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说中的时间与伪时间

(2010-05-24 04:15:48)
标签:

小说

时间

伪时间

文本

故事

文化

分类: 读书与教学

(为13年前的老同学们突然网上相遇而发)

 

 

提要:

在一部小说中,它的时间是叙述者根据物理时间构造的虚拟时间,可以分为本文时间和故事时间两种。虚拟时间或者合乎客观的本体逻辑,或者它合乎主观的心理逻辑,否则它就有可能堕入“伪时间”。

对于小说创作来说,最须关照的是小说中所展示的生命时间。生命时间依托于物理时间,又独立于物理时间而存在。小说深入到生命的原始时间流程中,就是好小说。

 

关键词:时间  伪时间  文本  故事

 

目前我们所阅读的小说中,尽管有着各种各样的艺术表现样式,但无论是传统的叙事文学作品所表现的叙述形式,还是新派小说所表现的心理、感觉、意象等等描写形式,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这些作品中是否有着对时间的关照,这是衡量一部文学作品成熟与否的不可小觑的一个条件。

小说的艺术形式应该是连贯性的时间线索,它显示着人生成长经验的发展变化。小说就是对时间的描述。所有的时间都来自于生命本身。是生命的到来使时间成为了现实。物理时间不是生命自己,是被分割了的。所有的物理时间都是过于理智的划分,并不是生命流程中的时间。小说所要关照的正是这些时间在一个人身上的体现。当一个艺术形象留下了深刻的时间划痕的时候,他(她)才能够成为一个鲜活的艺术形象。

心理小说、意识流小说等很少直接展示时间的存在状态,但其心理、意识的活动过程也是一个时间的流动过程,心理、意识的发展是时间在心理上磨难的结果。新小说的许多时间是在被打得七零八落的空间中进行的,也有在正常的秩序中的进行的,这些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时间是片断的,零碎的,前后颠覆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小说中人或事物的成长却是时间推动的结果,应是这些碎片的折射。如《追忆似水年华》、传统叙事小说如《红楼梦》,此外如法国作家柏格森的作品。

在一部小说中,它的时间是叙述者根据物理时间构造的虚拟时间,可以分为本文时间和故事时间两种。虚拟时间或者合乎客观的本体逻辑,或者它合乎主观的心理逻辑,否则它就有可能堕入“伪时间”。严格来说,无论本文时间还是故事时间,相对于客观的物理时间而言,都是伪的,是虚拟的。如果一部小说构造的时间依托的是一种纯粹的心理逻辑,小说的时间就不以合乎物理时间为要求。更多的情况是,小说构造的时间依托的是物理时间,当作品的虚拟时间不合乎物理时间的客观序列,那么,我们称这一作品构造的是“伪时间”。

故事时间(即情节发展的时间),是讲故事者制造出来的时间。它包含情节发展时间、情节顺时发展的时间、口头叙述表达出来的时间。本文时间或文本(Text)时间,即开印成书面文字所组合的时间。它也包含两层含义:开印成文字;用书面语组合所表现的时间。我们考察小说的发展史,也就是考察作者对时间的运用,考察从扭曲时间到再现时间的差距。较为简捷的办法就是寻找本文人物的年龄。《红楼梦》前80回共写了15年的事情。第一回暗示宝玉出世,此为《红楼梦》编年史的第一年;第二回英莲的丢失,英莲五岁被人拾去,表现编年史的第三年,此时宝玉三岁;第三回黛玉进贾府,宝玉七岁,黛玉六岁,其中有黛玉的话:“听说这个哥哥比我大一岁。”在《红楼梦》中,黛玉进贾府的时候,宝玉七岁,黛玉六岁。这是《红楼梦》编年史的第七年。而小说中所表现的宝玉与黛玉显然是一对进入恋爱年龄的少男少女形象, 显然不是六、七岁的孩子所具有的心理特征,这在时间设置上就出现了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要指出的“伪时间”。

故事时间是本文时间的基础。当它们是顺时关系的时候,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保持一致,或在此重合;当它们是逆时关系的时候,文中是逆时叙述,即倒叙;还有超时关系,即本应发生于后的事件提前进入本文时间,是预述。无论逆时、超时,对故事时间(顺时)都是扭曲。对本文叙述者来说,都是发生过的,重新叙述,以本文中的主叙述层为准。

小说中表征时间的方式通常有三种,且命名为“能指时间”、“所指时间”和“空白时间”。能指时间是以空间的向度来指征的时间,即是以字数、行数、页数来表示时间的,可将时间转化为符号;所指时间是依靠词句的语义来确定的时间,如“公元XX年”;空白时间是省略的一种——暗省,如“三个月过去了”是明省,它是能指时间的变化形式。《红楼梦》的前80回,讲了15年的事情,有1125页。能指时间的关系是15/1125页。

    对本文时间的加工可以四种方式叙述:省略——本文时间等于零,小于故事时间(空白时间);概述——本文时间小于故事时间(缩写如:“该年无事”);场景——本文时间等于故事时间(故事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停顿——本文时间大于故事时间(叙述者对人物或事物的描述,这时,故事时间处于停止状态)。《猫打球商店》的场景是纯粹对话,亚场景是非纯粹对话,是内在对话、心理描写。中国传统小说通过人物来描写景物,如“只见(但见)”法。本文时间的基点是场景。最大的加速是省略,最大的减速是停顿。中国传统小说与西方19世纪现实小说在时间处理上的区别是:中国传统小说采取朔源式,说明朝代、时间。西方19世纪现实小说以场景开篇;中国传统小说一般为明省,西方小说一般为暗省;中国传统小说在进行倒述或预述的时候有指示标记。倒述的指示标记如“原来……”,预述的指示标记如“此是后话,暂且不提”,而西方没有这种标记。中国传统小说一般为顺时叙述(《红楼梦》除外),倒述与预述只作为片断出现。中国传统小说对场景的处理一般为纯粹的对话,西方小说有心理的成份;中国传统小说对本文时间的叙述,一般采取干预指点;中国传统小说对时间叙述的时候,多填充物,有一种时间满格的特点,如《红楼梦》多次出现“今日无事”、“当下不提”等,是一种拟书场的格局,它保证时间的线性完整。西方的案头小说是从书斋来的,而中国传统小说的固定格式是有开场白。

现代派小说对时间处理的几个特点是:时代背景模糊、对时间进行扭曲与变形、时间的慢板化、时间的无意识反映在意识流小说里,是时间的心理化。法国艾杜阿·杜夏丹《月桂树被砍掉》,受柏格森的影响,他认为真实存在于无意识的不可分割之中。他认为心理时间是各个时期的相互渗透。把过去、现在、未来彼此颠倒,相互渗透。心理时间并不排除本文时间的四种范式,无非是一种变形与扭动。

    本文时间为什么不能对故事时间进行简单的模仿呢?首先,故事时间是多维的。可同时表现两个以上人物同时在做什么事情。本文时间是一维的,单线条的,二者从根本上不可能重合。其次,故事时间是通过叙述的主体提纯之后的时间。本文时间只有一条路可走,即重新创造一个时间系列,可以理解为虚构的真实。小说家必然要对故事时间进行切割组合,寻找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最佳的切割点。时代不同,文笔不同。19世纪以前的小说多为顺时叙述,20世纪以后大多小说对时间进行变形、切割与扭曲。本文时间既不能简单重复故事时间也不能完全超越而是相互制约。

本文时间是一种叙述定式,即度量。时间的向度是时间的方向度。离不开时间的刻度,即对时间的度量如:一年、一月、一天等等。它的三种形式是:过去、现在、未来;时间跨度是时间之间的间距,如:一月之间、一年之间、一百年之间。《红楼梦》前80回写了15年的时间。如果选择过去,往往赋于本文一种感伤的色彩。施笃姆《茵梦湖》,回忆——表达一种怀念……的情绪。如果选择现在时,切断任何怜悯的情绪,一般出现正剧的形式。如果向度名存实亡,则有一种失落感。当时间的刻度与故事的逻辑发生冲突时,则表现一种怪态,如许多小说中出现的“许多年以后”。

 

在小说中我们必须对作品时间设置中的“伪时间”保持警惕。当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对于小说创作来说,最须关照的是小说中所展示的生命时间。生命时间依托于物理时间,又独立于物理时间而存在。生命时间固然依托于物理时间,但生命时间不同于物理时间,它表现的是昂然于自然万物之上的时间。

生命的时间还可分为精神时间和世俗时间两种。精神的时间是自由的,可以年轻也可以年老,可以同时漫游过去和将来。世俗时间是现实生活中所处在的时间,它不是简单的物理时间。小说深入到生命的原始时间流程中,就是好小说。将生命时间回归到原始的物理时间,是一个还俗的过程。在小说中,作家即是在用自身的生命体验来表述一种真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