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育空首府白马市的那个下午

(2013-06-22 22:32:59)
标签:

育空

白马市

加拿大

阿拉斯加

旅游

分类: 北美洲笔记
文字:时澜航
摄影:七节,时澜航

 我们在中午到达白马市(Whitehorse),这座1950年才建镇,1953年成为育空地区Yukon Territory首府的小城。它实在太小了,尽管它是偌大一个育空地区的首府,尽管它是我们这一路遇到的最繁华的地方。它却无法跟那即使是交通不便的温哥华岛(Vancouver Island)上的任何一座小镇相比。只因为这个总面积483,450平方公里的育空地区,有80%以上的土地还处于未开发状态。三万三千人的育空地区,有60%都住在白马市。
  我们在市中心的商业区小广场那里买东西,因为看到那几家熟悉的连锁店而感到又跟文明世界有了接触。那里有加拿大轮胎(Canadian Tire)、沃尔玛、超级店(Supper Store)等超市,有麦当劳、蒂姆·霍顿斯(Tim Horton)等快餐店。在加拿大轮胎店,我们又买了一个帐篷里用的垫子,在沃尔玛买了一些零食,又在超级店买了野餐用的烧鸡、汉堡肉、油菜、豆角罐头和一些水果。这里的东西不算贵,跟加拿大南边的物价差不多。超级店里面有不少中国劳工,他们默默地搬运着架子上的食物,或在烤面包、处理食品等。
  白马市还有一家“新中国餐厅”(New Chinese Garden),七节要去那里吃自助餐,便去了。可选的东西不多,是做给洋人吃的。一个洋人拿了一盘炸鸡腿和炸春卷,别的都不拿。餐厅里吃饭的人也不多。我们正吃的时候,从门外进来一个中国女人带着她的洋人老公,旁边跟着他们的孩子,吧台那里没人,他们径直走到食品陈列区看了看,离开了。七节后悔没有像他们一样,也先进来看看食物再说。这顿午餐每人12加币,连税和小费,两人总共27加币。吃完很久了,七节还在回忆我和他在超市里买东西时的对话。我说买包速冻水饺吧,找个野餐桌,自己架锅煮。他说算了,吃不起饭店啊?我说怕吃完后悔。于是七节一路念叨着我的最后一句话,说是咯,每次吃完中国饭店都很后悔。除非在温哥华、多伦多、纽约、旧金山这些地方的中国饭店,然后又找出一些例外,都是住在当地的朋友带我们去的,城市虽不大,但他们熟悉那里的中国餐馆。
    饭后,我们在白马市的主街和育空河边走了走。比这个首府年龄还早的育空铁路沿着河,它是1898年的淘金热潮使育空地区成立了两年后,加拿大政府建立的,铁路从阿拉斯加的小城史凯威Skagway)发,到达白马市。


    正对着小火车站的街道两边,许多都是大淘金时代和白马市成立时期的建筑物,保持得很好。


  这育空河畔,也就是白马市的市中心。街区图很简单,跟橡棋的棋盘似的,主要街道只有三条:第2街(Second Ave),4街(Fourth Ave),和主街(Main Street)

  跨过窄窄的铁路,在河边平台上坐一坐,算是一种休闲吧。其实在加拿大大多数地区的大多数时光里,人们都很休闲。这条流经白马市的育空河,看起来也很窄,水流缓缓的,不再有高高的急流水浪像奔腾的白马。白马市因此得名并随后成为首府的五年之后,加拿大政府在育空河上建起水库,那奔腾如白马的水浪再也不见了。人们那时大概也希望这里的一切都从此起飞如一匹奔腾的白马。


  肓空地区的成立和白马市的成立都与这条河有关。“育空”在原住民的某一族语言中,是“大河”之意。那时候还没有欧洲人的到来,育空的中部和北部地区作为白令海峡的一部分而逃过冰河。19世纪初欧洲人来此进行皮毛贸易的时候,沿海和内陆都已有了第一民族广泛的贸易网络。19世纪末,金矿的出现和黄金的传说带动了人口的增长,育空就此从西北地区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地区,几个重要的金矿地点逐渐形成今天的城市。

  那时候,人们在这里的生活、交通全靠这条育空河。淘金在河里,饮水在河里,洗衣在河里,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的旅行和贸易也行船在这条河上。

科朗代克(S.S.Klondike)号轮船曾经几十年如一日地往返育空河,它连接着白马市和道森市Dawson City两个淘金重镇,直到公路兴建,它作为历史遗迹永停在白马市的育空河边。那是英国育空航空公司1929建造的,如今船里船外的一切还保留着当年模样



  艉外轮是那时育空河上的重要货轮。科朗代克号是育空河上最大的艉外轮。

  围着这条船走一圈,偶尔能看到几个白马市的居民路过此处,或者坐在附近消闲。别看城市小,人少,两万四千白马市的居民里面,约有50%的人工作在政府部门。有的在联邦政府,有的在育空特区政府,有的在白马市政府,也有的在原住民政府。剩下的50%里,除去学生,也就没有多少人了。

  倒是在科朗代克号船里面参观的游客反而看起来多一些,至少密度大,给人的感觉似乎比街上的本地居民还多。

  当地人的生活节奏慢,一看就是在没有竞争没压力的社会环境里。

  七节往船前一站,风尘仆仆的气息就出来了,仿佛这船是他从远方刚刚开回来的,载了满满一船货物和人。当地人懒懒地散着步从他身后走过。

 科朗代克号船里去参观是免费的,但要先到前面的信息亭去登个记,开张票。像当年行在育空河上一样,保证船里的人数不超载。

  船的面貌虽是1940年代以前的,许多零件却在持续的维护与翻新中。


  货舱当年的载货情况原汁原味地保持在那里。许多老货品如今在别处再也见不到了,七节从这些包装箱上惊奇地看到他小时候曾经吃过的奶粉品牌和其它东西。这个货舱一下子唤醒他的许多回忆,令他好不亲切和感慨。我看着他陶醉在货品当中的样子,自己也环顾货舱,却找不到熟悉的东西。说起原因,他的童年在六十年代初期的台湾,能够看到吃到进口的东西;我的童年在七十年代初期的中国大陆,除了祖国山河一片大好,看不见外面的一切。

  这些麻袋里面可以装粮食、矿物和别的东西。我小时候见过这样的包装。

  这些麻袋上面放着一张地图,就是这条船当年行走的路线图。以及那些线路的水深度。除了在加拿大育空境内,它也去过阿拉斯加。

  人工烧煤的锅炉,中国大陆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才停用。

    这个炉子在当时很先进。

    从货舱出来到楼上的水手生活区。

  他们的餐厅丝毫不比现代客轮上的餐厅差。只是如今各种车船里面的桌椅、橱柜全都固定在地板上,防止颠簸起来,人随着这些活动的桌椅四处乱甩。


  这船上还有加拿大的皇家银行。淘到的金块可以随时存进银行或者兑换成钱币,以及随时存取进行其它买卖交易。

  生活舱的各内部房间彼此不通,需要到外甲板上来四处走动、进出。赶上阴天下雨必须出入某房间的话,人可能被斜风冷雨或拍上甲板的潮头打湿。如今的大型船只不再像这种老船只了,许多人在新轮船里面走着便迷了路。这老轮船像我们学生时代的集体宿舍,或教室,人在屋里可以开着门呼吸自然风。

    水手们的宿舍门上有纱窗,在夏季天热的时候,开着门睡觉,清爽的凉风吹进房间,蚊虫被挡在外面。

    船上也有传教士或基督徒水手的房间,不知墙上的十字架伴他们闯过了多少风浪和困苦。

  办公室里有一台打字机,在三、四十年代的光景里,这是一台多么重要的东西。如今这样的打字机基本上都进了博物馆。

  单间整洁干净,虽然与现代轮船上的随便哪一个房间相比,都简陋许多。当时,这是一艘不错的轮船,比较整条船上的所有房间,这个单间没比其它房间的条件好,但住单间已是个不错的待遇。它不属于普通的水手。

  公共卫生间在楼道里,两个厕门。今天看已是相当简陋了。中国三、四十年代的情景我没有看见,也没有类似这样的遗物可供参考。我只知道在中国的七、八十年代的陆地上看到这样的公厕,觉得非常高极。从心底里,我很不愿意做这样的对比,但不如此又拿什么做参照呢?

    厕门的对面是一个裸在地面上的小浴缸。

  从楼道走到船尾,那是一片空大的甲板,两艘小艇各系一边,中间是一些储水的大木桶和舀水的小铁桶。船尾尽头处还有一个小肉店。


    当年,这里的肉供应给厨房,也供应给水手们个人。如今挂在上面的,是一些模型。

     科朗代克号永停在白马市之后,站在船尾那块空大的甲板上,可以了望白马市。

  流线形的船头有一只铜铃,每到启航时、抵岸处或开饭时,就会有人拉响它。我们拉了它一下,铃声依然清脆,缭绕不绝。顶层的船长室已封存,不对游人开放。

  绕过船头,另一边的第一间是领航者的房间。或者船长的房间。有时候,领航者和船长是同一人。

    这个房间明显条件较好,有地毯,有软床,有桌椅和书,门上有纱窗,床前还有帐子。

  隔壁房间一片生活气息,洗晾的衣服和平时穿的衬衫依当年的原样挂在屋里。你猜这是什么人住的房间呢?

  从船头望出去,就是育空河的一个弯处,那里还有挖矿的痕迹。

    坐在船头,也就是坐在餐厅的窗外,饭后能有这片刻的消遣吧,望望河上或远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