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20)2011年五一井冈山之旅_渼陂古村之永慕堂

(2012-10-05 08:55:30)
标签:

井冈山

渼陂古村

永慕堂

分类: 华东地区

    渼陂古村,它的地名就叫渼陂。在这个古村里有一条小河叫渼水,而陂就是河岸的意思,也就是说在渼水岸边的一个洲头。有一种‘人人塘边忙浣洗,家家门前流清泉’的纯朴淡然的乡村生活意境,突出了天人合一的环境氛围。古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东南部富水河畔,离吉安城30公里,属青原区文陂乡,全村面积约一平方公里。

    据史料记载,渼陂古村始建于南宋初年,距今800 余年,村民都姓梁。宋元时期,梁氏按古代宗法制度修建祠堂、制定族规,形成了一套尊祖敬宗,强化族权的宗法制度。到了明朝中期,为适应时局的发展,村民开始从事商贸活动,到清朝时期,他们在附近一带已经形成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具有相当大的影响。由于以宗祠为核心的凝聚力,宗法制度的约束,再加上古时风水学的影响,渼陂村尽管历经数百年的拆、迁、毁、建循环往复,也并未造成大的波动,全村始终处于一种较为稳定的发展之中。在村口“渼陂”石牌坊上刻着一幅对联:庐陵节义开天地,江右文章导古今。十分贴切地道出了这座“庐陵文化第一村”的全部意义。

景区牌坊。

(320)2011年五一井冈山之旅_渼陂古村之永慕堂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320)2011年五一井冈山之旅_渼陂古村之永慕堂
导游图。

(320)2011年五一井冈山之旅_渼陂古村之永慕堂
    梁姓是村里的大姓,梁氏宗祠当然也是村里最引人眼光的建筑。这幢建筑最早建于宋代,后来经过多次重建,至今依然显得古朴雅致,雄伟壮丽。祠堂飞檐高挑,是二层三进的砖木结构,高大的斗拱依然有着当年的气势,但是,据说这里曾有着精美的雕刻梁托,但都在动乱的年代中被破坏掉,想起来确实可惜。

(320)2011年五一井冈山之旅_渼陂古村之永慕堂
    科举时代全村只有梁家璋是奋斗科场直到六十九岁考取功名,全村人敬仰他的精神,为了激励后人,把“翰林第”字匾挂在总祠大门。赤底黄字,底部写有“红四军军部”五个白底黑字。

    当年这祠堂是红四军将领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中枢。“古色”、“红色”交相辉映,革命历史为“梁氏家祠”烙下了神秘而光荣的永远印记。

(320)2011年五一井冈山之旅_渼陂古村之永慕堂
    门前两根大石柱支撑起一个气宇轩昂、金碧辉煌的屋檐,展开的两扇檐翼如凤凰展翅。在正对面官帽上那个宝瓶上的标志叫“方天化戟”“戟”是古代十八般兵器的一种,放在这儿是有镇雷避邪之用,旁边有个鱼状的东西,那不是鱼,是“鳌”,传说母生九子,第一是鳌,第九才是龙,不是有独占鳌头的说法吗,“鳌”就是第一,也说明这儿出了大官。
(320)2011年五一井冈山之旅_渼陂古村之永慕堂
    祠堂门口两侧默立两尊张牙裂眦的石狮,还有正门的立柱、石鼓、台阶等石构件,都呈现红色,应该是红色砂岩的。这种自丹霞地貌采集的石料,材质较软易于雕刻却也容易被水蚀或风化。它们有公母之分,摆在这儿有避邪装饰之用。母狮双唇紧闭,怀抱小狮,很可惜这个小狮在文
革的时候破坏了。

(320)2011年五一井冈山之旅_渼陂古村之永慕堂

公狮踩绣球,仰天长啸。

(320)2011年五一井冈山之旅_渼陂古村之永慕堂
    整个祠堂有三进,第一进是正门,四个黑底黄字的“梁氏宗祠”横匾悬挂于大门正中,夺人双目。(320)2011年五一井冈山之旅_渼陂古村之永慕堂
    两边有十七双石柱,二十副对联,每副对联居然都是嵌字联,上联嵌“永”字,下联嵌“慕”字。相传当地过年时,村里族长为考考谁的才学高,令每家推一人来写对联,优胜者的对联雕刻在石柱上,好生风光。故当地文风鼎盛,代代延续……。(320)2011年五一井冈山之旅_渼陂古村之永慕堂
    其中的一副“宗风永丕振景仰前哲千乘侯谟烈远贻庆泽孔长绵万世,祖德慕无穷欲垂后昆数百户和亲相乐生齿虽繁总一家”的对联中不难体会,当地的人无不希望子孙承先辈之遗风。

 

(320)2011年五一井冈山之旅_渼陂古村之永慕堂
两边各放置大鼓和铜钟。鼓的摆放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有三种摆法,象现在这种摆法也就是与墙面平行,表明这儿出了大官;第二种摆法是朝天摆,出皇帝、出天子只有皇宫里才有,民间是不允许,第三种摆法是鼓面与墙垂直就是一般祠堂的摆法。这个鼓平常是不可以随便敲的,只有村里发生重大事情才可以敲。
(320)2011年五一井冈山之旅_渼陂古村之永慕堂

(320)2011年五一井冈山之旅_渼陂古村之永慕堂
    第二进挂“教授”牌匾。渼陂古村以前出了一个“江州教授”和“太常博士”,这也说明当时这里的人们“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320)2011年五一井冈山之旅_渼陂古村之永慕堂
     入内则高悬“永慕堂”匾额。

(320)2011年五一井冈山之旅_渼陂古村之永慕堂
    两边有四个大字“忠”“信”、“笃”“敬”。每个大字都有两个人之高,那种气势足以令人震撼。以前是挂有四幅这样的字画,经过很多年的沧桑,就有一些毁坏,后人把这四幅字画保管起来,并临摹了这四个字,也是那个时候的人希望后人“忠”对国家要有忠心,“信”就是要讲信誉,“笃”就实事求是,“敬”就是尊敬他人。

(320)2011年五一井冈山之旅_渼陂古村之永慕堂

(320)2011年五一井冈山之旅_渼陂古村之永慕堂
    有一个中门,这个中门平常是不开的,它只有在举行重大活动的时候才开启,两个侧门,一个中门两旁各有一个侧门“左通”“右达”。那个中门后方为朱伯儒先生的家训格言,以前是烫金字全部都磨损掉了,上面的字是后人临摹的。

(320)2011年五一井冈山之旅_渼陂古村之永慕堂
    头顶上有幅画为“当朝弍品”,听说这里曾出过六个二品官。翰林第屋顶的壁画,很精美,注意到那四个字“当朝贰品”了吗,这个贰字只有一横,少了一横,导游讲解它的意思是希望这个村子以后出个一品官员。

(320)2011年五一井冈山之旅_渼陂古村之永慕堂
    第三进官帽式结构有横匾“对越在天”,“对越在天”原出自于《诗经》,在诗经里的意思是“遥对周文王在天之灵,在这里的意思是遥对祖先们的在天之灵,因为对面是”“孔寝安”,也就是安放祖先灵位的地方。重修的时候正好是慈禧执政,上面的飞檐翘角是“凤在上,龙在下”。

(320)2011年五一井冈山之旅_渼陂古村之永慕堂
    这个是一个“官帽”式的结构,一般出了大官才可有这样的结构,整个总祠一共有三个这样官帽式的建筑,上面每一个圆圈里都有一个字,从右边看起有“诗书门第”“斗门阀冠”等字样。

(320)2011年五一井冈山之旅_渼陂古村之永慕堂

里面是孔寝安堂。

(320)2011年五一井冈山之旅_渼陂古村之永慕堂
 《太师少保图》之狮子相戏都相当逼真。   

(320)2011年五一井冈山之旅_渼陂古村之永慕堂
      人们走进来看这里有幅“冠上加冠”图,看这个“冠上加冠”图一般站在这个方块里面看,取“天地吻和”之意,“冠上加冠”图就是公鸡踩在鸡冠花上,取“官”上加“官”的谐音,对面是一个官帽式建筑,所以说站在这儿看有“官升三级”之意。永慕堂在文革的时候拍了一部电影—叫《决裂》也叫“马尾巴工人》部分镜头就在这里拍摄的,永慕堂的面积是一千二百二十平方米,建筑不费一钉一卯,横梁全部是斗起来的,穿斗扶架,这个总祠是举行重大活动的地方,同时也是祭祀的地方,一般摆酒席在房祠里摆,这个永慕堂曾经是红四军军部旧址,二楼是团级以上干部当时住的地方。

      整座祠堂还有两个侧门,上方均装饰着精美的门楼,中间分别刻着“入则孝”和“出则弟”,“入则孝”:入室怀前烈,孝亲启后贤,“出则第”:出则公卿事,第须敬让先。也就是说:在家要做孝子贤孙,出去要谦虚,考取功名,回来要尽孝道。体现着耕读村落以儒家的准则来规范族人的行为,这在村中其他的古宅、古词和学堂中也有着充分诠释。
(320)2011年五一井冈山之旅_渼陂古村之永慕堂

(320)2011年五一井冈山之旅_渼陂古村之永慕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