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8)2012年清明节武夷山之七_九曲溪之七曲

标签:
清明节武夷山九曲溪七曲 |
分类: 华东地区 |
天壶峰为武夷山著名的九十九岩之一。位于三层峰右侧,高耸于北廊岩之背后,山民喻之为神仙宴饮时的酒壶,故名。峰腰有洞,峰下岩峦环合,景色清幽。宋时有道人建道院于腰峰,取名天壶观。明代诗人杨士宗赋诗云:"壶里乾坤别,神仙自有家。岩高擎日月,地僻锁烟霞。铁笛一声响,碧树千树花。风灯与泡沫,回首总堪嗟。"天壶观的匾额后为隐居武夷山的元朝文学家杜本(清碧)为题,已佚。有石泉一坎,传说宋代名道士白玉蟾曾在泉中浴丹。
三层峰为武夷山著名的九十九岩之一。又名三叠峰,俗名纱帽峰,位于天壶峰之左侧,层峦迭嶂,有如三层硕大无朋的石级。此峰高耸齐天,天将阴雨时则云絮涌集,天将放晴之时则云散峰显。山中居民以此来预测阴晴,略试不爽。宋朝武夷山学者翁彦约题诗云:"凌山曾三叠倚青冥,雾宿云飞自有程,灵境只因通造化,故教人世验阴晴。"
铸钱岩为武夷山著名的九十九岩之一。位于三层峰下方,传说有仙人在此炼石为金,后被山民讹传为铸铜之地,故俗称铸钱岩。明代文学家邱云霄题诗曰:"点石为金日,功成上紫宫,如何丹灶火,传说铸青铜。"岩左有石,名为忘归石。
东华岩为武夷山著名的九十九岩之一。位于三叠峰之后。僻静清幽,松篁蔽阴,峰顶尤为胜境。清朝僧人真潇曾经傍岩构庵。称为介石庵,已废。
琅王干岩为武夷山著名的九十九岩之一。位于七曲起点芙蓉滩的溪北之畔,沿溪耸立,层叠危峭,径极陡险。崖畔碧竹丛生,游人喻之为绿色的翡翠石,故以美玉的别名"琅王干"做为岩名。宋李纲为诗赞之:"玉府铿锵玉笋林,谁从淇隈种岩阴。斑斓犹带当时箨,照水笼烟几百寻。"崖畔古有栏杆作为护翼,故又俗名栏杆岩。
金鸡旧洞为武夷山著名的七十二洞之一,位于琅王干岩之腰部。此处岩势险陡,洞穴深藏其中,传说早先曾栖息着一只金鸡,后来飞往他处。岩麓有寺庙一处,亦名为金鸡社。有勒岩阳刻"寿"字点缀其间。
獭控石、獭控滩獭控石距琅王干岩不远,位于溪北之畔,岩石上多孔隙,内皆相通,民间说有水獭出入其中,伺机捉鱼,因而得名。石旁的险滩,就称为獭控滩。
禅笠石 位于獭控滩之北。石形上尖下圆,形如僧笠。好事者雅称其为禅笠石。
钟模石位于琅王干岩旁,圆耸兀立,形似倒扣的铜钟。南宋名将刘子羽题咏曰:"谁铸铜钟栾乳形,不须笋虚自能鸣。仙君欲奏宾云曲,只感清霜便发声。"石前曾有翠虚庵,已废。
百花源位于琅王干岩前,濒临七曲,四时山花烂漫,因而得名。古有黎道人在此隐居,建有庄院,勒"百花庄"三字于溪边石壁。清代庠生董天星筑室重建,匾其室:"起云居",名其楼为"凌霄楼",均已圮废。
猴藏岩 为武夷山著名的九十九岩之一。岩中林郁竹茂,古来多有猴群匿岩间林中,故名。
太姥岩为武夷山著名的九十九岩之一,在七曲溪南,城高岩之旁。削崖屹立。古山志记载这里曾为皇太姥母子居住之地,因之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