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触发有关儿时的记忆
(2022-09-16 12:46:31)心情日记之二零三五(9.16)
今早做完早间新闻,按以往习惯过关回家。没想到在这个并非过关人流高峰时段,过关的人潮,汹涌澎拜……心里一阵儿焦躁,但马上告诫自己,淡定,淡定,别着急,别着急……跟着人流慢慢走。
路上,我分析了一下眼前过关人流的成分,男人多为青壮年,女人多为中老年……多数手提物品,步履匆匆。感觉无论是劳工,还是居民,“蚂蚁搬家”赚小利的“水客”居多。大概是经济环境不那么好,大家都想在法规的边缘,赚点儿小钱儿花吧。
大湾区电影行业在韶关的考察活动,因为疫情的原因也决定延后。本想借着这个活动出去玩玩的如意算盘,只能告吹。不过静有静好,动有动好,现在就享受静的快乐。
我姐姐告诉我《圆桌派》第六季上线了。这是我们俩都喜欢的节目。昨晚,我们一起观看了第一集,是以“北京人艺”为话题。除了窦文涛和他的搭档周轶君之外,还请来了嘉宾濮存晰、李光复。他们几个一起讲关于北京人艺的故事。
看完了第一集以后,已经快到十点了。我就说虽然很好看,但是不能再看了,如果再看第二集,又要消耗一个小时……我说太累了,该休息了,反正节目也不会跑掉,下次再看吧。
但是因为这第一集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回忆,关于人艺,关于中戏……于是我们俩关掉了电视,坐在客厅里很兴奋地聊了起来……
我和我姐都是在北京东城区棉花胡同中戏宿舍出生和长大的。从小在中戏的院子里玩,我两岁,就进了中戏幼儿园整托,一直到七岁上小学。
再后来,我大哥从中戏毕业,被分配到北京人艺工作,我和我姐又跟到了北京人艺的院子里去玩……人艺的排练场、宿舍、餐厅、楼道……都留下过我们的小脚印。也认识了一些人艺的大人们。
我们在人艺的首都剧场,看过很多好看的话剧。最难忘的是首都剧场幕间休息的钟声,特别好听,如今仍然犹在耳畔。还有那渐渐暗下来,或是渐渐亮起来的剧场内的灯光……作为当时的小孩儿,记忆犹新的还有,休息厅里卖的巧克力冰棍,特别好吃。
我们俩兴奋地回忆儿时那些有关在北京人艺大楼里跑来跑去的往事,也聊到了一些儿时有关中戏大院的记忆……聊着聊着,再看时钟,已经到了子夜11点了,我们才各自回房休息。
今早起来,我姐对我说,她睡得特别好。我想,可能是我俩昨晚聊得很尽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