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M2同比与股市

标签:
股指m1-m2 |
分类: 公度世界 |
今天,2013年的金融数据都出齐了。观察一下:
2013年全年M1-M2(同比的差值)都处于负值状态,这意味着流动性始终处于偏紧态势,但比2012年稍微好些,2012年全年几乎处于低谷(1月时为-9.3,12月时才爬到-7.3)。大家都清楚:M1是狭义货币供应量,即M0(流通中现金)+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即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所谓狭义与广义之分,数量上(如同比数据)即二者之差,其信息含义就是流动性程度,或者说是“活性”,即活钱的多寡。管理层似乎喜用M1/M2这个相对比例指标。该指标常常滞后于股指,循环往复性不强,故我不大用。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年表示,2013年M2和贷款数据基本达到调控要求,今年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不会收紧或放松货币政策。
他的意思对应到图标上大概就是说,2014年M1-M2(同比的差值)仍可能处于负值状态,波动不会太大。这也印证了下图所标注的“复杂?”,这个标注是去年受一位博友的启发而记下的并贴出,他提醒说,M1-M2(同比的差值)在一次严重的流动性泛滥见单顶后,其后是长时间的消化期(上次是5年半),在此期间虽然也存在基钦2周期的上升段,但幅度有限,往往呈现复杂顶部型态---平台式整理。2013年本来属于M1-M2走上升的时间段,但在一月就见到最高的-0.6,12月则为-4.3即最后那个数据点,也呈现了一个复杂型态。与股指类似,可对比的也是2002---2004年那段时间的M1-M2走势。
当然,非线性物理也提醒说,可能在某段时间两个系统或事件存在“锁频”,而在另一段时间则走向混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