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2020-11-22 07:40:13)
标签:

辽宁

辽宁省博物馆

古代辽宁

分类: 博物馆
辽宁博物馆原为奉系军阀热河都统汤玉麟官邸,1931年后,满洲国政府在此设立国立博物馆奉天分馆。于1949年7月7日开放,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东北博物馆,于1949年7月7日开放,1959年改名为辽宁省博物馆。2004年辽宁博物馆新馆开馆。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博物馆平面图。
一层。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二层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三层(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古代辽宁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第一展厅 史前时期(距今约28万年——约4000年)
第一单元  开拓洪荒 洞穴岁月
考古学一般将人类起源至农业出现以前的这一漫长时期称作“旧石器时代”, 这个时代以打制石器作为标志之一。辽宁是远古人类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包括了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较完整的序列,其文化特征与华北的旧石器文化相近。其中金牛山人和小孤山人创造的物质文化水平,均居于人类进化史的前列,成为辽河文明的先导。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第一组  金牛山遗址
金牛山遗址位于营口大石桥市永安乡西田村一孤立的山丘,地处渤海湾东北岸,距今约28万年,是中国东北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人类洞穴遗址。金牛山人以洞穴为居所,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已懂得以通风取火,能用劣质的石英岩制造个体较小的工具。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出土的同一个体的成年女性重要部位的骨骼化石中,头骨和肢骨特征比同时期“北京人”进步,表明金牛山人不仅已能直立行走,而且已跨进直立人向早期智人进化的过渡阶段,是人类进化的罕见标本,被评为1986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之一。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第二组  庙后山遗址
庙后山遗址位于本溪县小市镇山城子村汤河东岸,是旧石器时代早期在中国分布最北的洞穴遗址之一,以打制大型石片为特色,具有华北地区匼河——丁村系大石器文化传统,同朝鲜半岛的旧石器文化也有着密切关系。所发现的人类牙齿化石经测定距今约25万年。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第三组  鸽子洞遗址
喀左鸽子洞遗址位于喀左县甘昭乡的大凌河西岸,距今约7万年。鸽子洞人主要用石英岩石制作石器,形体趋于小型化。通过洞内灰层中出土的动物烧骨可知,羚羊是当时人们的主要狩猎对象。洞内还发现了人工生火的遗迹,这是人类控制自然的一大进步。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第四组  小孤山遗址
小孤山遗址位于海城小孤山镇,距今约4万年,发现刮削器和用于狩猎的石球等石器多达万件,骨鱼镖、骨矛头、骨针及利用动物牙齿、贝壳做成的装饰品为国内同时期遗址所罕见,说明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发展出现了质的飞跃,也显示出辽宁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进步。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第二单元  走出蒙昧 文明曙光
距今一万年前后,以磨制石器的使用、原始农业的产生、陶器的发明为标志,古人类跨入了新石器时代。辽河流域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300余处,已遍布辽宁大地。其中8000年前后查海遗址出现的礼玉和龙崇拜观念,使辽宁地区率先进入“文明起步”阶段;5000年前牛河梁规模宏大的“坛庙冢”祭祀遗址群,是中华大地较早升起的文明曙光。

第一组 氏族聚落
进入新石器时代,人类走出蛮荒,来到河边坡地,营建房屋,规划环壕聚落,开始了定居的氏族社会生活。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在阜新查海发现了距今约8000年的环壕聚落遗址。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陶器。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石器。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玉器。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沈阳新乐原始氏族聚落遗址。
陶器。石器和煤业精制品。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石器和煤业精制品。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新乐遗址”代表性文物:木雕鸟纹权杖(复制品)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丹东后洼原始氏族聚落遗址。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大连小珠山原始氏族聚落遗址。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第二组 古国文明
距今5000年前,中华文明起源以“多元并进”的格局加快步伐。辽宁西部山区牛河梁红山文化规模宏大的“坛庙冢”祭祀礼仪性建筑,成组的女神像和以龙、凤、人等为题材的成套玉礼器,形成一处史前宗教圣地和政治中心,表明红山文化在距今5000年前已产生稳定、独立的政治实体,率先跨入古国时代。
辽宁省红山文化重要遗址分布图。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牛河梁遗址发现距今约5000多年的大型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址,证明5000年前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这一重大发现把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从黄河流域扩大到燕山以北的西辽河流域,并将中华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女神庙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史前神殿遗址。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庙内出土了 中华民族共祖的女神头像 。头高22.5厘米,面宽16.5厘米,形体与真人相当。女神头部两眼都用圆形玉石镶嵌,更显生动。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辽宁省博物馆是我国红山文化玉器最主要的国家级博物馆,其藏品之精美在红山文化玉器馆藏中乃首屈一指。
辽博镇馆之宝文物:白玉猪龙。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云形玉佩。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玉巫人。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玉凤。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三联玉壁、玉勾形器、玉璧、玉龟、玉鸮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双鸮玉佩。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双人首三孔玉梳背饰、绿松石坠饰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后排:黄玉铲。前排:玉臂饰、兽面纹丫形玉器、玉环、玉璧。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玉龟出土于牛河梁第五地点中心大墓,年代距今5500—5000年。两龟呈黄绿色,龟颈微缩,并雕出口、目、四肢和龟足。龟背微弧凸,光素无纹,做工精致。由于形体大小略有差别,故有人认为是雌、雄各一,或有人认为非龟是鳖。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马蹄形玉箍、斜口筒形玉器、云形玉佩、玉龟壳、玉珠、斜口管状石饰。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玉器陪葬的位置。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陶塑人像面部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陶器。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第二展厅 夏商周时期(距今约4000年——约2500年)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第一单元 与夏为伍 北土方国
       距今约四千年以后,经过古国时代各地部族的文化交流、碰撞与融合,进入夏商王朝与周围方国并存时代。辽宁地区既有“与夏为伍”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又有多类型的其他青铜文化,构成商周北土的不同部族方国。这些文化各具特色,又与中原夏商王朝保持着密切联系,是后来东北不同系统民族文化的源头。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第一组  夏家店下层文化
       夏家店下层文化距今约4100年至3500年,相当于中原夏到早商时期,分布范围北以西拉木伦河为界,南抵永定河,中心范围在燕山北侧。该文化拥有呈立体分布的城堡群、彩绘陶器、仿铜陶礼器及成组玉器,反映了当时社会等级、礼制已经形成,该文化雄踞燕山南北,盛极一时,是能与夏为伍的北方强大方国,可能与文献所记商代北土“燕亳”有关。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辽宁朝阳市北票“康家屯石城址”出土文物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建平水泉遗址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石磬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敖汉旗大甸子墓地出土文物。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高台山文化的勿欢池遗址出土文物。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赤峰市二道井子遗址全景。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马城子文化
马城子洞穴墓地外景。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马城子洞穴墓地出土陶器。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马城子文化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第四组  双砣子文化
       双砣子文化是辽东、辽南地区最早进入青铜时代的文化,其年代在距今4000-3500年前后。该文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二期受到山东龙山文化及岳石文化的强烈影响,第三期则表现出浓郁的地域特点。双砣子文化沿黄、渤海沿岸向辽东腹地传播,对辽东青铜文化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大嘴子遗址”石戈、炭化谷物的说明。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第二单元  华风北渐 商鼎周彝
       商末周初,在辽西大凌河流域发现了多处窖藏商周青铜器,均为社稷重器,其中的燕侯器说明周初燕国势力已达辽西,箕(jī)侯、伯矩和圉(yǔ)族器,也见于北京琉璃河燕国墓地,且有接受燕侯赏赐的纪录,说明这些器物的主人是周初活动于燕地的“殷遗民”,他们服事于燕侯,但仍保持着原氏族组织,且等级较高,是周初封燕后对当地殷遗民采取宽容统治方式的表现。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马厂沟青铜器窖藏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西周 兽首罍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西周 弦纹甗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商 蝉纹盘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西周 “史伐” 卣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西周 宽带纹贯耳壶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商 饕餮纹大圆鼎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西周  匽侯盂(复制品)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西周 鸟纹附耳浅腹鼎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西周 “鱼父癸”簋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西周 “蔡”簋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西周  鸭形尊(复制品)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象形文字体现的刑罚举例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喀左北洞2号坑青铜器窖藏发掘现场复原。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商周青铜容器分类简表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文字演变简表——从“鱼”字的演变可以窥见甲骨文演变成现代汉字的过程和规律。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商 带铃铜俎(复制品)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西周 卷体夔纹蟠龙盖罍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喀左山湾子青铜器窖藏青铜器。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方鼎。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方鼎。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西周 牛纹罍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西周 “鱼”尊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喀左山湾子青铜器窖藏青铜器。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西周 “伯矩”甗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西周 饕餮纹甗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西周 双耳鬲、饕餮纹盂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西周 提梁卣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西周 “叔尹”方鼎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北洞窖藏铜器出土文物。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喀左小波汰沟青铜器窖藏文物。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第三单元  游牧民族 北方铜器



       在商末周初,辽宁地区还存在着一种北方式青铜文化遗存。这类具有浓厚草原游牧文化特色的青铜器,以兵器、工具及马具为主,小巧玲珑,便于携带,适于游牧民族的马上生活。立雕的动物形象极为生动,富于个性。这类青铜器从黑海沿岸到蒙古高原均发现,是这一时期欧亚草原的主导性文化。大约在公元前二千纪末,一些游牧民族由今内蒙古中南部向东迁徙,直至辽宁及以东地区,形成一条以内蒙古长城沿线为时空范畴的文化传播带。


第四单元  氵岁貊遗踪 曲刃短剑

       从西周至战国时期,辽河流域流行以T形柄曲刃青铜短剑为特征的青铜文化,由于这类短剑以辽宁地区出土最多、且时代早晚连续,故被称为“辽宁式铜剑”。这种短剑多为墓葬随葬品,伴出有多钮铜镜、车马器等,其分布远及朝鲜半岛以及日本列岛及俄罗斯远东地区,或与东北古代“氵岁”、“貊”族的活动有关。


第一组  辽西曲刃青铜短剑文化

       辽西地区大约在西周中期开始出现曲刃青铜短剑遗存,以土坑木椁墓为主,共出有成组的青铜车马器及青铜鼎、编钟等,既具鲜明的地方和民族特色,又深受燕文化礼制影响。燕文化也迅速与当地文化交汇融合,为燕秦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第二组  建昌东大杖子墓地

       辽宁建昌东大杖子墓地系战国时期含青铜短剑文化遗存的大型墓群,也是战国时期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墓群。大型墓葬随葬的金套柄曲刃短剑也为分布于东北和东北亚地区的这类遗存所仅见。该墓地有部分墓葬较多保持了墓上封石、殉牲等土著习俗,但燕文化的棺椁制和成组铜、陶礼器已渐占主要地位,反映当地贵族已广泛接受中原礼制,从而为燕秦时期东北地区郡县制的建立奠定基础。           


第三组  辽东曲刃青铜短剑文化

       辽东地区含曲刃青铜短剑的遗存普遍采用石棺墓、石盖墓,其中以新金县双房石棺墓为代表的约在西周初年遗存,是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含曲刃青铜短剑的文化遗存。这类文化遗存沿千山山地及两侧河谷逐步向西北推进,成为辽东地区青铜时代晚期的主要遗存,其影响远及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及东北亚地区。是与古“貊”族有关的文化遗存。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北方式青铜器东传示意图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①人骑马纹柄青铜短刀、⑤青铜铃首剑(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内蒙古宁城而地区出土,辽宁省博物馆藏),②环首铜刀(商,辽宁沈阳市法库县湾柳街出土,铁岭市博物馆藏)、③刀勺复合铜具(商,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榆树林子乡出土,建平县博物馆藏)、④曲柄铜刀(商,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榆树林子乡出土,建平县博物馆藏)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⑥鹿首铜刀(商,辽宁沈阳市法库县湾柳街出土,铁岭市博物馆藏)、⑦牛首铜削(商,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大平庄乡出土,建平县博物馆藏),⑧青铜工具盒、⑨有盒青铜椎、⑩青铜觹(xī)形器(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内蒙古宁城而地区出土,辽宁省博物馆藏)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⑪蛇纹銎(qiōng)内戈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内蒙古宁城而地区出土,辽宁省博物馆藏)、⑫青铜戚(商,辽宁沈阳市新民大红旗出土,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⑬青铜戚(商,辽宁沈阳市法库县湾柳街出土,铁岭市博物馆藏)、⑭青铜戚(商,辽宁葫芦岛市绥中县冯家村窖藏出土,绥中县文物保护管理所藏)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商 环首铜刀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①镂空三角几何纹青铜刀削、③青铜管銎斧(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内蒙古宁城而地区出土,辽宁省博物馆藏),②青铜銎内戈(商,辽宁葫芦岛市绥中县冯家村窖藏出土,绥中县文物保护管理所藏)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④青铜铃匕首(西周,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小波汰沟青铜器窖藏出土,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博物馆藏),⑤青铜素面长柄勺、⑥青铜素面长柄小汤匙、⑧青铜盒装石质磨石(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内蒙古宁城而地区出土,辽宁省博物馆藏),⑦铜镜(商,辽宁沈阳市法库县湾柳街出土,铁岭市博物馆藏),⑨青铜斧、⑩三齿青铜器(商,辽宁葫芦岛市绥中县冯家村窖藏出土,绥中县文物保护管理所藏)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上:青铜鹰状小饰件(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内蒙古宁城而地区出土,辽宁省博物馆藏)、下:青铜带铃饰件(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内蒙古宁城而地区出土,辽宁省博物馆藏)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装T型铜柄的短茎式曲刃青铜短剑(示意图)。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战车复原模型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东北地区出土曲刃青铜短剑分布示意图。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春秋 青铜器  朝阳十二台营子出土。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左:铜镞(春秋,辽宁朝阳市十二台营子出土)、青铜环首刀(春秋,辽宁朝阳市十二台营子出土)

中:人面铜牌(春秋,辽宁朝阳市十二台营子出土)

右:圆形铜扣(后)、圆形铜带具(春秋,辽宁朝阳市十二台营子出土)(前左)、铜斧石范(春秋,辽宁朝阳市十二台营子出土)(前右)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喀左南洞沟青铜短剑墓出土。

展柜壁:青铜短剑(春秋,辽宁朝阳市喀左县南洞沟青铜短剑墓出土)

左一:后:夔纹铜车軎、前:铜马衔(春秋,辽宁朝阳市喀左县南洞沟青铜短剑墓出土);左二:绳纹夔纹铜𨨑(春秋,辽宁朝阳市喀左县南洞沟青铜短剑墓出土)。

右二:上:鳐鱼形铜饰件、下左:鸟首铜带钩、下右:石斧(春秋,辽宁朝阳市喀左县南洞沟青铜短剑墓出土)

右一:上:竹节形铜器、下:三穿铜戈(春秋,辽宁朝阳市喀左县南洞沟青铜短剑墓出土)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左一:上:长方板状双钮铜铃、镳(biāo)形铜饰(春秋,辽宁葫芦岛市金塘青铜短剑墓出土);左二:铜铃(春秋,辽宁葫芦岛市金塘青铜短剑墓出土);右二:后:盾式铜镜、前:铜扣、铜带扣(春秋,辽宁葫芦岛市金塘青铜短剑墓出土);右一:青铜短剑(春秋,辽宁葫芦岛市金塘青铜短剑墓出土)。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金六剂示意图。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辽宁凌源市三官甸子青铜短剑墓出土。

壁:金柄青铜短剑(战国,辽宁葫芦岛市建昌县东大杖子战国墓出土,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左:玉璧、圆形柿蒂纹滑石饰件、陶豆(战国,辽宁葫芦岛市建昌县东大杖子战国墓出土,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中:青铜豆(战国,辽宁葫芦岛市建昌县东大杖子战国墓出土,葫芦岛市博物馆藏)。右:蟠虺纹铜盖壶(战国,辽宁葫芦岛市建昌县东大杖子战国墓出土,葫芦岛市博物馆藏)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蟠虺纹铜盉(春秋,辽宁辽阳地区出土,朝阳县博物馆藏)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第二组  建昌东大杖子墓地       
辽宁建昌东大杖子墓地系战国时期含青铜短剑文化遗存的大型墓群,也是战国时期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墓群。大型墓葬随葬的金套柄曲刃短剑也为分布于东北和东北亚地区的这类遗存所仅见。该墓地有部分墓葬较多保持了墓上封石、殉牲等土著习俗,但燕文化的棺椁制和成组铜、陶礼器已渐占主要地位,反映当地贵族已广泛接受中原礼制,从而为燕秦时期东北地区郡县制的建立奠定基础。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场景复原:辽宁葫芦岛市建昌县东大杖子战国墓。墙壁:东大杖子鸟瞰图(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彩绘陶钫(战国,辽宁葫芦岛市建昌县东大杖子战国墓出土,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建昌东大营子墓葬出土的各类文物。
自左至右:陶鼎(战国,辽宁葫芦岛市建昌县东大杖子战国墓出土,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蟠虺纹铜盖壶(战国,辽宁葫芦岛市建昌县东大杖子战国墓出土,葫芦岛市博物馆藏) 、彩绘壶形豆(战国,辽宁葫芦岛市建昌县东大杖子战国墓出土,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彩绘盖豆(战国,辽宁葫芦岛市建昌县东大杖子战国墓出土,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彩绘盘豆(战国,辽宁葫芦岛市建昌县东大杖子战国墓出土,葫芦岛市博物馆藏)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壁:金柄青铜短剑(战国,辽宁葫芦岛市建昌县东大杖子战国墓出土,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左:玉璧、圆形柿蒂纹滑石饰件、陶豆(战国,辽宁葫芦岛市建昌县东大杖子战国墓出土,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中:青铜豆(战国,辽宁葫芦岛市建昌县东大杖子战国墓出土,葫芦岛市博物馆藏)。右:蟠虺纹铜盖壶(战国,辽宁葫芦岛市建昌县东大杖子战国墓出土,葫芦岛市博物馆藏)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动物头骨(图片)    

在东大杖子墓地40号墓东侧二层台的中部放置大量动物头骨,种类有马、牛、羊、猪、狗,总计为74个个体。在古代中原地区,用牛祭祀称为“太牢”,一定是王侯级的人物方可配享。此墓居然用5头牛享祭,而且家畜种类如此之全,在此前的考古发现中难得一见。这座大墓胡汉葬俗兼杂、既有典型的燕文化特色,又保留塞外民族的葬俗特点,或为汉化的少数民族首领之墓葬。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第三组  辽东曲刃青铜短剑文化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左:陶罐(战国,辽宁大连市营城子双台沟青铜短剑墓出土,大连市文物考古所藏)、陶壶(战国,双房2号石棚出土,大连市文物考古所藏);

中:自左至右:青铜短剑(战国,辽宁大连市旅顺羊头洼渔港出土,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青铜短剑(战国,辽宁大连市旅顺双台沟出土,大连市文物考古所藏);

右:陶罐(战国,瓦房店驼山乡毛岚子石棺墓出土,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第四组  辽东半岛石棚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辽东半岛的巨石文化。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海城析木城石棚复原模型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左一:后排左至右:青铜短剑(战国,辽宁辽阳市二道河子出土)、青铜短剑(战国,辽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哨子河出土)。前排左至右:铜斧二件、青铜凿(战国,辽宁辽阳市二道河子出土),石镞(春秋,辽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土口子公社门脸大队出土),铜剑柄(战国,辽宁大连市旅顺牧羊城出土)

左二:陶豆(战国,辽宁辽阳市二道河子出土)

右二:左:青铜异形戈(战国,辽宁锦州市葫芦岛伞金沟出土,锦州市博物馆藏)、右:青铜异形戈(战国,辽宁朝阳市喀左梁家营子出土,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博物馆藏)

右一:后排:左:三穿洞戈(战国,辽宁丹东市凤城三道河子出土),右:青铜短剑(春秋,辽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土口子公社门脸大队出土);前排左至右:铜扣、铜珠、管状玉珠、石纺轮(战国,辽宁大连市旅顺牧城驿青铜短剑墓出土)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青铜异形戈演变示意图。
(1098)辽宁省博物馆(一)古代辽宁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