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母亲的答案

(2011-05-08 22:35:59)
标签:

微家书

母亲节

母亲的答案

追忆母亲

情感

分类: 我写字儿

  http://s7/middle/5592ccf2ga2ee62cc9366&690

 

 

  在三十岁之前,我都不知道有母亲节这个节日。

  在三十岁时,忽然这个节日闯进我的世界,网络上一片哗然,母亲节的祝福、活动,在论坛、微博沸沸扬扬地举行着。

  每个人似乎情愿不情愿地被提醒了一下。无论情感丰富和冷血的人,在节日的喧嚣里,总会被触及到心灵最深处。

  三十年好漫长好漫长啊,有时候恍惚,是怎么就活到今天的,今天这个样子与小时候的样子,总也对不上号。

  童年无法忘却,却又无法清晰回映,斑斓的记忆被扔在脑海的死角中,若不是什么刺激提醒,也许永远被灰尘覆盖。

  那些幸福的时光,过得太快,印迹太淡;长大后那些艰难的关卡,给予的伤痛太深,留下疤痕。

  我的记忆里,那些母亲在身边的日子,过得太快,太快。太短了,短得像清晨的梦。

  也许,永远也不能习惯母亲不在身边的日子。可能是不肯习惯。

  自从母亲去世后,我变得比较沉默。
  有时候有什么事儿头绪复杂,搞的我一团糟时,我想,也许,母亲会给我一些建议,她或许能有答案。
  但是我知道我这是空想。
  母亲已离开我多年了。
  母亲是极其聪明的,她的脑子好使。
  母亲是会计出身,珠算据说过了多少级,相当于现在计算机三级英语六级的意思吧。
  那时候是计划经济的年代,大锅饭,会计室里相当清闲,因为那点儿活儿,让母亲这样的快手,三天就搞掂了。
  更何况会计室是三个人,更何况另外的人水平比母亲只高不低。
  所以说一个月三十天里有二十九天,母亲她们都是闲在的。
  所以我以及这些职工的子女,就被带到了单位,说我们陪家长上班也行,说家长工作时间带孩子也行。
  小的时候没上学前,我便是在母亲的单位度过的。那时候还不兴什么三岁就上幼儿园。
  我是八岁才正式上学,之前从未上过任何教育机构。
  所以,我的童年是快乐的,是陪伴在母亲身边的。
  有时候我在想,是不是母亲与孩子之间的约会,是有期限的。
  那时候陪伴她太多,于是在她人生的后半段,我陪她太少太少。
  我上了大学后,远离了家乡,一年回去一次。
  虽然每周母亲都会给我打来电话,但是却难见面。
  父亲的工作是外贸业务,他天南海北哪儿都去过。
  他时常可以利用出差的机会顺路来看我。
  但是每个父亲与母亲相比,都是粗狂的、粗心的。
  我的父亲也是如此,他也会问我一些问题,学习怎样呀,生活怎样呀,但是总也问不到点子上。
  母亲却能从我只言片语中洞察到我的状况。
  与母亲沟通,是简单而放松的,无需啰嗦。
  也许有很多人,在二十多岁时会发现自己的母亲开始唠叨。
  而我觉得那不是母亲的问题。母亲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说了又说,是因为孩子没有在听。
  你只要真的用心听她的,只一次,她不会再唠叨。
  你不妨试试。注意,不是敷衍她,而是真心地去听。
  
  母亲做了一辈子会计,在她人生的最后几年,她下岗了。
  原因想必大家都知道。一个月就忙活一天的工作,能长久么。
  而全国不是一个单位如此,全国也不是有一个母亲这样的人,工作能力出众,但是这个岗位不需要,就算需要,也不需要那么多,就算需要那么多,也不给你没有门路的人机会。
  母亲在家的日子,风平浪静。
  我在异地上学,姐姐嫁人了,父亲跑贸易的,三天在家两天在外。
  于是家里所有的事儿都是她来操持了,而家里风平浪静也没什么事儿。
  于是那些年,寂寞与她相伴。
  我上完学后,不想回到家乡小镇,想留在大城市。
  母亲攒了一辈子的钱,给我买了一个八十平米的单元房。带我去看了。但是我说,我不回小镇。
  母亲叹口气没有说什么。她是极其聪明的,她也知道,回来小镇能有什么出息。
  从前途来说她是支持我留在大城市的,但从一个母亲的本心来说,又有谁不希望儿女留在身边呢。
  而那时的我应该处于最年少轻狂意气风发的时刻。
  我根本察觉不到,大人们的心思,母亲内心的寂寞和苦楚,她自己深深消受了。
  也许是那些寂寞太重,让她不堪重负而提早离开,我不清楚,我没问过她,她也不向我提,她与她的女儿也就是我的姐姐之间是嬉笑怒骂的,对于我她是宠爱有加的,几乎没怎么数落过我抱怨过我。
  
  在我读完大学决定留在大城市的那一年,她的心可能就死了。第二年,她真的去了。
  我没有见到她最后一面。
  之前,一直很健康的她,有一天忽然住进了医院。
  所有的人都认为,小病,根本无大碍。
  她自己也觉得没什么病。
  而我通过与她聊天,我明白了其中缘由。
  当家中人多时,她忙于做饭、家务时,身体倒是很好。
  当家中人少,她自己便很就和,吃饭也不规律,炒一次菜,今天吃不完明天继续。
  有时候觉得自己一个人没必要起火了,干脆啥时候饿了时候吃,开水泡剩饭也是习惯了。
  这让我想到,我这样的男孩子一些大小伙子毕了业出去租房时,我们也天天方便面对付着。
  而母亲在家乡,小镇里,也是这样过着日子的。
  这些是我不知道不了解的,在她生病前。
  她生了病之后,我劝说她以后不要如此了,她答应了我,病好了之后一定按时吃饭。
  但她这一病,就再也没好过来。
  我非常庆幸,我在医院陪她度过了人生最后的时光。
  那时候我毕业后,处于要找工作未找工作之间,正好有大段时光。
  我和父亲轮流值夜班。晚上,医院的走廊上,我铺上褥子直接睡在地上。还得保持惊醒,叫个护士换换药瓶。
  父亲的精力高度集中,他似乎永远都不会困,而我们都知道他其实已经疲惫不堪。
  姑姑等亲戚来看望时说父亲,谁累了,他也不会累,他不能倒下。
  姐姐白天来照顾时,让父亲休息一下,他也不肯休息。
  晚上我替他值班让他去睡觉时,他也睡得很轻很轻,一有动静就醒。
  这样的日子有那么一个月两个月的。
  之后母亲的病算是治疗告一段落了。
  母亲精神头好转了。
  于是我又离开了她,到大城市去谋职业了。
  等我再回来是几个月后,母亲已经走了。
  母亲交代把给我小镇买的房卖了,留着钱去大城市过日子。
  她不知道她做会计一辈子挣的钱只够小镇买一间小小的房子,大城市的房价是小镇的十倍。
  她也不知道她的儿子为何宁可漂泊在大城市,也不陪她在小镇度过一生。
  如果,假设,只是假设,那时候比现在年轻十岁的我,能答应母亲,陪在她身边。
  她是否会活到现在呢?
  也许会吧,或者说,肯定会的。
  有时候我也问自己这个问题,为何要漂泊在大城市,而不陪在家人身边呢?
  这是为什么呢?
  每次想到这里,我想,如此纠结时,也许母亲会给我些建议,我那聪明的母亲,她的答案一定是正确的。
  但是,又有谁真的听从过母亲的话呢,在她还看起来年轻时。
  在她还陪在你身边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