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子曰:呵呵

(2022-11-30 15:36:02)
        作为一句网络用语,“呵呵”曾经极为流行,后来不知被谁解释,其中有敷衍应付的成分,现在的使用已经大为减少。近来喜欢苏轼的诗词,前前后后背了一些,得知央视还拍过一部《苏东坡》的记录片,找来一看,大为过瘾,对苏轼的人生经历有了系统的了解,也增了对他不同阶段诗词的理解。而且得知,苏轼在他留下的文章诗词中,曾经四十多次用到了“呵呵”,简直是中国网络用语的老前辈,想来不禁莞尔。
        东坡先生是个才子,也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少年得志,最高做到礼部尚书的高官,也曾三次被贬,穷困潦倒到土里刨食。人,其实生来不怕受苦,最怕的是从显赫的高位跌落到尘埃。因为,粗沥的饮食一样可以活命,但精神上的落差却没有几人可以放下。苏轼的可贵,正是在于他历经生活的磨砺,却依旧在热爱生活。
        作为一个大才子、大文豪,他的文学作品中各种名词名句俯拾皆是。虽然没看过统计,但估计在中国的古人里,他留下的名句不是最多,也足可进入前三。他的作品能够被那么多人喜爱,尤其是纵贯古今中外,最根本的不在于词藻的华丽,而恰恰在于来源于生活,接近于生活。大俗即是大雅,能够流传千古的名句,大多是让人一读就能懂的。如“春宵一刻值千金”“天涯何处无芳草”等等,就算没读过书,那个意思他大概也能明白,即使是理解得有偏差,呵呵。但要说起把“呵呵”写进文章,在以前那些“之乎者也”的年代里,不知还有谁能够做到。这一点,也正是鲜明地体现了他的真性情,兴之所至,不拘小节,一点小得意,一点小窃喜,一点小自嘲,统统“呵呵”者也。
“一枕无碍睡,辄亦得之耳。公无多奈我何,呵呵。”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
“纸轴纳去,余空纸两幅,留与五百年后人跋尾也。呵呵。”
“不尔,不惟到处乱画,题文与可笔,亦当执所惠绝句过状索二百五十疋也。呵呵。”
        人生本无常,悲喜此心意。笑对笑我者,呵呵随他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