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
是夜,已三更。
寂静的大殿之中却响起了脚步声。那声音清晰,却急躁,暴露出这脚步声的主人内心的焦虑。
郑伯在大殿内不安地兜圈子,一圈一圈,像个磨碾子。于是,终于有人看不下去了,上前道:“大王,不要再转了,臣等的头都晕了。”郑伯见有人说话,急忙跑过来,就像溺水者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样,握住那人的手,恳切地问:“爱卿,可有什么办法?”那人心中嘀咕:要是有办法,谁没事在这待着啊!我们陪你在这待到深夜,你一句话也不说,就知道兜圈子。早知如此,我还不如报病回家陪我老婆呢。虽然心里这样想,但他不敢说出来,只好沉默不语。
郑伯见他不答话,心中便凉了半截。他咬咬牙,下了狠招。“诸位爱卿,有谁能帮寡人渡过此次劫难,寡人定有重谢!金钱、财宝、美女任你挑!”一句话出口,底下的大臣们都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上了。
佚之狐心中的小算盘打的飞快。如果真能解这次燃眉之急,说不定真能发一笔大财。若再趁机敲他一笔,再把这些钱用于走私,凭自己在各个环节处的关系,不出几年,富可敌国绝对没问题,这样不就要什么有什么了吗?想到这,他的口水都流出来了。他赶紧擦擦口水,上前一步。“大王!”郑伯见有人站出来,眼中重新燃起希望的火焰,小火苗摇啊摇的。“狐爱卿,可有什么妙计?”
佚之狐故作谦虚地摆摆手,道:“妙计什么的可不敢当。晋王、秦王共同围攻我们郑国,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国家有难,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岂能坐视不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嘛!”郑伯听了,心中冷笑,脸上却是感激涕零,鼻涕眼泪淌了一脸。他抹了一把脸,然后抬起湿漉漉的手,就去握佚之狐。佚之狐也没躲,任由他握着,然后说道:“大王,不知您是否还记得烛之武。臣相信,如果让他去说服秦王,秦王定会撤兵。”
于是,大殿内就剩下了两个人。烛之武听完郑伯对现在情形的描述之后,满脸不悦,说:“我身强力壮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的用处大;现在我都成一糟老头子了,更不能做什么了。”郑伯一听,他这是在埋怨我啊,赶紧说:“我不能早用您,这是我的错。但是郑国亡了,您也有不利之处啊!”烛之武听出这是威胁,更加不快,气愤道:“我无家无室一糟老头子,郑亡我也死,有什么利可图啊!”郑伯见他这样,心想他是吃软不吃硬,于是眼里立刻闪出泪花,一闪一闪的。他抓住烛之武的手动情地说道:“曾经有你这样一位贤才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当你真的离开,面临危机时我才追悔莫及。人世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此!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重用你,如果非要在前面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烛之武听了这样“真挚”的话有些动容,但随即想到这种事后承诺根本不起任何作用,就没搭腔。郑伯见他软硬不吃,额头上便渗出了细密的汗珠,手也有点抖。他把心一横,凑近烛之武的耳边,有些神秘地说:“您虽年事已高,却无妻室,也无子嗣。我愿送您美女十名,并举行祭祀向神祈祷您早得贵子!”烛之武听得这话,脑海中便浮现出自己坐在摇椅上品茶,身旁美眉环绕的画面,他顿时两眼放光。又想到自己的确无人继后,随即便在心中答应下来。但答应归答应,表面上却还要说的好听,不然叫人一看自己被这么点条件就说服了,实在太没有脸面了。于是他开口道:“大王的心意诚恳,老朽也很感动。好意老朽便心领了,只是这赏赐……老朽家贫,实在担待不起啊!”郑伯见状,忙说:“老人家不用担心,经费花销自是由我担待,老人家享福便是。”烛之武微闭双眼,似思考一阵,然后道:“如此,老朽便恭敬不如从命了。”
郑伯望着烛之武远去的身影,长长的吁了一口气。
烛之武在夜幕的掩护下到了秦营,见到了秦王。
进得门来,见到秦王,烛之武倒头便拜。“大王啊!”秦王见来人进门就拜,心中好生奇怪,仔细一看,是一糟老头子,心中便起厌恶之意。但转念一想,自己素来标榜尊老敬老,而且这说不定是个人物,就赶忙上前,搀起烛之武,说道:“老人家何至于此!寡人见老人家面生,您是?”烛之武受扶站起,回道:“老朽郑国烛之武。”秦王听得这话,心中一惊,莫不是郑伯派来的说客?秦王故作笑脸,道:“原来是烛之武老人家啊,久仰久仰。但老人家何故弄得这般模样?”烛之武脸上显出悲痛的神色,这使他看起来更加落魄。“老朽后悔啊!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秦王未料听得这话,忙问:“老人家,此话怎讲?”“唉!想当年,老朽年轻气盛,怀着一腔热血誓要报效国家,回绝了各国前来邀请的使节。”烛之武见秦王上钩,脸上悲痛悔恨之色愈浓,凄然道:“怎料郑伯并非伯乐,不肯重用。老朽有心经商,却无经商之才。好不容易谋个一官半职,却发现郑地实在无油水可捞。这不,直到现在,老朽仍是孑然一身,无妻无室,也落得穷困潦倒。”秦王听后,脸上便显出失望的神色,心想晋文公真是个骗子,说什么“郑地物美,珍宝尽有之”,害得我带着军队千里迢迢地赶来帮他攻郑,军队损失暂且不说,来一趟却啥也捞不着,回去怎么跟国民们交待啊!秦王心中暗暗有退兵之意。烛之武继续说:“大王和晋王共同围郑,郑伯已经知道事态的严重,也知道错了。但灭亡了郑国真的对大王您有利吗?大王您带兵越过别的国家来到氾水,一定是舟车劳顿,实属不易。大王您想,那晋王是怎样一个人物,岂能放着肥肉不要而拱手送人呢?这足以看出郑国并非肥肉,晋王只是因为与郑伯有私怨罢了。大王帮助晋王围郑,郑亡必然归晋,晋的领土就会扩张,晋的领土大了,秦的领土也便缩小了。晋王的为人大王您也不是不知道。您于他有恩,他曾许诺送您焦、瑕两地。但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便修筑防御工事。这样的人,灭亡郑以后,必然会打秦的主意啊!”
秦王听了烛之武的这番“慷慨陈词”之后沉默了,心想他说的的确有道理,但碍于面子上下不来,于是说:“那郑伯实在无理,居然敢从属二国。晋王落难他还落井下石,他这是咎由自取!”烛之武听后笑眯眯地说:“大王说的是,老朽一向不赞成郑伯当时的做法。大王既英明又通达事理,想必早就看出晋王以后定是个人物,因此以礼相待。大王目光之长远,虑事之周密,老朽实在是佩服!”秦王听后哈哈大笑,紧紧握住烛之武的手,连声说:“知我者,烛之武啊!”
正高兴处,一阵电话铃声响起。秦王正奇怪,见烛之武从兜里掏出一手机,按下通话键。不多时,烛之武放下手机,凑在盯着手机发愣的秦王耳边说:“郑伯刚才来电说,如果您答应撤兵,他将免费送您一万部手机。”秦王指着手机问:“这到底是什么东西?”烛之武以幼儿园阿姨对小朋友说话的口气耐心解释说:“这叫手机,是郑国自主研发的通讯工具,比驿站、烽火台都管用。无论您想找的人在哪,只要拨几个号码就能找到,既不劳民又不伤财。而且这是郑国独有的,在别处可是买不到的哦!”秦王听闻大喜过望,当即与郑签订盟约,带着一万部手机回国去了。晋王见秦王撤兵,自己孤立无援,也撤兵了。
于是,围郑之急就这样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