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边境古城洛哈和比尔卡班巴山谷

(2010-04-19 04:21:45)
标签:

地理

国家

旅行

旅游

历史

人文

探索

文化

印加

生活

分类: 南美洲笔记

经过6小时的山路汽车旅程,下午530分,我们从昆卡来到国界边的洛哈Loja)古城,从这里出境去往秘鲁国(Peru)。

对于厄瓜多尔来说,洛哈与首都基多、第一大城瓜亚基、印加古城昆卡,同等重要。但我们四个月的旅程要巡回南美,就不能在厄瓜多尔驻留太久。古城洛哈,只能歇歇脚,在此做些过境准备。

http://www.7knots.com/tomyang/Sina_photo/Ecuador_Loja_map.png

洛哈的海拔比昆卡低了400多米,天气也就温和了许多。还是安第斯山区气候,白天气温在1630摄氏度间,夜里多雨。 6月和7月有毛毛雨和信风从东部来。位于萨莫拉河(Rio Zamora)上游河畔的洛哈萨莫拉河马拉卡托斯河Rio Malacatos)从洛哈市流过。城市在库克西班巴(Cuxibamba)广阔冰川的谷底,也在湿热的亚马逊河盆地和秘鲁的塞丘拉Sechura沙漠之间,包括印第安高山稀疏草地帕拉莫(paramo的大部分云林和丛林。这个国界山谷中的罗汉松国家公园(Parque Nacional Podocarpus),是一个巨大的云林保护区,穿过卡哈努马(Cajanuma)门,瞬间就走出了城界外。由于山谷的位置,洛哈城市常常在早晨多雾,到下午就全散了。

http://www.7knots.com/tomyang/Sina_photo/Parque_Nacional_Podocarpus3.jpg


高山、丛林、河流、沙漠会聚于此,特殊的环境气候,使这里成为一个特别之地。它拥有金、银、铜、高岭土等矿产,丛林环境中生长着甘蔗、咖啡,河流环境里生长着谷物,高山气候里长出印加语叫奎宁(Quinine)的金鸡纳树(Cinchona)。树皮可治疗虐疾,花用来供神。

 

http://www.7knots.com/tomyang/Sina_photo/Quinine1.jpg

洛哈市往南42公里,有一个叫比尔卡班巴(Vilcabamba)的山谷,那里海拔15001600千米,全年1828摄氏度的气温。雨季从10月持续到5月,旱季从6月持续到9月。强风在七、八月吹来,使山谷变得非常干燥。钦巴(Chamba和扬巴拉(Yambala两条河流穿过山谷,它们在旱季保持山谷的绿色河水里集纳了镁、钙、锰、锌、硒、磷等普通矿泉水的两倍多的矿物质,而从未受过污染。比尔卡班巴整个山谷延伸穿过罗汉松国家公园、湖区,以及安第斯山脉高峰。较低的比尔卡班巴山谷覆盖着厚厚的玉米和甘蔗植被,那里还有果园和牧场。更高处是到山区森林的灌木丛路,再向上进入罗汉松国家公园,到云林,“小精灵(elfin”森林和高原稀疏的草地。

http://www.7knots.com/tomyang/Sina_photo/VilcabambaEcuador.JPG

那是一个被公认为长寿者的山谷,国际自然医学会将她列为世界四大长寿区之一。住在山谷里的土著约有3000多人,据说百岁以上的老人随处可见,八九十岁的还算在壮年期。他们保留着古老的印第安生活风貌,每天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农业至今保持最原始的生产方式,不用化肥、农药和杀虫剂。作物是纯天然的,吃老玉米和荞麦为主,配以蘑菇、蕃茄等时蔬,还有鱼、奶和豆子。他们不搞美食,只吃原味。他们遵守生物节律,顺应自然。山谷里人人闲不住,九十几岁的人每天步行、爬山、汲水。一百多岁的人还在给游客当向导。他们饮用当地的山泉,洗浴也用这种山泉。他们的生活淳朴宁静,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相信命运由更高等的生灵掌握而不是自己,所以活好眼前,没有其他忧虑。人人发自内心尊敬老者,彼此间没有虚伪的客套。也有许多慕名而来的城市退休老人,喝这里的水,在此洗澡、呼吸,过当地生活,弄出不少起死回生的传说。

自然环境有点像陶渊明描述的桃花源,社会环境有点像《礼记》描述的大同社会。

http://www.7knots.com/tomyang/Sina_photo/Vilcabamba_Ecuador.jpg

比尔卡班巴这山谷的名字来自印加土语盖丘亚语(Quichua,是神圣山谷的合成词。 整个山谷,以曼丹戈(Mandango)山峰的景观为主。从另一些位置朝着曼丹戈谷顶往天上看,山峰像一个熟睡的男子或女子。曼丹戈也被称为“沉睡的上帝”。

http://www.7knots.com/tomyang/Sina_photo/MandangoVilcabamba.jpg

国境另一边的秘鲁,南部也有一个叫做比尔卡班巴的同名山谷,那是1539年,印加帝国最后的避难所,直到1572年他们灭亡于西班牙人,标志着印加帝国对西班牙统治抵抗的终结。印加帝国灭亡后,被烧毁的城市和地区迅速成为一个遥远的,与世隔绝和被遗忘的过去。长长几百年间,不时有人偶然去到那里,发现了它,不时有些关于它的描述著作,从18921911年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然后时间进入21世纪,考古学著作《被遗忘的比尔卡班巴》在历年来诸多有关“失落之城”的著作之后,为这个传说中的印加帝国最后的避难所加以了一个历史的真实性的最后确认。2006616日在秘鲁国库斯科的一个博物馆,纪念牌匾揭幕,庆祝1976年比尔卡班巴发现30周年。

http://www.7knots.com/tomyang/Sina_photo/vilcabamba_Peru_map.jpg

 

之后以比尔卡班巴为题材的各种作品不断涌现,有教育性质的电脑游戏系列《亚马逊追踪》之《古墓丽影》视频游戏;改编剧《古墓丽影:周年纪念日》,小说《邪恶之星》和惊悚片《大墓地》还有游戏站两个角色扮演的游戏《暗影之心:来自新世界》……比尔卡班巴还在继续被演绎着。

http://www.7knots.com/tomyang/Sina_photo/Level2_City_of_Vilcabamba.jpg

无论是国境那边的秘鲁,还是国境这边的厄瓜多尔,两个比尔卡班巴山谷,都是神奇的地方。一个神奇于历史人文,一个神奇于现实世界。

45公里处的洛哈,是洛哈省的首府,亚马逊河流域一个重要的出港口,昔日西班牙征服者的黄金城。这一省与萨莫拉-钦奇佩省(Zamora-Chinchipe和奥罗省(El Oro同处与南部秘鲁的边境。每到91日至15日,就是厄瓜多尔和秘鲁边界的联合集市。

洛哈市最早由西班牙船长阿隆索(Alonso de Mercadillo)在1548年成立,市名用了阿隆索的家乡西班牙一个叫Loxa镇的镇名。洛哈起初位于卡塔马(Catamayo)峡谷的托马(La Toma附近一场毁灭性的地震之后,这座城市被搬迁到距原址约35公里以东的现址。18201118日,洛哈宣布从西班牙统治中独立。西蒙·玻利瓦在大哥伦比亚共和国时期曾经到访这座城市,并在这城市里写下了《我在钦博拉索的大胆预言》,那是1822年的1013日。从成立至今将500年的时光里,洛哈算是厄瓜多尔最古老的城市之一。1890年代,一个水利发电大坝的完成,使洛哈成为厄瓜多尔第一座供电城市。

http://www.7knots.com/tomyang/Sina_photo/loja.jpg

洛哈市中心广场上有一座中央银行博物馆。里面有整个洛哈省市考古学的、历史学的、殖民地历史的文物展出。馆内有7个房间,详细介绍每一个不同的领域。

2004年开馆的考古博物馆,有1,600件前哥伦布时代的手工艺品,博物馆有三个楼层,按照文物的年龄有秩序地陈列。一楼是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及瓦尔迪维亚(Valdivia)文化遗迹。第二层包含徒里达(Tolita)文物,巴伊亚(Bahía文化古迹等。三楼玻璃柜台的工艺品来自车尔楚(Charchi,因巴布拉(Imbabura等地。

母亲博物馆(Madres Conceptes是一个1617世纪殖民地时期的女修道院。馆中保留了一些照片、家庭用具和修女自虐用的器具。同时它也收藏了一些殖民地的宗教艺术品。

哈拉米略Pio Jaramillo Alvarado文化中心音乐博物馆位于瓦尔迪维索大街(Av. Valdivieso),也开放于2004年。展出洛哈的作曲家和音乐史,从文艺复兴时期到近代先锋。收集跨度将近200年的历史,拥有超过7,000总谱 和65种乐器在展出。

http://www.7knots.com/tomyang/Sina_photo/pio_jaramillo.jpg

洛哈有一个兴旺的音乐剧场,在城市里一直保 持好名气。还有一些小的音乐厅和萨尔萨(salsa)俱乐部。对于洛哈人来说,这没什么不寻常,唱歌是他们 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洛哈保持了丰富的艺术传统,被称为厄瓜多尔的音乐之都。

http://www.7knots.com/tomyang/Sina_photo/musim.jpg

这个城市满是公共艺术作品,包括大规模的瓷片彩绘壁画和雕塑。尤其一幅玻利瓦壁画迎接游客穿过这个城市的大门。

http://www.7knots.com/tomyang/Sina_photo/Loja_gate1.jpg

城门Puerta de la Ciudad在大哥伦比亚大街(Av. Gran Colombia,里面有四个画廊,每个画廊展出现代洛哈人的艺术品,展示当代艺术。里面还有一个餐厅和礼品店。爬上钟楼可以看到全城景色。这个城门的设计模仿了洛哈市的市徽,此后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http://www.7knots.com/tomyang/Sina_photo/Loja_gate.jpg

正如整个南美洲一样,洛哈人对足球也是疯狂的。城市有两支大学球队和城市队,在比赛日,洛哈市万人空巷,居民全都聚集在了体育场。

这是这片大陆上人们物质以外的财富,有足球,有音乐,有绘画,还有宗教。它们日日充满着这片陆地上人们的精神世界。

与其他城市一样,洛哈市中心广场也有一座殖民地风格的总大教堂(Cathedral),它是厄瓜多尔最大的教堂之一,是洛哈的罗马天主教的主教区。最早它建于1500年代。同样因一场地震于1838年重建。

http://www.7knots.com/tomyang/May_04_2009/DSCN5370.JPG

圣多明各(Santo Domingo教堂于1557年建成,整座建筑物曾是哥特式风格, 1867年地震后,仅剩两个塔尖还残存站立在废墟上。这座教堂整修后是殖民地风格的了,但塔尖保留在了正面。教堂内部由著名的洛哈人米德罗斯兄弟(Fray Enrique Mideros漆画和装饰。教堂广场矗立着一个纪念碑,是洛哈联邦制政府在1853年的一个创始人,叫曼努埃尔·卡里翁·平扎诺(Manuel Carrión Pinzano)。

http://www.7knots.com/tomyang/May_04_2009/DSCN5374.JPG

圣塞巴斯蒂安(San Sebastian教堂建于1660年,因地震破坏。现教堂始于1900年。也许洛哈重要的城市标志是这个圣塞巴斯蒂安广场(Plaza San Sebastian,也称作“独立广场”。32米的钟塔是纪念18201118日从西班牙王权中的独立。塔有四面铜造影浮雕,描绘城市的历史场景。

http://www.7knots.com/tomyang/Sina_photo/Plaza_San_Sebastian.jpg

位于玻利瓦尔大街和科隆大街的街角,城市的创始人西班牙船长阿隆索的纪念碑矗立在那里的圣弗朗西斯科(San Francisco)教堂前。雕像马蹄飞扬,是一副威震四方的形象。

http://www.7knots.com/tomyang/Sina_photo/Plaza_eiglesia_de%20San_francisco.jpg

城市还有许多其它著名的洛哈人和厄瓜多尔人的古迹。洛哈大学的创始人伯纳多·巴尔迪维索(Bernardo Valdivieso)的纪念碑也在中心广场;玻利瓦(Bolívar)的纪念碑坐落在一个同名公园,纪念他在182210月访问洛哈。其他一众人的纪念碑到此略去,实在太多。

http://www.7knots.com/tomyang/Sina_photo/Monumento_de%20Bernardo_Valdivieso.jpg

城市里还有值得关注的两座公园和市区外的一座植物园。第一座公园就是前面提到的罗汉松国家公园,它位于城市饮用水原水处理厂。

黑皮罗(Jipiro)公园在城市的北部,占地超过10公顷,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和文化再现性建设。公园有一宝塔、清真寺、圣巴索大教堂(St. Basil、一座中世纪的城堡,等等,还有一个泛舟湖与一个鸟岛。

http://www.7knots.com/tomyang/Sina_photo/Parque_Jipiro.jpg

雷纳尔·埃斯皮诺萨植物园(Reynaldo Espinoza Botanical距洛哈5公里外,属于洛哈国立大学,4公顷的原生植物。这个花园里的树木大多超过40岁,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一个植物园。

洛哈和昆卡,都是历史悠久,古迹丰富的城市。而多年生活在经济低迷中的人们,仍然长期缺乏安全感。我们乘公交车来到市里时,许多店铺和民居关闭着,门上的锁比昆卡民居、店铺大门上的锁还多,从上到下能挂大锁五把。大约每天光用钥匙开这些锁就要有一阵子。

在洛哈,顾客从超市、商场出来都要被搜包搜身,大家也都很习惯的样子,默默配合着,像机场的安检一样,排队等待被搜,然后一一离去。我们在一家超市买了一些食品,为免搜身,只进去一个人。我站在超市门外咬着烤肉串。但这个超市倒是没有搜身。

第一次看到南美洲的烤肉串是在洛哈,50美分一串,肉串上的调料是奶油起司一类,全是筋,咬不动。嚼嚼味道就吐出去,牙里塞得满满的。我们走回到河边一张条形石凳上对着河水吃东西。一只小狗在我们旁边欢喜地一起吃那嚼不动的肉筋。一些骑自行车和行走的洛哈人路过,回过头久久地瞅着我们。大概他们见到的中国人太少。尽管这里有不少中国店。我们走进这座城市时,某店正在播放西班牙字幕的中国电影。

http://www.7knots.com/tomyang/May_04_2009/DSCN5366.JPG

晚饭是回到车站吃的。洛哈的半只烧鸡5.57美元,一只11美元,相当于加币15。在加拿大,一只同样的鸡只有6加币。

我们坐在站上等车,一群当地的闲散年青人聚在我们周围搭话,问多大了,哪里人等等。我坐在地上打开电脑整理旅行的照片,他们就坐在我的对面看着我。我们站起来要走,他们赶快跟我借笔用。笔用完了,又要我手里的可乐喝。于是没再理他们,进了旁边的餐厅。吃得也很简单,就是汉堡、三文治。

从这里到秘鲁的大巴车票8美元,车是洛哈国际公司的,旅游手册上说它在与另一家公司竞争,所以这家公司的车上有卫生间,一路到秘鲁也不会再另收厕所费。跟昆卡一样,进站专门有个人堵在进站口,吆喝着每人收10美分站台费。经过层层关卡来到车门前,准备上车时,大家又像走出超市、商场那样,个个地排队等着被搜身搜包,被搜过的人才能上车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