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广电总局在推广数字电视的时候,三大模式(佛山模式、青岛模式和杭州模式)一直挂在嘴边,从各种会议到各种宣传都离不开这“三大”,似乎“三大”已经是全国各地发展有线数字电视推荐采用的模版了,“三大”确实如此理想吗?
因为地缘上的原因,我有幸在佛山亲身体会了一下“三大”之一——佛山模式。佛山由禅城区、顺德区、南海区、三水区和高明区共五个区组成,其中顺德区和南海区在2005年度百强县(市)的排名中分别占据第二和第六的位置,单这两个区的GDP就比中西部不少省市的GDP要高出许多。如此好的经济状况,理应对于数字电视的推广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据一些官方私下数据显示,禅城区完成5万左右的平移,南海区完成10万左右的平移,顺德区曾有计划,但是由于某些原因而没进行。由此看来,可以说没有出现一派“繁荣”的景象。
看看佛山普通市民对于数字电视的印象。据我观察,不少人对于数字电视的印象是图像清晰和声音效果好,而对于使用方便、功能强大(相对于模拟电视而言)、节目分类、信息多样化等更能体现数字与模拟的不同,则几乎没有人提起,在我一通演示之后,才表示“确实与以前不同”,但是随后不久又恢复了模拟电视的收视习惯——输入喜欢看的节目的号码看电视。虽然我没有像那些专业的调查机构一样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但我都是调查普通家庭,应该也代表了不少数字电视用户目前的使用情况了。
佛山模式与青岛模式最大的不同是佛山使用了CA对节目进行加密,而青岛则是有了机顶盒就可以收看任何节目了。杭州模式在现阶段几乎不具备推广性,在此我也不做比较了。佛山有一些增值业务在推广,像一些专业节目现在就要付费才能收看了,而电视短信好像还没用。青岛目前也有计划推出增值业务,但是因为没CA,所以要推广,我觉得难度不小,毕竟目前送出的60万机顶盒的升级成本不少,在原来的投资还没有收回之前就更换机顶盒,好像不怎么可行。
对于佛山数字电视的整体平移,可以看到,并不是简单地把模拟信号停掉,每户都赠送机顶盒就完事了,还需要从产业的整体发展、用户使用习惯的改变、增值业务的开发等等进行一个全方位的策划,这才是数字电视整体平移的前进方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