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关“紫阳茶”的故事

(2022-11-13 22:17:20)

心情日记之二零六九(11.13) 

 

有关“紫阳茶”的故事今早又见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好美呀,美得令人心动!立即掏出手机,用镜头记录下来,分享给朋友圈里喜欢这轮红日的朋友们……

 

我想过,每天最幸福的时刻之一,就是走路回来冲完凉,换上干爽的睡袍,然后一面吃早餐,一面观看早间电视新闻,一面整理刚刚抓拍下来的美图那一刻。今天如是。

 

做完这些事,接到同城友人觉晏的电话,说常爷又从陕南家乡给我带来紫阳茶了,她约我今天见面,然后把茶叶转交给我。她说上午约上晓玫来接我,然后一起去南油喝茶,说是想到南油去找寻过去的那些美好的回忆。我说好。

 

10点多,觉晏和她先生,还有老友晓玫到我家楼下来接我。四人开赴南油老餐厅“盏记”,未曾想到,这家餐厅已经关门停业。我们只好转道去了附近的度假村大酒店。

 

我们四人吃了很多东西,也聊了很多话题,很轻松,也很愉快。不过其中一个小插曲,觉晏的先生发表议论时,说了一些不太中听的话,我觉得很反常,因为他过去不是这样性格的人。反而是觉晏,也是一反她过去的表现,如今,她对先生的照顾,既细致周到,又温柔有加,让我想到了贤妻良母这个词语。

 

回家后,我给觉晏发了感谢她邀约的微信,说很愉快。然后还是没忍住,把自己的感受写给了她。我说,先生的脾气好像不如过去好了,然后还说,你变得更善良和贤惠了。然后问她:“不知我的直觉准确不?”

 

其实我的感觉也不是今天才有的,只是今天再次印证就是了。觉晏回复我说,先生生病的时候,脾气就上来了……果然是先生得了病,可以想象,可以理解。

 

说说我和紫阳茶的故事。去陕南安康的紫阳县采访,已经是非常久远的事了。那一年,我还在《中国经营报》担任机动记者。四月,我和《人民中国》摄影记者冯进相约,一起去湖北十堰的中国二汽采访,然后转道陕西南部的紫阳县去采访。

 

紫阳县位于大巴山脉、汉江流域……风景很美,但地处深山,当年交通非常不便。我们乘坐地区宣传部的吉普车,在山路上一路颠簸,进入县城后,我们又乘驳船,沿着汉江逆流而上……到了焕古镇……然后我们扛着七公斤重的摄影器材,跋山涉水,到住在深山里农户家采访……

 

在紫阳县,我们接触到了当时还不为世人知晓的“紫阳茶”。因为当地土壤的含硒量非常高,所以生长的茶叶是富硒茶,这是一种有防癌功效的茶叶,而且非常清香。

 

正是清明采茶季节,我们从最初的茶农采摘,到最后制成成品茶叶的每一道工序,都进行了深入细致地采访。回到北京以后,我们对紫阳县的资源,尤其是茶叶,进行了详尽的报道。对日发行的杂志《人民中国》,刊登了九个彩色画页。我也在中国经营报发了图文并茂的报道。

 

我们的新闻报道,带来了社会效应。第二年,紫阳茶就销到了日本,当地政府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举行了有关“紫阳富硒茶”的新闻发布暨产品鉴定会……“紫阳茶”自此名扬海内外。

 

那一年我和冯进从陕南采访归来不久,我俩在汉江流域、大巴山脉跋山涉水辛苦采访的大照片,也被刊登在了《新闻出版报》的头版……是安康地委宣传部的新闻干事老宋“出卖”了我们,把“偷拍”我俩在汉江涉水的照片加上了我俩的名字,投稿到了新闻出版署的这张报纸。

 

那年从紫阳采访归来,我带了一些“紫阳茶”给家人品尝,不想我大哥这一尝,这茶就成为了他的终生热爱。

 

这些年,移居南方……有一年,在珠海,与家在遥远的紫阳县的版画家常爷偶然相遇,说起他的家乡,我总觉得特别亲切。这些年来,托常爷的福,我大哥又喝上了他的挚爱紫阳茶。有关“紫阳茶”的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好好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