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多少“西方教育理念”被误读

(2014-04-29 11:51:17)
标签:

杂谈

<FORM id=aspnetForm method=post name=aspnetForm

action=Article.aspx?titleid=fhzx20140753 jQuery1398743327484="47" sizcache="1"

sizset="0" 360chrome_form_>

2014刚刚开年,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地方,都相继端出“教改大餐”。比如旨在均衡教育资源、治理择校难题的北京义务教育综合改革大幕开启,东城区率先公布的改革方案被评价为“要逆天”;期末考试,北京、杭州等地的一些小学低年级告别了传统试卷,代之以游戏;浙江今年将有11所高中推行“无班级管理”,试行“走班教学”。和以往一样,在这些教改行动中,教育部门和学校都不讳言其中有欧美高中教育的影子。

借鉴外国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成功的教育实践无可厚非,但遗憾的是,我们对国外教育,在很多方面存在误读,甚至误导我们的行动。

近来,“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或者“德国宪法禁止早期教育”在微信的朋友圈里疯狂流传,作者意在指出,似乎正是这种“先进教育理念”才导致了德国的强盛。如今,在德国生活多年的人士经过严谨的调查考证,证明“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完全是不求甚解导致的误读。

这种误读误解国外教育的事例着实不少。被当作励志名言广泛传播的哈佛校训已经被证实是子虚乌有。被很多家长奉为教子指南的畅销书、号称最早于19世纪在德国出版、后人从哈佛大学的藏书馆里发掘出来的《卡尔维特的教育》,经媒体调查后发现这是一本彻头彻尾的伪书。

而对国外教育最大也是影响最深远的误解,莫过于认为美国的基础教育是快乐轻松、毫无压力的。但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如今,一些在美国生活时间较长的华人、学者开始发声:美国的中小学生,在学校里也是要学各种知识的,也是要写作业的,也会有写作业写到深夜的时候;美国学生确实是下午3点就放学了,但很多孩子放学后也要上各种各样的课外班,补课到晚上八九点钟;美国学校的考试压力也不小,有的地方还把各个学校的考试分数在当地报纸上公布。

在误读误判基础上展开的改革,很容易走向歧途,那么受影响的将是一代人的发展质量。(本报综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