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2月19日与22日接连贴了对金价的若干分析,其核心意思是看好金价中期,尽管也提到了短期的不确定性,但似乎在时间上依然早了点。最近金价再次大幅下挫,有不少人问是否改变了看法,我也公开回答了:依然看好中期金价。
那么看好中期的依据究竟是什么?相信大多数人首先都是想到看宏观基本面。那么判断金价的最重要的宏观基本面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就是以美联储为首的几大央行的资产负债表,究竟是扩表还是缩表,直接关系到金价的起伏。下图是最近美联储的负债表最新动态(到2013年1月2日):

可以看到,2012年4季度以来的负债表是回升的。特别是12月中旬美联储宣布的QE4(尽管它没这么说)2013年之后美元将购入850亿的国债,如果该决议实施到2013年年底,全年就是10200亿。该实施必然就是扩表的,即便是未足额实施!
与负债表直接正相关的就是基础货币了:

我曾经以数学的相关分析,指出过金价与负债表或基础货币是高度正相关的。此处不再重复。
如果金价用基础货币来除,那么得到下面景象的金价图:目前的金价就相当于2006年时的金价:

宏观面的东西,一般而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12月才宣布的QE4,要变也不是说变就立刻变的。真正如变色龙般多变的是舆论或消息这类东西。
至于宏观面上供给与需求,我认为倒在其次。毕竟金子具备不小的金融属性,有金融属性的东西,拿供给与需求说事,恐怕不靠谱。
下面谈些金价本身的东西:首先就前一贴转载的英文文章说起。这篇文章引起我很大共鸣,是因为他的模型与我的金价同比模型,一致的地方很多。
他的科普克指标计算的依据是先把金价用5日均线光滑一下,然后对5日均价进行294个交易日和231个交易日的同比,两个同比数据序列相加,再对其和值取210日的加权平均价,就得出了科普克指标。
就是说,他的两个同比之和(加法没有改变数据序列的秩序性信息),就相当于本人的252日(一年253个交易日)同比序列。他的科普克指标其实就是个加权均价线,只是该均价线因为光滑性处理与实际数据相比有延迟作用,因此得出的谷值就是中长线的较佳买入点。经济学家科普克本来就是为了一家大型投资机构寻求中长期入市点而设计的该指标,也因此不大流行,鲜有人用。下图中可以看到:2003年黄金牛市以来,有3次重大入市点(图中以绿色垂直线表示),目前正在形成第4次重大入市点。
http://advisorperspectives.com/dshort/charts/guest/2013/Vrba-130103-Fig-2.gif
现在来对比一下,本人曾贴过的模型图:

我这个图上除了金价周同比序列与科普克指标有类似之外,未平仓合约同比也与科普克指标的波形类似。蓝色线是浮动频率拟合,同时还保留了一个较为规则的正弦曲线(粉红色)。我在图上这次也用数字标出了科普克指标所指示的入场点。
我这个图大概的缺陷就是它不是为入场点专门设计的,在谷值区入市就可能存在“左倾”冒险主义的毛病。而科普克指标则属于“右倾”保守主义策略,为典型的右侧交易。这是看了那片外文文章后的所思所得。
当然,二者在对后市的看法上是一致的,科普克指标尽管没做预测,但它强调谷值底部就是入场做多的位置。也须注意:科普克指标是无法判断顶部位置的,因为他的均值处理有延迟作用,对入场点合适,而对出场点则完全忽略了。
本人的同比模型,加上浮动频率模型曲线,则对高位仍起指示作用,虽然不是精确的,而是大概的,模糊的,有一定范围的。
大家清楚,浮动频率的本质就是周期性,这种周期性波动,是综合作用的产物,是市场自组织化的体现。这些年,拟合的不少数据序列都依然如故地重复着“昨日的故事”。奇妙的是世界是这样,而不是“是怎样”。
此外,由于金价同比模型具有很强的循环往复特征,也大致有条件地可以作为一种“估值”模型来看待,如下图我所标注的:

当然,这个“估值”是建立在2001年以来的牛市是基本遵循着以年增长17.5%的指数型基础上的,如果黄金价格出现了超指数增长,即泡沫化或“疯牛”,则所谓的高估区就无效了。但“低估区”则可能依然有效,只要“疯牛”还没现身的话。

这个图中的粉红色线是指数型方程曲线,该方程的相关系数99%,相当于十几年牛市的中轴线,即便是经过08年大跌和11年9月以来的大调整,也未破坏这一长期中轴线,说明黄金牛市未遭破坏。去年我曾怀疑2011年9月的1923点位就是牛市大顶,经过这一年来的实际走势观察,大顶说看来不成立。
以这个方程的走势为视角,那么按照数学平移规则,也可以作出指数型方程的上轨道线,和下轨道线。这两条线因为经过的点是奇点(转折点),很稀少,就具备一定程度的预判作用。我在图中标出了2013年5月可能达到的最高位置。这也是一种相对客观的估算方法,尽管市场是人组成的,人的心理及行为很难测算。
上图的纵坐标取对数坐标就成为下图的直线型,这也是长期趋势看对数坐标的道理所在。因为有具体的数学方程表示,对于这种长期趋势的理解就会更深入一步吧。这也是在对数坐标上划长期趋势线有一定道理的地方。短期则用算术坐标可以。
以上讨论都是以中期为框架的。我以为,个人投资首先就的厘定一个中期框架,在此基础上厘定投资策略,然后才考虑短期的波动和投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