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通向理解之桥

(2022-03-25 21:00:14)
标签:

理解万岁

口号

失去的一代

学生官

(又是一篇老文章)


通向理解之桥


当今社会,“口号”是一个有些落伍的名词,它往往只代表着过去某个时间段的记忆,能够穿越纷繁的时空至今仍被人们乐于提起的口号可谓寥寥无几。“理解万岁”便是其中之一。一个偶然的机会,到了刘勇先生的《理解万岁——口号提出者的回顾与思考》一书,深为书中内容所触动。正是刘勇,上世纪80年代的那个“学生官”,在北师大演讲时写下了“理解万岁”四个大字。由此,“理解万岁”成为一个时代的呼声,传遍神州大地,其影响直至今日。全书共分三个部分,详细回顾了这句口号诞生的背景与过程,同时代人的思考与共鸣,以及作者对“理解”问题进行的系统的哲学思辨,为我们构筑了一条通向“理解”彼岸的理论之桥,这座桥一端连着人性的困惑,另一端是理想的人生和社会的和谐。

翻开此书,能够感受到那种久违的激情。对于生于上世纪70年代以前的人来说,《血染的风采》、《高山下的花环》、“理解万岁”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那是一个思潮涌动、观念激荡的年代,“文革”结束,国门打开,人们竞相用自己的双眼探寻生命的价值。如果说,十年动乱几乎让当时的青年人成为了“失去的一代”,那么,那场发生在祖国南疆的战争,又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价值的舞台。他们用生命证明:即使失去的东西再多,也永远不会失去青春的热血和对祖国的忠诚!书中,作者摘录了十几篇当时英模报告团的讲稿、新闻通讯以及作者的一些随笔感言,字里行间,让我们时时感动于英雄们舍身报国的壮举,感动于“牺牲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情怀,同时也触碰到了在中西文化交会、新旧价值观念冲突下,作为军人思想上的困苦和迷茫,这也正是“理解万岁”诞生的时代背景。“理解万岁”,短短四个字,却仿佛是一把万能的钥匙,打开了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人们之间渴望交流的心扉。20多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理解万岁”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却始终发挥着人际关系调和剂的作用。这种作用,其实已经超越了作为一个口号的范畴,更多的是一种“人性的凸显”。

更为可贵的是,作者不仅仅满足于对昔日荣誉的回忆,而是以一个军人的视角,从哲学的角度,对人类社会的“理解”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探索。首先,这种探索是建立在充斥当今社会的各种“不理解”现象之上的。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之间的隔阂非但没有随着物质的丰富而消解,反而有逐步扩大之势。社会群体之间非理性的仇视现象、乃至民族之间纷争不息的矛盾冲突等等,都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些问题:什么是理解?怎样的理解才是有效的?怎样才能达到有效的理解?这也正是书中探讨的问题。

其次,立足于中文语境的研究角度,使得本书更容易为国人所理解。一直以来,对于理解的研究是一个哲学的命题,而一旦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多数人往往会有高深莫测之感,这其实与哲学的系统研究起源于西方有关。对于理解的研究亦是如此,西方哲学家更多地是从“认识”的角度来探讨,而在中国人的思维中,理解不仅表达“认识”的涵义,更多的是表达为尊重、谅解、宽容等心理状态。因此,从心理的角度来说明理解的问题,才更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在具体论述中,作者旁征博引,特别注重从中国传统的文化和典故找寻论述的证据,于不经意间见真章。人们常说,“只能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东方传统智慧之于哲学问题的研究,又一次为我们打开了人性真理之门。

再次,活泼的写作风格、生动的论述语言为本书插上了交流的翅膀。我们都知道,理论研究的语言应以准确为先,于严谨处见深度。但本书却颠覆了这种传统的写作风格,不仅在论述方式上吸收了散文、杂文的一些写作元素,而且文中还常常以纪实、诗歌等一些文学作品来完成论述的转折过渡,可谓别开生面,独辟蹊径。在语言运用上,大多以充满感性色彩的名言名为标题,而且在论述中多次引用民间俗语,可谓雅俗共赏,生动有趣。不仅如此,在阐述自身观点时,作者也突破了理论研究中“价值中立”的界限,对于倡导的价值取向,旗帜鲜明地表达,毫不掩饰地赞美。比如对于军旅生活中一些“理解”与“不理解”现象的剖析,率性而深刻,饱含激情的语言尽显其军人本色。其实,“理解”问题本来就是如此,文人雅士向往“高山流水”,凡夫俗子也需要“酒逢知己”,无论尊卑贵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方式,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动活泼的语言恰好反映了“理解”的这一特点。

由于人性本身的复杂,决定了对于理解的研究在理论上必定是一个没有终极答案的命题,但是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其实一刻也没有停止对于理解的实践探索。书中已经告诉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理解、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理解,其实就是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方式去为人生。”

理解万岁,一句永不过时的人性箴言;《理解万岁》,一本使人通达的哲理之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