后凡是我们这些外地的同学只要回京,就要向班主席报到,大家就可以借机经常得到这样的欢聚。结果很可笑,远在美国,正在给孩子当“保姆”的胡林同学,在我们大家回到各家之后,就已经在同学群里宣布报到,说下个月16号回京。
大家有说不完的话,我们的欢聚,直到下午3点才结束,还是为了让餐厅服务员休息才解散的。同学们难舍难分,不然肯定是要坐到晚上的。我发现,我们这个班的同学,并没有因为年龄的增长而淡薄了我们之间的情感,我们的友谊,反而是越来越浓烈,越来越亲近。
我们离开这家餐厅小院儿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将近4点了,我要去附近一家银行办事,但又不熟悉那家银行怎么走,王晰同学一直陪着我,把我送到了几站地之外的那家银行,并且陪我办完事才和我分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