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淡泊人生
淡泊人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185
  • 关注人气:1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775)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五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

(2018-06-26 14:27:34)
标签:

博物馆

北京

国家博物馆

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

分类: 博物馆

      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就在青铜器展厅的对面。分为“西域之风”、“中土气质”和“藏传佛教”三个部分。

      本展览的多数展品属首次展出,这些展品中有利用“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抢救的流失海外的重要佛造像,有国家文物局2010年2月划拨给国家博物馆的金铜佛像精品,有商借青州博物馆的石雕佛像,还有国家博物馆馆藏及近年新征集的佛像精品。这些展品充分展示了佛造像产生与发展的历程,体现了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的文化内涵、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

雕塑形式有泥塑、石雕、木雕和铜雕。

(775)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五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

比丘法律造泥佛像 唐永徽(600-655年)

(775)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五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

比丘法律造泥佛像下面刻的字。

(775)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五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
      泥塑佛教造像:新疆是佛教东进中原的必经之地。4世纪左右,该地区的佛教造像艺术已脱离印度佛教造像风格的影响,融入了当地的特色,尤以泥塑与彩绘相结合的雕塑手法为突出。

       这四件都是6-7世纪的文物。1928年新疆焉耆 (读作qi)七个星明屋发现。

前三件的名字都是彩塑菩萨头像。

(775)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五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

(775)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五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
 5--6世纪新疆的彩塑佛立像。

 

(775)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五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


(775)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五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

彩绘木雕观音 菩萨 头像,宋代。彩绘木雕 菩萨 坐像,宋代。

彩绘木雕 菩萨 坐像,宋代。

(775)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五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

彩绘木雕 菩萨 立像,宋元时期。

彩绘漆金木雕 菩萨 坐像,明代。

彩绘木雕 菩萨 坐像,明(公元1368年-1644年)

高84厘米

菩萨头戴化佛宝冠,云髻高耸,发披两肩。面庞略方,弯眉秀眼,目光略向上仰望。上身袒露,颈佩项圈,斜贯帔帛,腰系长裙。

(775)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五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

木雕天人像,明清时期(1368-1911)。

彩绘木雕观音 菩萨 坐像,宋代。

(775)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五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


(775)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五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

       天龙山石窟创建于东魏(公元534—550年),高欢在天龙山开凿石窟,高欢之子高洋建立北齐的晋阳为别都,继续在天龙山开凿石窟。隋代杨广为晋王,继续开凿石窟,唐代李渊父子起家于晋阳,建造石窟达到高峰。 天龙山石窟位于东西两峰悬崖半腰,这些石窟中,有东魏、北齐、隋、唐各代开凿的石窑二十七窟。东峰八窟,西峰十三窟,山北三窟,寺西南三窟,窟之间山径相通。现存石窟造像1500余尊,浮雕、藻井、画像1144幅。

天龙山的劫难发生在20世纪二十年代。1918年,日本人关野贞根据地方志的记载,找到了当时香火冷落、游人罕至、已被遗忘的天龙山石窟,并对石窟进行了详细的调查。1921年将他的发现发表在日本《国华》杂志上,天龙山石窟的佛教造像随即在世界上引起广泛注意。这以后瑞典的喜龙仁,法国的西林,日本的常盘大定、田中俊逸和山中定郎等纷纷前去考察天龙山石窟。天龙山的重被发现也引起了日本奸商的觊觎,他们勾结我国古董奸商和寿圣寺和尚静亮,对天龙山进行了灭顶式的洗劫,从1923年至1924年,仅仅一年间,就将从东魏至晚唐历500年经营的宝藏———近200处造像盗凿,包括了几乎所有洞窟的所有佛头、菩萨头,所有浮雕和藻井。破坏之惨重让人难以置信,致使现在的天龙山石窟差不多除了余存的风化严重的残躯断臂和败毁的基座,就是窟壁之上的累累凿痕。 

    天龙山的雕刻珍品最初大都被运到了日本,后来又有许多被辗转卖到欧美等国的博物馆或私人手中。据统计,约150件流散在海外,其中约有29件可以确知其原来位置。

       唐(618--907年)的石雕菩萨坐像。原属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第21窟造像,上世纪20年代为日本古董商山中定次郞盗凿,流失海外,后以巨资回购,入藏国博。

(775)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五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
以下几件文物都是1996年青州龙兴寺窖藏出土的。

彩绘贴金石雕 菩萨 立像。北齐(550-577年)

(775)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五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

     彩绘贴金石雕佛坐像,北齐到隋朝年间。

(775)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五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
       彩绘贴金石雕佛 菩萨 三尊立像,东魏。

彩绘贴金石雕佛立像,北齐。

贴金石雕佛头像,北魏。

石雕 菩萨 头像,唐代。 山西 太原 天龙山石窟第18窟。

(775)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五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

(775)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五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

北齐 武平四年(573年)的白石半跏思惟菩萨坐像。

(775)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五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

北齐(550--557年)的白石释迦多宝佛坐像。

(775)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五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

白石佛立像,北齐。

(775)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五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
北齐(550--577年)的白石双身观音菩萨立像。

(775)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五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

白石双观音 菩萨 立像,隋朝,开皇6年(586年)。


(775)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五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

三彩 菩萨 坐像,明代。

(775)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五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

三彩 菩萨 坐像,明代。

这两尊明代三彩 菩萨 坐像都是由国家文物局使用2002年财政部设立的"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从海外购回的,2006年入藏 中国 国家博物馆。

(775)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五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

五代十国 十国 吴越

佛教造像

1958年浙江省金华市万佛塔塔基出土

高53厘米 

观音头顶花冠,冠前正中为化佛,头微低,右腿抬起,置于石座之上,左腿自然垂落。右侧石座下置一净瓶。身后圆形背光,外缘上、左、右各饰一火焰。观音以自然舒适的姿态坐于岩石上,表现了他居住在落迦山谷中的形象。

(775)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五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

明宣德 鎏金铜金刚手菩萨坐像 

明 宣德(1426—1435年)

高25厘米 

此尊造像束发戴五叶冠,双目低垂,神态和蔼可亲。袒露上身,肩上披帛,佩华丽的璎珞,下着长裙,左手结期克印,右手举金刚杵,结跏趺坐于仰覆莲座上。莲座上刻“大明宣德年施”款。

(775)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五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

明永乐 鎏金铜金刚萨捶坐像

明 永乐(1403—1424年)

高24.5厘米

此尊造像脸型方圆,双目微睁,嘴角上翘,呈现甜美的微笑。头微微左倾,腰则向右扭,呈三折枝式坐姿,体态优美且颇具动感。左手结期克印持金刚铃置于胯上,右手当胸结期克印,托一金刚杵(已丢失)。莲台上刻“大明永乐年施”款。此像身饰华美的璎珞,下身着裙,衣纹以写实的手法表现,正是明代永乐宣德宫廷造像的特点之一。

(775)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五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

明永乐 鎏金铜观音菩萨坐像

明 永乐(1403—1424年)

高21厘米

此尊造像束发, 戴五叶冠, 缯带在耳侧翻卷扬起。左手结期克印,右手持宝瓶,坐于莲座之上。根据造像仪轨,此像右脚下应踩一小莲台。莲座满布细长饱满的仰覆莲瓣,座上缘及下缘各饰一圈联珠纹。莲座上刻“大明永乐年施”款。

(775)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五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

明 铜文殊菩萨坐像

 明 正德(1506—1521年)

高69厘米

此像头戴宝冠,冠后是梳理整齐的高发髻,发辫垂于两肩。菩萨圆脸丰颊,双目低垂,肩臂披帔帛,胸前满饰璎珞,下身穿着长裙,坐于狮子身上。莲花座背面刻有题记。

(775)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五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

明 铜普贤菩萨坐像

 明 正德(1506—1521年)

高69厘米

普贤菩萨坐于白象身上,莲花座背面刻有题记。普贤菩萨与文殊菩萨的面相、装饰和坐姿都十分相似,完全遵循佛像量度的规定和时代审美的要求。

(775)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五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

16世纪  鎏金铜绿度母坐像

14世纪

高35厘米

此像头戴五叶冠,面庞秀美,体态圆润,呈舒坐姿势。度母上身袒露,腰肢圆润,着贴体薄裙,裙上錾刻精巧细密的花纹。度母的头冠、璎珞、臂钏、手镯、戒指皆镶嵌绿松石。左手结期克印,右手施与愿印。此像制作精细、美观,表现了尼泊尔工匠喜好嵌饰、重视细节制作的特点。

(775)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五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

鎏金铜阿弥陀佛坐像,13世纪。

(775)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五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

鎏金铜绿度母坐像,明朝永乐年间。

(775)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五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

鎏金铜无量寿佛坐像,明代。

(775)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五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

18世纪  鎏金铜白丹意希宁波坐像

 18世纪

高21厘米

此像头戴红色僧帽,身穿刻花僧衣,坐于双层坐垫上。这是四川德格八蚌寺的造像佳作。

(775)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五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

鎏金铜弥觉多吉坐像,16世纪。

(775)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五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

  16世纪 鎏金铜宗喀巴坐像

16世纪

高21.7厘米

此像面相方圆,双手牵莲枝,结说法印,坐于莲座上。身体两侧的莲花上分别托经书和宝剑。 

(775)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五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

鎏金铜观音立像,清代。

(775)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五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

鎏金铜文殊 菩萨 坐像,清代。

(775)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五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

铜绿度母坐像,清代。

(775)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五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

铜 菩萨 坐像,清代。

(775)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五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
鎏金铜白度母坐像,清代。

(775)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五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

18世纪  鎏金铜文殊菩萨坐像

18世纪

高38厘米

文殊菩萨头戴五佛冠,上身袒露,饰项圈、璎珞,下身着裙,帔帛自双肩垂下。左手牵莲枝,右手举利剑,结跏趺坐于莲座上。上扬的冠带与帔帛系结的方式,具有汉地造像的特色。

(775)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五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

清康熙 鎏金铜无量寿佛坐像

清 康熙二十五年(1686)

高17厘米

无量寿佛头戴五佛冠,发髻呈葫芦形。双肩披帔帛,帛带自双肩垂落座前。双手结禅定印,跏趺坐于莲座上。莲座正面刻汉文佛名“南无吾量寿佛”,莲座上面刻藏文佛名和“大清康熙二十五年四月初八日诚”。四月初八是“沐佛节”。

(775)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五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

鎏金铜财宝天王坐像,16世纪。

此像头戴宝冠,身穿铠甲,左手握吐宝鼠,右手持宝伞,坐于狮子身上。

(775)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五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

鎏金铜千手千眼观音 菩萨 立像,18世纪。

此尊造像为十一面,由下而上共分五层。第一层至第三层各三面,第一层是慈相,面相平静,见众生而生慈悲;第二层是悲相,怜悯众生;第三层是喜相,劝进佛法之相;第四层仅一面,为忿怒明王相;最高的一面是主尊阿弥陀佛。身前有八臂,两主臂在胸前合十,另六手结不同手印。其余各手在身后呈扇形展开,每手掌心有一眼,每只眼代表二十五因果,二十五乘四十为一千,从而成千手千眼观音。在密教中,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具有很高的地位。

 

(775)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五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