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立春》一过,怀才不遇的“六指儿”越来越多了

(2008-06-11 17:50:04)
标签:

立春

影评

顾长卫

蒋雯丽

王彩玲

娱乐

分类: 我写字儿

《立春》一过,怀才不遇的“六指儿”越来越多了

 

《立春》这部影片听说是顾长卫导的,我便立即找来看。

看了数遍。一面看一面摇头、叹气。觉得有些沉重,也有些无奈。

我觉得一如《孔雀》,顾长卫的片子,是最不戏剧化的。

若拿话剧来比较,曹禺的《雷雨》中,十几个人物,每一个人物都与别的人物发生着激烈的冲突,关系纵横交错,三十年的恩恩怨怨在一天内浓缩。

拿小说来比较,余华的《活着》中,福贵的一生真的会遇到如此之多的灾难吗,应该不会,福贵也许是许多人身上发生的事儿,都加在他的生命里,这样剧情浓缩。而如果不这样做呢,似乎我们每个人的一生,能发生一件大事儿就很偶然了,有的人一辈子也没发生过什么事儿,有必要拿出来给大家看吗,那就不是艺术了,那是生活。

我觉得顾长卫的片子,就是相对生活的作品。这里用了,相对生活,而不是绝对,大多数生活,是平淡而冗长,顾长卫的作品不是,但也绝不是矛盾激烈的,是相对平静的、冷静的、现实的、真实的。

 

片子首先“出场”的,是王彩玲的声音。如此华美,从街头电线杆上面的广播里飘出,弥漫在车流如织的马路上。于是一个骑自行车的男人,忍不住被吸引得停下来。其实,观众此时也不禁被吸引了——应该说被这声音吸引——紧接着王彩玲真人出场时,也许所有人会大失所望:她是一个龅牙突出、满脸雀斑的黄脸婆。长相不好,却挺胸昂首傲气十足,一副不把所有人放在眼里的神气样。

然后陆陆续续,片子开始不断出现的,是那么多运气不佳,“怀才不遇”的人——

第一个怀才不遇的,是王彩玲。她拥有一副好嗓子,能唱出动人的歌剧。她在学校里教学生,确实是有些屈才,她不断地想走出去。她花钱托人买北京户口,她渴望有艺术单位能接收她,从此在舞台上风光无限地生活。可是,她的运气不好,她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不仅仅事业失败,连婚姻上,也是失败的。应该说,她的失败,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

她事业上的失败有以下原因:

相貌的影响,年龄大的影响,这都还是比较能克服的,最致命的,就是她对于社会发展分析的不足,她仅仅凭着自己一幅天赐的歌喉,把能唱动听的歌剧,当成她全部的资本,其实,这是她的悲哀,是她刻舟求剑的落后思想造就了她注定失败的悲剧。

她鼓足勇气,三番两次地来到剧院的办公室,到求人家听她唱一上一曲,她幻想用自己的美妙的歌喉一下子让人震惊,孰料人家很坦白地告诉她——知道她的水平很高,也知道她去年来过,但是现在的文艺团体不景气,基本全靠国家拨款养着,所以是不可能再招人的。

这让我想起了我以前看过的一部小说《乔师傅的手艺》,大致意思是,乔师傅是位女技工,年轻时为了学到独门绝技“直大轴”的技术,就是把弯曲的轴承弄直的技术,不惜牺牲处女之身主动投怀送抱,从很丑恶很龌龊的男技工师父那里换来了这项技术,但是学会了之后也轮不上她上场,有男技工在人家自然都愿意用师父不用徒弟,终于师父不在了,但是时代发展了,社会进步了,轴承弯了之后,可以直接退回原厂换新的,不必用人工来直了。所以,乔师傅一辈子付出和所学,到最后却是屠龙之术。她看不到社会的发展进步,为之付出了的沉重代价,这并不能怨她,可是,能全怨命运吗,这不也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吗?

王彩玲是刻苦的,勤奋地学习意大利语,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演唱,并且为了进入歌剧院听演出跟票贩子“黄牛党”死磕,她是努力的,可是她学得这项高雅艺术,在她所在的落后的乡镇,是那么不搭调,能欣赏的人不多。而北京大都市,虽然有人认可这个高雅的艺术,但是从事这项艺术的人太多了,能唱成她这样水平或者接近于这样水平的人一大把,这时候,就得拼别的方面的,比如户口、学历、履历、社会关系、相貌、年龄……

如果说,成功=99%实力+1%机遇。在王彩玲脑子里,是认定了自己具备那99%的实力的,所以她觉得她比乡镇里的其他人高贵很多,她抱怨自己没有好机遇。

但是她恰恰不懂,没有那1%的机遇,那99%的实力,等于零。没有谁因为拥有了99%的实力,就可以傲然断定未来一定会美好。上帝是公正的,赐予了你这方面的多,其它方面的就少,总是缺少那么一两个因素,让你离成功总是有一定距离。

王彩玲婚姻失败的原因:

长得丑。这个在影片中很直观,无须解释;

心气高,还高不成低不就。拿她自己的话说,不想在这个地方发生爱情。她憧憬着北京,甚至巴黎歌剧院,她的梦想如此美丽,而现实中却往往不能如意,她坚持“宁吃鲜桃一个不吃烂桃一筐”的原则。

她拒绝了男工人周瑜的求婚,也拒绝了舞蹈老师请求的假结婚,她看不上他们,认为前者低俗庸俗,后者太高雅与世俗水火不容,而她自己属于不甘平庸却能溶于世俗的人,换句话说,她认为自己是有理想而又会生活的女人。实际上,她也很顾及自己的相貌,往脸上涂抹药膏来治疗雀斑;她也很想成家,她喜欢英俊的黄四宝,便在黄四宝喝醉的情况下主动和黄四宝有了肉体关系(当然黄四宝最终不能接受她的爱,是跟第一条她的相貌有很大原因)。

 

接下来出场的“怀才不遇”者就更多了:

有那个自称自己的嗓音条件好的男工人周瑜。没错,他的嗓音的确是很有磁性,不过当他用包头方言朗诵诗歌时,也许只有他自己陶醉吧,别人能听懂就很不错了。

还有画了很多年画自学成才的轧钢厂工人黄四宝,他屡屡考试失败,到北京初试就被淘汰了,他认为不是自己画得不好,而是因为在北京没有关系,没有后门,他也认为自己具备了成功的大部分条件,那就是画功过硬。其实能画成那种程度的人,小乡镇不多,但是全国呢,却是不在少数。多少人像蚂蚁一样涌向首都,他们都把艺术当成了扬名立腕的骨头来抱住死啃。黄四宝说,每当看到有人拎着皮箱走出这里,不管去哪儿,他都羡慕,他认为离开这里,就是成功,所以,他也是目光短浅,不会分析社会国情的失败者——他不知道社会需要什么,随大流钻着艺术的牛角尖,没有自己坚定的方向。

还有一个人物,可悲、可敬,就是跳芭蕾舞男舞蹈老师。众人觉得他变态,还有人拿他跟泰国的舞者(意指人妖)比……一个大男人跳芭蕾,在破落的小城镇里,无疑是个格格不入的人物。他一开始认为时间长了别人会习惯他,然而不是那样。为了纠正风言风语,他不惜跟丑陋的王彩玲假结婚,被拒绝后,把女学员拉进男厕所非礼(其实只是轻微撕坏了上衣),向别人证明自己是个正常的“男人”。

他用入狱的方式离开人群,替众人拔掉了卡在嗓子眼的鱼刺。他是为了艺术坚持不懈的理想主义者,也是能清楚地看到自己处境的人。他的力量改变不了世俗,世俗也容不下他,所以他是真正的悲剧主角,他具备了成功的条件,只是场地不对,时间不对。

再有就是那个假称患了癌症的女孩,骗了王彩玲的帮助,骗了评委的关注,骗了观众的同情……她终于成功了。她是应该遭到唾弃的人吗?但是纵观社会现状,这样的人,又在少数么?被逼无奈,不择手段地去获取成功,前提是他们已具备了成功的要素,那就是实力。他们是真正地缺少机遇,所以他们用特种手段,哪怕放弃道德底线来获取了机遇,再用自己的实力来抓住成功,这一刻,他们是名副其实地成功了,并不是虚有其表,只是,这本是一条路,走得人多了,就不再是路,而是悬崖。

 

《立春》这里面讲述的这几个“怀才不遇”的人物,各具特点,各有所长。他们被遗弃在世俗的人群之中,却又能很明显地区别于凡人,套用影片里自身的一句话来说:就像六指儿一样。显得多余而不正常。

顾长卫并未让影片产生激烈的矛盾,该认命的,还是认命,该妥协的,还是妥协。朗诵的男工人周瑜结婚生子过普通人日子;黄四宝不画画了办了个骗人的婚介所;王彩玲领养了个孩子给父母算作交待,同时跟自己作伴卖羊肉……整个故事用很生活、很平静的节奏,来告诉我们:成功,不是1+1=2那样简单,不是具备了成功的一半要素甚至一大半要素,就能成功,成功必须是具备所有要素。

否则成功就只能是想像和虚无。就像片子最后,王彩玲在歌剧院深情演唱,灯火辉煌、万众瞩目,只不过那只是导演送给她的一个幻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