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孝道
(2010-11-21 21:32:06)
标签:
中国孝道官本位亲情观杂谈 |
分类: 纵横漫谈 |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汉民族占大多数;因此,“孝道”的话题就经常被社会广泛的提及讨论。尤其是在物欲横流充斥漫天的大陆,重提这个话题尤为显得格外的刺眼。
“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发明,和“忠君”思想一脉相承。在封建统治阶级的伦理系统中,人在家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于家长;在外就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于国君,这就是“忠孝”。
可是,国君和百姓之间的距离毕竟太大;所以许多人就会过来填补过渡,从而产生了罪恶的“官本位”思想,亦即“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然后“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仕,就是大夫,就是官,现在称为上级领导。在“官本位”的理念中,只要官大一级就是精神领袖。
今天不想对“官本位”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却想谈谈“孝道”,因为在一些网络论坛最近一直在讨论这个话题。一个话题之所以会被讨论,就说明它还有思考的空间,还没有取得最大共识。现在的很多人并不明白“孝道”的内容,也就是“二十四孝”的血淋淋本质。在封建孝道的理念中,家长和子女之间没有平等可言,没有互相尊重可言,是从上到下的单向压迫和欺凌。
也许有人会问,家长还会压迫和欺凌自己的骨肉吗?答案是,有的不会;但是有的会。如果不信的话,各位可以去读读巴金先生的传世名著《家》,《春》,《秋》,也可以去读一读鲁迅先生小说。其实,传统的中国人生儿育女有两个目的:一、养老;二、繁衍。记得冰心老人大致说过,亲情如果只是因为血缘繁衍,那动物也这样。可是,这个世界中的许多人,其实就是把亲情局限在血缘繁衍的层面,没有精神上的互相交流,没有文化上的互相提升,有的只是“孝”。
人与人必须互相尊重,特别是家里人。可是,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越是靠近自己的人越容易受到伤害;越是自己的亲人就越没有互相尊重可言。因为“孝道”是自上而下的,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是人欺负人的“通行证”。谁说父母不会欺负自己的子女?外人没看见而已。都说一种米养百种人,人的性格也是各有不同的;可是,在封建思想的熏陶下,无数的父母都想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一不反抗二能挣钱的“养老机器”。在这种思维武装下,冲突,就在亲情中产生。
传统中国社会是农耕社会,谈不上社会养老机制。统治者为了省钱,就让子女去承担父母的养老生活。许多人有钱有能力为父母养老,可是却无法承受父母对自己的一手遮天,对自己的全盘否定,对自己的恩威并重,对自己24小时不间断的监视和控制。欧美人的亲情观与中国传统的亲情观最大区别就是,欧美人的子女长大了就是独立的个体,必须承担法律的责任,享受法律的权利;而中国传统的“孝道”则是100岁的子女在120岁的父母面前还是孩子,必须“孝顺”。
孝道,如果基础是互相尊重,那就可以“顺”;可是,许多的父母在年轻的时候对于子女的教育是粗暴和无理的;当子女长大之后,又用各种软性的方式和方法去限制子女的自由,抹杀子女的尊严。亲情,如果是为了控制,那就是一种枷锁;“孝道”,如果是为了压服,那就是一种摧残。许多父母如果不学会尊重子女的尊严,那么迟早就会给子女处以“不孝”的极刑。
为人父母者应该明白,养育子女是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必须无条件地给予子女力所能及的教育机会,让他们长大了对社会做出贡献。人到无求品自高;无求的父母自然会受到子女的孝顺。当然,如果政府能够更加人性化地处理老年问题,给他们老年福利资助,那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