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哈克
哈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923,448
  • 关注人气:8,08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利用费雪交易方程分析成交量(额)

(2012-11-26 09:58:01)
标签:

沪指

成交额

实际成交价

杂谈

分类: 公度世界

利用费雪交易方程分析成交量(额)

 

1:成交量与成交额:

一般看盘软件都给出了成交量和成交额两个数据序列。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成交量Q一般用“股”数表示,也有用“手”数表示。

成交额M则用元或万元来表示。

 

成交量/成交额=Q/M=股/元;即一元可买多少股,或者每万元成交多少手。因此,每花万元买入的股数越多,那么说明股价越便宜,即意味着大盘指数越低;反之亦然,每花万元买入的股数越少,说明股票越抢手即股价越高,即意味着大盘指数越高。

 

成交额/成交量=M/Q=元/股;即为成交价格。值得注意的是这儿的成交价格为实际交易价格。如果是大盘的成交额与成交量的比值,那就意味着该实际成交价格为大盘所有实际成交的股票的平均价格。该价格就与通常所说的加权平均价格=可流通市值/可流通股份不同。此处,我把平均价格=总流通市值/总流通股份中的“总”改写为“可”字,意思是总流通市值或股份并不见得就一定是流通的,只是法理上可以流通。

以沪市为例,用图形表示如下:以 WIND数据为准。利用费雪交易方程分析成交量(额)

从图中可以观察到:存在实际成交价格高于或低于流通股本的平均价格的现象!该分离现象在2009年8月沪指见到3478点后十分显眼!说明实际成交的活跃股份大多为盘小价高的股份。也恰好是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活跃期!

当前AB股总市值大约21.2万亿。沪深300总市值的13.6万亿。占了64%,也就是接近2/3。中小板总市值2.7万亿,创业板总市值0.8万亿,合计占了16.5%,也就是1/6。据统计:占据A股市值64%的沪深300,在2012年11月9日贡献了243.7亿的成交额,占总成交额的32%。占据A股市值16.5%的中小板创业板,在2012年11月9日贡献了208亿的成交额。占据了总成交额的27%。沪深300和中小创业板单位市值的成交额之比是,1:3.3。也就是小市值股票吸引力高3倍。这一统计数据很清楚第说明了实际交易的平均价格高于加权平均价格的成因。

2:对实际成交价的观察分析:

前一图是月数据。下面观察一下周数据和日数据的图。因为实际成交价甚为重要,以前没见过专门的分析,虽然见过平均价的分析,但上图已经指出二者是有较大区别的。

利用费雪交易方程分析成交量(额)

    周数据图显示:实际成交价比股指更真是地反映出股价的动态变化,而且循环往复特征更强,因此对于顶底的转折点指示更易辨别。它可以起到规避沪指失真的作用。下面是日数据图,专注于这轮熊市的观察:

利用费雪交易方程分析成交量(额)

    这幅图对于波浪理论爱好者或许有启发作用,因为纠缠于何处定为B浪结束颇多争议,而利用实际成交价,或许有助于厘定这一点。

2010年的光棍节(11月11日)沪指见3186.72点,实际成交价为13.65元,以此时点为对称轴,则左边的1664点(2008.10,31日),实际成交价为5.93元,时间约为2年。右侧截至2012年10月26日,实际成交价极端位6.52元。时间也约为2年。时间比大致呈1:1.

而如果从上升---震荡---下跌的节奏观察,则可以主观地划分为急跌周期(大A浪)----反弹周期(大B浪的第一段)----平衡周期(大B的末段与大C的初段)-----缓跌周期(大C主跌段)。当然主观是无法完全反映客观走势的,但有比无强。

 

3:对于成交额的观察分析:

关于成交额的月数据展布情况,曾在前不久的贴文中有过初步分析。现在对日数据也观察一下:首先观察成交价与成交额的关系,即空间展布状况:

利用费雪交易方程分析成交量(额)

上图大致可以划出2个密集带,以椭圆标识。注意横坐标是对数的,这表示了数量级的变化。即两个椭圆分别对应着日成交额100亿元与1000亿元的量级。空的椭圆表示将来可能的日成交额范围,即10000亿量级。
利用费雪交易方程分析成交量(额)

 

利用费雪交易方程分析成交量(额)

在时间坐标状况下,可以观察日成交额的展布状况,即可以用箱体理论来描述。07年大牛市后,成交额建立了一个新的箱体,之前的那个箱体的顶部成为现在的箱体的底部。下面的2幅图给出了细节:
利用费雪交易方程分析成交量(额)

利用费雪交易方程分析成交量(额)

    如上观察,可以得出:沪市日成交额在400亿元以下属于地量,300亿元以下则为极端地量(如1664时)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