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么多年了,你这么还是不讲广东话”

(2024-08-01 20:00:50)

心情日记之二三二二(2024.8.1

 

“这么多年了,你这么还是不讲广东话”上个月初,为了澳门回归祖国25年。吴仕明先生召集我们当年庆祝回归活动委员会办公室的同事在嘉年华酒楼餐聚。在场的所有人都是讲广东话的,唯有我一个人说普通话。席间,他们和身在深圳的彭伊娜通话,也一定要让我和她聊几句。

 

我也忘记了三十年前,我究竟是如何与伊娜相识的。当时她在新华社澳门分社文体宣传部工作,我在澳门一家日报工作。她是外派到澳门的国家工作人员,我是在当地做传媒工作的一个普通百姓,我们的身份不同。但肯定是因为工作的需要,我们才相识的。

 

记忆中,我人生中有三件事与伊娜有关。一件事是我们在19994年同时参加“澳门友好访藏团”,我们俩沿途都被分配在一个房间住宿。我到拉萨后的第一天,由于高原反应严重,吃药、吸氧完全无用,半夜头疼欲裂,是她帮我去叫来医生,打了针才解脱的。

 

第二件事,就是1999年,我在澳门理工学院教书,同时在电台报普通话新闻的时候,是伊娜三番五次地找我,并且加以劝说,我才同意放弃自己的日常生活轨道,进入全称为“澳门同胞庆祝澳门回归祖国活动委员会”工作的。

 

那年夏季,我放弃了正在京城休暑假,提前回到澳门,立即投入到简称为“庆委会”,迎接澳门回归祖国的工作之中。我从北京被召唤在暑假没有结束提前回澳后,她和吴仕明先生在新口岸的新华大厦的“玫瑰园”咖啡厅和我见面,谈好了我在“庆委会”的工作范围和职务等等。

 

第三件事,就是当年伊娜介绍我认识了何医生,这也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那天,她把我约到珠海,不容分说,把我拉到拱北医院妇科,见了何医生第一面。从此,我与何医生做朋友到今天。澳门回归祖国后,伊娜很快就被调回内地,在深圳一家报社担任领导工作,我们就很少见面了,不过也有微信往来,但不聊天,可以互相看到对方的朋友圈。

 

上个月那天,吴仕明先生把电话递给我,万万没想到,伊娜和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么多年了,你怎么还是不讲广东话……”我有点发愣,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她才好。聚会结束以后,我想到了来澳后的经历。也由此想到,三十多年在澳生活和工作,到头来也没能融入到当地人的生活圈子,原因也许就在于此吧。

 

这么多年,我们坚定不移地不讲广东话,在周围范例极少。凡是从内地北方地区到澳门生活工作的人,大家为了生存,似乎多多少少地都学会了讲广东话,我却没有。我想也许是尽管我不说粤语,也能有吃有喝的,没有影响我的生存。原因是最初有家人在工作和生活上为我们兜底,后来离开了家人的庇护,走上社会独立谋生,我的所有的工作,基本也都可以避开说粤语。

 

不过因为那个时候特别喜爱唱歌,倒是学会了一些粤语歌,我特别喜欢陈慧娴的歌,学了好几首,例如《飘雪》、《归来吧》、《千千阙歌》、《你身边永是我》……还有汪明荃的《万水千山总是情》,是我当年最拿手的粤语歌。周围土生土长的澳门本地人都说,我唱粤语方言歌曲发音还是挺标准的,至少可以打到八十分。

 

上个月与“庆委会”的旧同事们餐聚,让我再一次感受到,在这边生活了三十多年,始终也没能让我真正融入到这个使用粤方言的社会的那些广东本地人的圈子。不过好歹过得也是不错的,起码自己是满意的。

 

试想,如果当年早早学会了广东话,在事业上的机会也许会更多一些,那又如何呢?最多也就是做一个拿高薪的公务员罢了。不过,当官也不是我的擅长啊。“这么多年了,你这么还是不讲广东话”


 

今天又可以在境外发文字了,真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