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诸城通背拳渊源

(2010-04-04 13:45:13)
标签:

转载

通背拳也称通臂拳,强调以猿背或猿臂取势,故又称通背猿猴白猿通背。通背拳流传较广,流派较多,除白猿通背外,还有五行通背六合通背劈挂通背两翼通臂二十四式通臂等等。由于各流派内容、风格的不同,通背拳就其名称而言,字有手臂的字,脊背的字,也有用战备的字。

辽宁省流行的通背拳,基本上都沿用脊背的字。通背拳的流派较多,主要有:白猿通背、五行同背(即祁氏通背)、活叶通背、劈挂通背、太极通背(即洪洞通背)、五猴通背等。其中东三省以五行通背拳流行最广。

关于通背拳的起源,传说不一。有人说是战国时代孙膑所传,显然是很牵强。近代流传于北京、天津一带的通背拳,是清末浙江人祁信所传,亦称老祁派。祁传其子,其子又改通背猿猴六合通背,后世也称此派为少祁派二十四式通臂两翼通臂流传于河北、天津一带。两者的技法、劲力、内容均相似,一般又兼飞通备劈挂拳。由于此两拳派的劲力、身法受劈挂拳影响较深,故有人将劈挂拳列为通背的一支,其实,劈挂拳应属另一系的拳种。少林通背拳系由通背拳和少林拳所组成,已失去通背拳的特点。五行通背拳传说由清末一韩姓道士所传,分金门、木门、水门、火门、土门五个阶段逐步练习,土门是最高阶段。

明末著名学者黄宗羲在《南雷集。王征南先生墓志铭》的六路歌诀中即有佑神通臂为最高的说法。其子黄百家为王征南先生的高足,在其《学箕初稿。王征南先生传》一文中,进一步为六路注释:通臂,长拳也,说明此拳远在明代就已有流传。

三十年代(1938年)日本人武田熙曾著有《通背拳法》一书,言称通背门拳术又叫白猿门,通背猿门,行门通背门为战国时,白猿者,所传,至今已有两千余年。山西洪洞县太极通背,则源于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年)。

山东省流行的五行通背拳,据拳谱记载,始创于清朝道光年间。浙江人祁信,因事避难,寄居于河北省固安县琉璃河尹府中,糊口谋生。一日尹、杜二家为争口岸之权,争执不休,直至拳棒相助,双方愈战愈烈。祁信为助尹方,手持长杆参战,即有数人围攻,祁舞动长杆,点到者便倒,器械碰上便脱手,真是兵器满天飞,伤者无其数!使尹方大获全胜。自此祁信威名大振,始有杆子祁之称,并就此立场授拳,广收弟子,称祁家门。其子祁太昌,学艺数年,武艺高强,与其父弟子交手均获胜,从此代父收徒传艺。

此后有老派、少派之分,老祁、少祁之别。老派祁信,动作大劈、大开、大捋、大挑,刚多柔少。少派以祁太昌为代表,动作细腻,以柔为主,刚柔相济,变化多样;摔、拍、穿、劈、钻五掌、及扑鼠等动作方法更显柔软灵活。

继后历代皆有传人,到了清末民初,此拳大为昌盛,好手辈出。河北、京津一带的张策、刘月亭、刘智和辽宁的修剑痴等均是近代通背拳名家。他们不仅继承了通背拳术,并且不断充实拳法内容,有所创新和发展,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代表人物,为通背拳的理论和技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诸城通背拳祖师为鲁斌修师傅,其为通背拳大师、通背拳第四代传人刘月亭的徒弟,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人占据东三省及华北京津,鲁斌修师傅既不想当汉奸投靠日本人,也不想追随国民党,遂南下山东,至诸城市枳沟镇西安村隐居,娶妻生女,授徒众多,生前立嫡传弟子(也是外孙女婿)朱健民为诸城派掌门人。鲁斌修老先生1984年作为山东省知名民间武术家参与山东省传统武术整理,江湖号称“铁臂神桩鲁”。朱健民师傅目前是诸城通背拳研究社社长,目前正开业收徒,名声远播。2010年其率徒弟、女儿参加第八届香港国际武术比赛,获得了3银两铜的优异成绩。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