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果=田+木?语文老师不知道的汉字秘密。。。。

(2015-08-11 15:09:48)
标签:

双法字理

汉字

识字

经典

语文

内容预告

看过《双法字理》的人,有这么一种感觉:如果你跟人家说你识字,那代表你大概应该可能知道这个字的甲骨文或者金文或者篆书是怎么写的,比如水果的“果”字。你开始怀疑你的语文老师是不是知道这些,甚至你想哪天去找他(她)老人家PK一下汉字知识?还是算了,自己好好学习,教孩子认字多好。。。。。



一百天学会象形字


 


第九天·果实累累

今天我们的学习的内容,是植物类象形字:果。

https://mmbiz.qlogo.cn/mmbiz/gTpGXhL9rZo8vNSwKExIAMnA2iboxND32pzfWqkfpCiccHqgTebbSpRcXicYKZEOqwEibiaiaXcfWF9VzlM559JibV5TQ/0?wx_fmt=jpeg

果树的“果”是在“木”的基础上再造的。木是指一般所有的树木,是一个总的概念。果树在古人的生活当中也常接触,原始的采摘较多,人们吃各种果实,所以古人为果树专门另造这个“果”字。

https://mmbiz.qlogo.cn/mmbiz/gTpGXhL9rZo8vNSwKExIAMnA2iboxND32CqQXXHLGibXiauBJLFjsjMq2LnphGs0mzfYiadFeTQftySWRUA7KSrIqA/0?wx_fmt=jpeg

果树还是树,所以下面仍旧是个“木”字,上面是它结出的果实,不同于一般树木的枝叶。甲骨文的“果”上面专门画了三个圆形的果子,表示这种“木”上可以结果。到了金文,上面部分画的像一个田地的“田”,似树冠中有果子。


在地理篇中我们讲过山、水、田等,田地是人种庄稼的地方,田里结出颗粒。人们认为果树也是这样,树冠茂密的枝叶间长有果食,像一块田地,于是画成一个“田”字。它既表示了一颗硕大的果子,又表示像田地似的。

https://mmbiz.qlogo.cn/mmbiz/gTpGXhL9rZo8vNSwKExIAMnA2iboxND32CJsA89TZzPrsHxYmkmH63rTDTI7R5dlVNY9icFBk4Rsh7lcCsVARiakQ/0?wx_fmt=jpeg

“果”字有“田”有“木”,所以可以把它当成是一个字而不是文。但在这里,我们把它看成是文,一个独体的文,特别强调是果木。今天人们分析问题,往往采用所谓科学的方法,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事情一定要分得清清楚楚,但实际生活当中是很难万事分清,事物之间更多的是联系。


果,是我们祖先对植物的另一种认识。汉字,是来源于生活的,因此汉字背后所代表的,就是我们的祖先,对自然的认识。植物的果实,作为古人生活最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对人类的意义可谓十分重


大。而演变到如今楷体的“果”,如前面提到的那天,上面的“田”,也正是中国古代农业发达的一个体现。


我要学象形字啦!https://mmbiz.qlogo.cn/mmbiz/yqVAqoZvDibG89wj0CAra1LNI661MRyL7AAIicWvZTWLHlviaiboqI9UI5bicxlYghflp2821icfFib3jxwmDbosicxIOQ/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活动地点:线上活动介绍

【参与方式】

1.关注“全球读经教材网微信订阅号”

2.从即日起,在朋友圈转发系列图文“100天学会象形字”

3.加小编好友,讲转发截图发送到小编建立的“全球读经教材网微信群”


【奖励和奖品】

https://mmbiz.qlogo.cn/mmbiz/gTpGXhL9rZrV5fic2aSTapo4T6BnLyLuQDpKiavxARehJicBIWKxq8Yq1EXBh2UqTbCtEuoWGC35aHnNvN8sYwQh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百日学会象形字系列内容由100篇图文组成,按照转发量判断是否获奖。

1.100篇全部转发的会员,将获得《双法字理·文部》一本。

2.转发50篇以上的会员,有资格参与“期末考试”,考试内容以系列图文中的象形字为主,考试成绩前十名,将获得一份神秘大礼。


【补充】

本着公平公开的原则,小编会参与活动的情况统计在表格之内。



是一种陪伴 | 分享见证经典

小编客服号:长按二维码图片-选择识别


https://mmbiz.qlogo.cn/mmbiz/gTpGXhL9rZq6Sibn6YjYhc5mk0icconJVbPOOuWA0Y2VdgIFHMCBvUJVgh5Uzes9iadib0qGk5A1VibLrrMRd9w4Qg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