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究竟有多少“板桥”(组图)

(2016-12-26 17:35:06)


2013-12-09 04:03:35 来源: 现代快报 0人参与
分享到
如今老门东的五板桥 现代快报记者 王凡 摄
清代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长桥选妓”

  诉说着城南往事的“老门东”,眼下成了南京人怀旧的好去处。“韩复兴”“问渠茶馆”“积善里”“五板桥”……每个故地都会勾起市民的回忆。

  说到五板桥,那是在老门东复建的一处旧迹。据说明代这里曾有条小运河,到了清朝此地为明沟,因沟上盖有五块石板,故称五板桥。这次复建,找到了这条沟和沟上的五块石板。

  板桥,带有一种诗意的沧桑,唐代诗人温庭筠有“鸡鸣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千古佳句。那么,南京历史上有多少个承载记忆的“板桥”?江苏省近现代史学会会员、南京城市史研究者胡卓然目前一共找到了18座历史悠久的“板桥”。现代快报记者 王凡

  板桥

  板桥五兄弟

  六朝时期就有,李白在这里写过诗

  提起“板桥”的地名,南京人可能第一个会想到雨花台区西南的“板桥”。这里古代的名称是“板桥浦”。李白在此曾作诗《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脁》,其中一句点明地方:“独酌板桥浦,古人谁可征?”

  据胡卓然考证,齐明帝建武二年(公元495年),著名诗人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的诗歌标题里,第一次出现了“板桥”的地名。成书约在同一时期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里写道:“江水经三山,又湘浦出焉,水上南北结浮桥渡水,故曰板桥浦”。由此推断,至少在公元495年之前,雨花台“板桥”的地名已出现。

  出现在稍晚时期的《南朝乐府:三洲歌》,也再次出现了雨花台这个“板桥”的地名:“送欢板桥湾,相待三山头。遥见千幅帆,知是逐风流。风流不暂停,三山隐行舟。”也就是说,从公元495年起,这里在同一个时期,出现了有三个意思一致的地名:板桥、板桥浦、板桥湾。

  需要说明的是,今天雨花台区板桥老街现存一座清代康熙年间建造的 板桥 ,它与上文的“板桥”并没有关系,只是同名而已。

  板桥五兄弟

  九板桥最霸气,明朝时是宫廷重地的一部分

  今天的老门东一带,南起三条营,北至剪子巷,曾有“五板桥”巷。巷子正是因为历史上的五板桥而得名。据记载“此处系明代小运河遗址的一部分。清时尚存明沟,因沟上盖有五块石板,故称 五板桥 ,巷因桥名”。如今老门东复建了五板桥,但其实南京历史上,五板桥还有几个兄弟,分别是 二板桥 、三板桥、 四板桥 、和 九板桥 。

  胡卓然介绍,二板桥地名今天留存,位于热河南路西南,据记载“此处原有三座木板桥,设于三个涵洞上,此桥排第二个,故名”。

  “三板桥”地名目前所知则至少有两个,都位于郊区的江宁区境内,一处位于秣陵街道周里社区,《江宁府志》记载,清光绪间即有此村,传旧时村中有用三块石板制作的小桥叫 三板桥 ,村以为名。另一处位于谷里街道周村社区,1911年此地建有 小石板桥 ,桥面用三块石板搭成。

  在栖霞区新合村社区还有个“四板桥”。清代村前有河,河上有四块石板铺成一小桥,人称四板桥,村因桥得名。

  相较于“老二”“老三”“老四”的低调,九板桥显得十分霸气。九板桥在御道街一带,位置在今天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园内。胡卓然说,明朝时这里属于宫廷重地的一部分。民国六年(1917年),浚渠的工人从“通济门外九板桥间”发现了明朝洪武间的“大明壹贯宝钞”的铜质模板。清朝时期,南京城内正蓝旗一甲的佐领、骑骁校的官署就设置在九板桥。

  1949年建国初期,这里有九板桥居民点。1951年,在九板桥居民点和东长安门居民点的位置建立了南京航空工业学校,1956年改为南京航空学院(现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另有记载称,栖霞区民国时期曾有一处“九板桥”地名,在樱驼村的范围内。现在九板桥这个地名已经不用了。

  虹板桥

  原是进香河上五桥之一,马皇后在这里建红板仓

  除了“板桥五兄弟”,南京还有哪些板桥呢?

  胡卓然首先说起了虹板桥(红板桥),地名今天仍存,南起严家桥,西至进香河路。其实, 虹板桥 曾是进香河上的桥梁。

  史志记载“进香河南流,为西仓桥、北石桥、红板桥、严家桥、莲花桥”,就是说进香河的南端,有五座桥:分别是西仓桥、北石桥、红板桥、严家桥和莲花桥。又记载:“浮桥,旧红板桥。明初马后置仓于此,以赡监生之妻”。据此记载,红板桥位置和今天的“浮桥”地名处可能有重合,历史上这里是红板仓的遗址。明朝开国之初,马皇后曾建议立下了“红板仓”制度,按月发粮给太学生以供养其妻子儿女。

  红板桥这个地名在民国时期也存在,南京曾建过“红板桥义务小学”。建国初,这里是“虹板桥棚户区”,政府于1958年曾大力改造。

  板桥新村

  因“人迹板桥霜”而得名?

  今天的板桥新村,名中的板桥是雨花台区的板桥,但其实历史上早有这个名字。

  板桥新村位于太平北路中段,是建筑师刘福泰于1935年设计的别墅区,1935年至1936年陆续竣工。板桥新村的地名,有说法“是因其东北清溪上有一座 木板拱架桥”,另有一种说法称得名来源于唐代温庭筠的诗句“鸡鸣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抗战胜利后,板桥新村的一部分改为中央大学宿舍(今属东南大学),余下部分现位于1912街区内。

  此外,大石桥、小石桥、西板桥都是板桥新村的邻居。大石桥的地名今天也还在。大石桥又叫 石板桥,在今天总统府的西侧,长江路附近。同治六年,清朝两江总督马新贻编练新兵五营,左营驻扎石板桥。同治八年,清朝在南京设“城守都司”,位于“督署西侧石板桥”。据记载,民国时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在南京的居所共有3处:有一处位于如意里与碑亭巷附近的石板桥9号。抗战前,林森一般住在石板桥9号。

  小石板桥 的记载则很罕见。胡卓然查到了同治八年设置在“督署西侧石板桥”的城守都司,后来搬迁到了“北门桥东小石板桥”。这个“小石板桥”的地名在史册之中难寻其踪。不过,从它在北门桥东的位置判断,离大石桥不远。民国时期,尖角营、丹凤街附近曾有“小石桥”的地名,与石板桥的别称“大石桥”一致,应该就是“小石板桥”。

  另外,在今天大石桥路附近还有 西板桥 ,1932年,章祓、张剑鸣拟稿的《南京市防水计划草案》有一句记载:“进香河之水,自来北极阁一带,经西板桥、大石桥、莲花桥,转西达珍珠桥,而入秦淮干流,此为秦淮水源之六”。

  长板桥

  隔开了徐达私宅和妓院

  在这么多板桥中, 长板桥 因为与秦淮风月结合,成了最活色生香的一个地名。

  长板桥的位置,大约在今天夫子庙大石坝街附近的白鹭洲公园内。清代陈文述撰写的《秣陵集》记载:“旧院址在东花园之右,一河为界,建长板桥以通行人。后桥废,两旁筑石埂,曰石坝园,亦曰石坝街”。

  “旧院”,是那时候秦淮河边有名的风月之地。“东花园”则是中山王徐达的私家园林。明代金陵四十景之一、清代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长桥”,便被认为是旧院址与东花园之间的“长板桥”。

  明代江宁籍状元朱之蕃撰写的《金陵图咏》收录“长桥艳赏”为明代金陵四十景之一,坐落于今天南京白鹭洲公园东北角。但历史学家朱偰先生30年代初来此访古考察时,认为“文德桥即昔长板桥故址”,此说有待商榷。

  清初著名画家石涛,曾画有《金陵八景图册》。长桥艳赏也继续位列八景之中。从“长桥艳赏”衍生出的“长桥选妓”,又成为清代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另外,在城南还有“蔡板桥”,位于马道街南,东起心腹桥(星福桥),西至箍桶巷南。名称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相传抗战前附近挖地,发现有一石头桥,刻有蔡板桥三字,故名。二是认为就是历史上的“采蘩桥”,此桥逐渐成为南起剪子巷、北至马道街的小巷,名称讹为 蔡板桥 。

  此外,胡卓然还查到,江宁区湖熟镇东阳村,有“杨板桥”自然村。此处有东阳圩内最早的一座板桥,于是初名“阳板桥”,后“阳”讹为“杨”,得名 杨板桥 。

  浦口区盘城街道,有“板桥村”。1964年建“板桥生产大队”,以此地有一座“石板桥”得名。

  溧水县(现为溧水区)1949年建国初有 “板桥乡” 。50年代中期改为溧水县城郊乡板桥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