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29楼的记忆
(2025-02-07 19:50:20)心情日记之二四八三(2025.2.7)
今天降温了,听说还不是最冷的一天,过两天的气温将要到达去冬今春最冷的一日。早晨6点多走出家门去上班,还好里面穿了帽衫,冷风来袭,可以把帽子套在头上。
今早的新闻稿比较多,为了给听众的信息量多一些,我没有撤掉一篇消息,而是将几篇新闻稿进行裁剪,删掉我自己感觉不那么重要的内容……好在记者们现在大多使用倒金字塔的方式写稿,所以删起来比较方便,我可以从文稿尾部删起,拿掉一部分文字。
不过完成直播之后,还是发现时间超出了大约两分钟。但我的状态顺顺当当,自己很满意。
闺蜜孟波春节前后,和先生驾车出游十几天,才回来不久,她约着今天中午11点半我们在粤海饮茶。结果到了那里才发现,出现了意外情况,二楼中餐大厅今天被全部包了出去,我们只好更改地点,去我们以前常去的这家酒店的29楼自助西餐厅。
说起粤海酒店29楼西餐厅,故事颇多……先说说和我们俩没有啥关系的内容。首先,因为这个楼层,是整个粤海酒店的顶楼,这个西餐厅一直是全市唯一一家旋转餐厅;其二,这家酒店,于国家改革开放之初,在与澳门一关之隔的拱北落成后不久,邓小平南巡曾到过这里。
当年的历史资料是这样记录的:“1992年1月25日,邓小平在视察珠海时,曾登上粤海酒店的旋转餐厅,俯瞰新兴的经济特区和澳门,并发表了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讲话,这使得粤海酒店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再说说和这个旋转餐厅与我们自己有关系的故事。我和孟波在20年前,就常到这里来吃饭聊天。因为这个餐厅食物出品好,服务好,且环境特别安静、舒适,又能居高临下看风景,也从来不赶客……我们俩常常从中午12点一直坐到下午5点才离开。
还有一条,酒店和我家在同一条街上,走路只要几分钟。那些年我们俩常来这里,恨不能把这里当作自家餐厅,后来所有的服务员和当年那位年轻的潮汕小老板都认识了我们,对我们格外关照。后来我们就把这里叫作只有我们俩能懂的名称“老地方”。
2005年的一天,我们俩又到旋转餐厅来用餐和聊天。其间,正是我的第一部书《澳门航空港》即将出版,我正在着急寻找封面和内页设计者。那天,我请孟波帮我介绍这方面的专业人士。我们俩正在商量着这件事,见到旁边餐桌有几位酒店工作人员,围在一起讨论他们自己海报的事。
于是我俩上前询问那位年轻的海报设计者,是否设计过书籍,小伙子是酒店公关部的宣传策划人员,他立即答复说设计过(其实后来我们才知道,其实他从未设计过)。
我和孟波都是追求过程简单的人,于是当即决定,就让他来试一试,当场说好价格,并且告诉他,如果他的设计我们不满意,就不会付钱给他,他连连点头称“没问题”。孟波悄悄对我说:“看来这小伙子还是挺厚道的。”
于是小胡就成为了我这本书的美术设计,因为他是第一次接这样的活,做得很认真。成功合作以后,我把他的名字也印在我的书页里,他特别开心,我这本书,也成为他日后接这类活计的一块敲门砖了。后来我又请他做了我第二本书的美术设计。
所以后来我们再来29楼旋转餐厅吃饭,都会想到,我们曾经在这里还做了这样一件有意义的事。再后来,我的这本书在《澳门日报》连载,餐厅的报纸架上恰好有这份报纸,那些服务员常常对我提起说看到我的作品。
再后来,不知道为何,汕头的那位小老板放弃了承包这家餐厅,这里的老板换了一位北方人,并重新进行了装修。装修后,我和孟波再去的时候,发现餐厅格调大变,就餐环境一下子掉下来好几个档次。并且完全没有了一家西餐自助餐厅应有的样子。
食材的品质、烹调水平、卫生水平,连带餐台、餐椅、沙发和所有的装饰,都掉下来好几个档次,当然价格也便宜了不少,新老板为了促销,专门吸引某家银行的客户,来了就可以打五折……我们俩那天走进餐厅,乱哄哄的一片,大家似乎都在抢食物吃……把我们吓得没敢坐下就跑掉了。
从此我们再也没敢上29楼。而且从心里来说,换了老板以后弄成这副样子,真是很心疼,觉得很可惜。原来我们认识的29楼的员工也觉得无法开展工作,都跑掉了,去了别的五星级酒店的自助餐厅。这个状况好像已经有六、七年了。
今天中午因为二楼中餐厅被包出去,我们只好在多年之后,重回29楼再次尝试。食物虽然很差,但好在我俩主要是为了见面聊天,选择了一个无人打扰的角落坐下。
想起我们曾经在这里度过的那些温馨的日子,感慨万端……我们努力找回着我们的记忆:我们最初认识和来这里吃饭聊天,到底是从哪一年开始的?我说我的那本书是2005年的秋季出版的,而认识美术设计小胡之前,咱们俩就已经彼此熟悉,并且常来29楼吃饭了……最后我们把时间定位到了2004年。
一算年头吓了一跳,我们都说,怎么也没想到已经过了20年了!时间真是走得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