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DO
指数:多数人对气象学和海洋学是陌生的,但对于指数曲线却很熟悉,由此可以比较清晰地理解全球气候。PDO指数(The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太平洋十年涛动指数亦称“拉马德雷”现象)是根据太平洋北纬20°N海平面月平均温度计算所得。”。下图是本博作的图,粉红线是12个月的平均线,绿线是周期多项式拟合。

下图是按纯技术分析的方法即作正弦周期分析,理论平均周期为27.4年,合成大周期为54.8年。

“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20年至30年。近100多年来,“拉马德雷”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于1890年至1924年,而1925年至1946年为“暖位相”;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出现于1947年至1976年,1977年至90年代后期为“暖位相”。当“拉马德雷”现象以“暖位相”形式出现时,北美大陆附近海面的水温就会异常升高,而北太平洋洋面温度却异常下降。与此同时,太平洋高空气流由美洲和亚洲两大陆向太平洋中央移动。当“拉马德雷”以“冷位相”形式出现时,情况正好相反。值得注意的是,在20-30年的冷/暖位相中,存在短期的反向指数,如1959-1961年(冷位相中的暖指数)和1989-1991年(暖位相中的冷指数)它们和全球的气温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它们和全球的气温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2:按年计的PDO指数:周期循环看的更清楚一些。

下图是全球气温(AGT):

全球气温极趋势:

PDO指数与全球气温趋势线画在一起:

上图就是说:PDO指数领先于气温变化。
3:冷位相与天灾:
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1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国外数据:2)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7)次,在1978-2003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08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3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日本强震,又一明证。国内今年令人揪心的大干旱,国内杨学祥教授有过根据PDO所做的预测,他是此领域的专家,科学网上有他的博客:http://blog.sciencenet.cn/?2277
30年河东,30年河西!!!古人智慧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