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周边的“花津蟹”才是中国三大名蟹之首

中国三大明蟹,估计大家知道吗 ,在上海和朋友吃饭,朋友说现在阳澄湖蟹好多都是假的 ,有点良心的把南京的固城湖,石臼湖的蟹在阳澄湖里洗个澡,就冒充阳澄湖蟹卖掉,我在南京几十年,怎么没有感觉我们的蟹比苏州的蟹差啊 ,难道阳澄湖的大闸蟹是南京固城湖蟹比,好比库奇的包包和一个乡镇小厂生产的包包比这么大差距,这些天得闲查了一下资料,,,
经过长期的历史的沉淀,发现我国三个地区生长的河蟹品质最好。即中国三大名蟹产地:
① 地处苏皖两省的古丹阳大泽河蟹——花津蟹;
要成为名蟹产地,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养殖的自然条件好——有大片湿地;二是要有大量天然蟹苗上溯——产地近通海的大江、大河;三是要靠近发达的大城市——有帝王将相、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给予传颂、推荐。
在历史上,古丹大泽包括丹阳湖、石臼湖、固城湖、南漪湖以及周边地区一大片低洼湿地,面积近350万亩。这块湿地横跨苏南和皖南二省,呈三角形,号称河蟹“金三角”。在这三大河蟹产地中,历史最悠久的要数古丹阳泽的“花津蟹”。它在唐代已十分有名,李白晚年就生活在当涂,他的诗词中,有大量的咏蟹诗句。明代朱元璋建都南京,花津蟹是最盛时期;清代花津蟹是当地县太爷进贡皇帝的贡品,乾隆皇帝封为“御之蟹”。
花津蟹
花津蟹源产地为古时五大湖之一的金钱湖,当时并非叫“花津蟹”。后金钱湖被三国时期东吴大将丁奉围湖造田,即金宝圩。《乾隆府志》记载:“(东汉末年)中原避乱者归者众,始筑为园田,初名化城,”当时,一方面,孙权既喜且忧,喜的是吴国的子民增多,忧的是,这么多人涌入,如何解决生计问题。公元235年春,令大将丁奉寻找屯垦练兵。天赐东吴!丁奉慕名来到金钱湖,只见四野茫茫,草盛泥肥,飞鸟群集,鱼翔浅底,更是当时有名的螃蟹盛产地,于是率10万民众,历经四年,筑埂成圩,使之成为旱涝保收的东吴大粮仓,并易名为金宝圩。
金宝圩始成,圩内阡陌交错,沟渠纵横,鱼、虾、蟹、鳝等捕之不尽,而且大都是天然繁殖,尤其蟹最为出名。是时吴王孙权驾临金宝圩梓童阁,听渔歌晚唱,阅千年沧桑。丁奉将金宝圩蟹呈献于孙权,孙权食之后,大赞其美味,因时值桂花飘香,金宝圩蟹又食之透鲜满口生津,故赐名“花津蟹”。
“花津蟹”之称,由此一直在金宝圩流传下来,经过一段时期的民间传播,花津蟹名气在周边地区也渐渐传了开来,形成了包括金宝圩、固城湖、石臼湖、南漪湖在内的“河蟹金三角”。
唐朝时,李白曾经七游宣城,多次品尝花津蟹之美味,当时吃蟹主要吃两个大螯钳,其诗《月下独酌》中“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便是描写花津蟹就美酒的吃法。
而据地方史料记载,到了宋代,吴越地区不仅设立渔户,还设立了蟹户,并且将捕蟹列为征税的类目之一。无疑,当时的蟹业已经从渔业中独立出来,成为一种比较重要的行业。北宋时期,与欧阳修并称“欧梅”的宣城大诗人梅尧臣,在一次酒晏上作诗:“樽前已夺蟹滋味,当日莼羹枉对人。”字字句句写出了花津蟹的无穷韵味。
到了明代,朱元璋建都南京,花津蟹也迎来了最鼎盛的时期。当时达官贵人无不以食花津蟹而知足,一些个头大的花津蟹甚至被进贡到皇室。一直到清朝时,当地的县太爷还有将花津蟹进贡给皇帝的习惯,而乾隆帝就在一次食用过花津蟹之后,封其为“御之蟹”!
如今,金宝圩(水阳镇)已是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鱼米之乡、河蟹之乡、蟹苗之乡、水运之乡、造船之乡,而花津蟹之名却早已被人遗忘。很多蟹农养了一辈子的蟹,却不知道自己所养的正是三大历史名蟹之一的花津蟹,为了迎合市场,也跟着社会流传自称“大闸蟹”。
http://pan.xici.com/group4/M03/DF/A6/rBABpllDIriENhMfAAAAAPv1X1k521.jpg/1010
http://pan.xici.com/group4/M00/DF/7D/rBABp1lDIriEOxsoAAAAAH6QISY668.jpg/1010
http://icons.xici.net/u1711827/files/sign.pic | |
|
可惜可惜!有关中华第一蟹的历史:
蟹民自己不知道,降金为铜随流漂!
http://pan.xici.com/group4/M01/DF/A7/rBABpllDJ0GEJkRcAAAAAHAwKQQ648.jpg/1010
http://pan.xici.com/group4/M01/DF/7D/rBABp1lDJ0GEfJ5DAAAAAGMv3EQ287.jpg/1010
花津湖自产的花津蟹,却偏偏跟着潮流自降等级号称“大闸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