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仙鹤门地区游记——寻仙鹤观未果

(2015-01-10 22:36:17)
标签:

转载

    仙鹤山上,原来有座道观,叫仙鹤观。

    先进几段资料:

   《首都志》载:南京之有道观,始于汉之仙鹤观,尚在佛寺之前,其以本名者,以葛洪、陶宏景为最。

    明陶风廔《金陵玄观志》载:仙鹤观属中观,为朝天宫大观所领,同时领东流神庙、沧波门萧公庙、瘟司庙及孝陵卫萧公庙等四座小庙。

    朱偰先生的《近代之玄观祠宇及梵刹》:仙鹤观,在仙鹤门西土阜上,《南都察院志》谓为汉时所立,明万历间重修。

    加上前面《仙鹤亭记》里的内容(汉建仙鹤观于兹,香火盛旺。岁月沧桑,古观不在,遗迹尚存),可以知道,仙鹤观,始建于汉代,是南京最早的道观。它的规模中等,属中观。而位置,应该是现在的仙鹤山西边的山峰上,也就是仙鹤亭之所在。

    我的资料大多来源于网上,想看的几本书仙林的图书馆都没有,我也没跑大图书馆,所以只能列举有明确出处的资料。还有几个资料是没有出处的:

    1.仙鹤观(原址在今南师大新校区内的仙鹤山上),从汉代一直延续到清代,其间未有中断。

    2.仙鹤观,位于南京城东仙鹤山西端山顶,始建于汉代,是南京地区最早的一处道观,明代万历年间重建。

    3.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当年攻打集庆(现南京)时,曾在仙鹤观(仙鹤山)居住一年有余,一面研究攻打集庆的谋略,一面认真学习治国的方略。

    这三条资料都没有写明出自哪里,但是第一条和第二条,大致和以上有出处的资料内容相同,多了一点:从汉代一直延续到清代。也就是说,仙鹤观毁于清代。这点也比较可信。

    第三条,说朱元璋曾经住在仙鹤山的仙鹤观中。恰好我这段时间在看《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是根据正史来写的,是有根据的),其中有一段:由于船只太差,而且过于小看集庆的城防,朱元璋于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八月和九月连续两次攻击集庆,都被元军击败,然而失败对朱元璋来说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在这两次战斗中,郭天叙和张天祐都战死了,朱元璋顺理成章的成为了都元帅。第二年(公元1356年)朱元璋亲自带兵分三路进攻集庆,用了十天时间攻破了集庆,并改集庆为应天。

    在时间、人物、事件上,两则资料是基本吻和了,但是地点是不确定的,这个我以后再证实吧。

    我现在搞不清楚一点,仙鹤观的遗址到底是在哪里?

    上述几则资料,无论有无出处,都说仙鹤观在仙鹤山西边的山峰上,那应该就是现在仙鹤亭位置之所在。根据资料,这点是可以确定的。可恰好我这段时间新买了张地图,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旅游图(中英文版),哈尔滨地图出版社发行,2009年3月第三次印刷。它上面标的仙鹤观并不在那儿,是在仙鹤山靠东的一个山头上。

[转载]仙鹤门地区游记——寻仙鹤观未果

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旅游图局部

    用google earth卫星地图拍摄的实景图里,恰好在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旅游图标注的仙鹤观的地址差不多的位置,也就是仙鹤山靠东的峰头上,有一块黄土地,而且,去往这片黄土地的路,全是水泥路,而独在这片黄土地的前面戛然而止。这让我感到好奇:省钱不是这么省的,是否那边才是仙鹤观的遗址呢?那就开始我的探寻之路吧!

[转载]仙鹤门地区游记——寻仙鹤观未果

google earth卫星地图 可与上面的地图进行对比图的右部有条弯弯曲曲的路

[转载]仙鹤门地区游记——寻仙鹤观未果

上图局部放大

    在仙鹤亭,我绕着亭子的四周走了好几圈,没有发现任何与仙鹤观有关的遗迹。我觉得,如果仙鹤观的原址真的是在这里的话,有关部门应该保护一下,哪怕是竖一个牌子,说明这里是仙鹤观的原址,而不是像现在,建了一个亭子,而把原来的东西清理的干干净净,一点痕迹也不留。

    在仙鹤亭这边搜寻未果,我就下山,直奔东边的那块黄土地了。

    从卫星图上看了一下,那条弯弯曲曲的路是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南师大)后山(其实就是仙鹤山,只是南师大的学子一般都称之为后山)上的路。我就直接往后山上走了。

    由于走的时候没怎么看地图,一下子走错了。我在南师大呆了四年,没想到居然会走错,直到快绕到南师大北区的时候,才发觉不对,看了下地图,又回头了。

    在南师大东区食堂附近,有一个上山的路口(还有个可以上山的路口,是在南师大图书馆的后面),我便顺着上山了。

    上山时临近中午。南京的夏天也不是吃素的:上午往仙鹤亭,一路荫凉,甚是舒爽。这会儿,烈日当空,一条长长的水泥路,无处可避,没一会儿,连内裤也汗湿了。天热得鸟儿也懒得叫一声。路旁的草丛中,时常传来悉悉索索的声音,开始并不知道是什么,害怕万一是条蛇怎么办?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些带有蓝色尾巴的石龙子,一般都叫它们四脚蛇。这些小家伙们许是被我的脚步给惊着了,没命的跑。我也不敢捉它们拍照,怕吓掉它们的尾巴。

     路并不长,拐了两个弯,远远便能望见那片黄泥地。等走到近前,我大失所望。

    这片土地,一片空旷,有几条车轮印子,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恐怕是运东西的车子用来倒车的地方。我不甘心,也想不通:既然南师大把路修到这上面来了,为何要空出这么一片来?按之前的资料,仙鹤观属中观。这片地不算大,但由于道教尊道家崇尚自然、清静无为的思想,起初,在建筑上随形就势,不求严格规整的形制。仙鹤观始建于汉代,规模应该不算特别大,建在这片地上,应该也是有可能的。

[转载]仙鹤门地区游记——寻仙鹤观未果

那片黄土地  正面拍摄

[转载]仙鹤门地区游记——寻仙鹤观未果

黄土地 右面拍摄

    我在这片地上走来走去,终于让我找到点东西。

    在这片地的中心地带,有一片碎石带,乍看之下与一般的石头无异,但颜色有些发青,我想,这些会不会是砖石呢?

[转载]仙鹤门地区游记——寻仙鹤观未果

[转载]仙鹤门地区游记——寻仙鹤观未果

    我捡了根树枝,挑了一块比较大的,把它挖了出来。

    石头不大,但有几个面比较平,会不会真是原来仙鹤观的砖呢?而且石头的棱角处都并不尖锐,应该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磨损才能有这效果吧?

[转载]仙鹤门地区游记——寻仙鹤观未果

 

[转载]仙鹤门地区游记——寻仙鹤观未果

 

[转载]仙鹤门地区游记——寻仙鹤观未果

这块石头的厚度似乎也与砖石的厚度相同。当然,这不能算是证据。

    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一般的石头也可能会产生这种效果,我不知道它是不是原来修建仙鹤观的砖。

    除了找到这些不能证明什么的石头(没学过地质,也不会搞实验,不知道这是什么时候,什么类型的石头,这实在我能力范围之外),别的我都没有找到。我怀着一丝失落,下山了。

    还没有完。我把挖出来的这块石头带回了家。

    回到家,我把这块石头拿水给洗了。没想到,洗过之后,原本颜色为青色的石头,现在变成了铜锈色。我不清楚这是怎么回事,我原以为它会变的更青,结果反而让这块石头变得更像是普通的石头了。

    石头有六个面,我将其一一拍下。

[转载]仙鹤门地区游记——寻仙鹤观未果

 

[转载]仙鹤门地区游记——寻仙鹤观未果

 

[转载]仙鹤门地区游记——寻仙鹤观未果

以手作为参照物,比较出石头的大小

[转载]仙鹤门地区游记——寻仙鹤观未果

 

[转载]仙鹤门地区游记——寻仙鹤观未果

 

[转载]仙鹤门地区游记——寻仙鹤观未果

    即便如此,我觉得,这块石头和其他石头还是有些不一样的。

    把石头拿在手上,无论如何搓揉,只要用力不是特别猛,就没有一点划手的感觉。我企图找出人工雕凿的痕迹,但很不幸,我一点概念也没有,根本不清楚如何分辨是不是人工雕凿的。只好作罢。

    考虑到正式出版的地图(而且还是新出版的)还是有一定的可信度的,我不能确切的说仙鹤观遗址就是在现在仙鹤亭的位置;我也更不能说仙鹤观的遗址是在仙鹤山东边山峰的那片黄土地,这几乎是一点证据也没有的。所以,这次寻找仙鹤观遗址的过程,以无结果而告终。但以后,我会继续找资料,来继续寻找仙鹤观遗址到底在哪儿的。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