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女读《小狗钱钱》的感悟
(2015-06-17 14:12:37)
标签:
感悟 |
分类: 中英文阅读 |
晚上睡前照例是要读几页书的,一周前,晶晶选了《小狗钱钱》。
这本书是去年12月份囤的,没想到现在她就让我读给她听了。
这本书讲了一个12岁的女孩吉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救助了一只受伤的小狗,并给它取名“钱钱”。没想到,钱钱居然是一位深藏不露的理财高手,它彻底改变了吉娅一家人的财富命运……
我感觉这本书更适合大一点的孩子,比如10岁以上的,但既然晶晶指定了这本书,我也不去否定她,或许她能听懂呢?或许她听不懂或听得没意思了,就会要求我换一本,不管怎么说,我就当是自己看看这本书吧。
于是在上周的某天晚上,我开始给她读了。这本书更像《富爸爸穷爸爸》的儿童版,以故事开始,所以开篇还是很引人入胜的,晶晶听得也很认真,遇到有趣的地方,她会乐得哈哈大笑。
我从晶晶一岁多第一次给她念书起就遵循了两个原则:正常的语速和原封不动地照本宣科。特别是那些纯文字的读物,绝不带儿童化或口语化的语言。迄今为止我还没听她说过她云里雾里听不懂我念的是什么。
有时候遇到生涩的词或绕口的句子我也怀疑她是否能听懂,会特意问她一下,她说能明白。有时候她也会主动问我书中不明白的内容,那大多是涉及到外国的长地名或人名或有关的背景内容。但之前念过的书大多以故事和小说为主,我想即使有个别地方不明白,但也不影响对整体故事的理解。
但这本书有点特别,它虽然是故事体的,但实际是一本金融读物。所以是需要边读边理解的,而且是环环相扣的,所以我并不抱太大希望能读几天。就像之前,她让我睡前给她读《草房子》,我们先从第一册《秃鹤其实不是鹤》开始,读了大约2/3的时候,她就换了另一本《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完后也没有再回到《草房子》,而是换了《丁丁历险记》,讲完《丁丁历险记》前三册,她说剩下的她自己看,就直接又换了这本。
第二章是“梦想储蓄罐和梦想相册”,钱钱让吉娅制作这两样东西。吉娅说她不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些?钱钱说:“有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完全明白这种方法为什么有效,也不必管它是怎样起作用的,关键是它有效。”吉娅说她只是有点好奇罢了。钱钱立刻说:“好奇是好的,但是绝不能让好奇阻碍你做事。太多的人做事犹豫不决,就是因为他们觉得没有完全弄懂这件事。真正付诸实践要比纯粹的思考有用多了”
当我读到这里时,晶晶打断了我。她说:就像我们运动会的项目‘撕名牌’一样,胡艺晗(她的同学)也不知道“撕名牌”是干什么的,但她马上就举手报了,最后还摔了一跤,第一个下场了。但我就想,撕名牌是什么?我也没玩过,也不会,所以我就没报,结果后来老师先教大家玩了,原来那么有趣,早知道我也直接先报了就好了。
听到她的这番话,我忍不住笑了。我没想到她能立马学以致用联想到自己身上,说明她还真是听明白了,我就又重复了一遍钱钱的最后一句话:真正付诸实践要比纯粹的思考有用多了。
前晚读到第四章“堂兄的挣钱之道”。吉娅的堂兄马塞尔给她讲了自己的挣钱之道之一:“我每星期还有三个下午在敬老院工作,敬老院每小时付给我10马克的工资,这样每个星期我又有了70~90马克的收入。最多的时候一个月可以挣到300马克。”吉娅很兴奋,但想了想又说:“可是我家附近没有敬老院……”马塞尔嘲弄地说:“你能不能不去想做不到的事情?你只需要去找合适的机会就够了。”
那天睡觉前,我对晶晶说:“你也可以学学吉娅。”晶晶马上说:“可我还没有12岁。”我马上用钱钱和马塞尔的话回她:“你又把注意力放在了做不到和没有的东西上面了。你只需要去找合适的机会就够了。”
我也只是顺嘴说说而已,对理财这件事,我也是初步打算十岁以后再让她逐步感受和实践的。结果……第二天,就是昨天……
下午手工兴趣课结束我接她回家,在跳上自行车后座后,她忽然对我说:“我想到了一个挣钱的方法。”“哦?”我马上饶有兴趣地竖起了耳朵。只听她说:“咱们家不是有羊毛吗?我可以教我们班小朋友做羊毛娃娃,第一次让她们免费做,如果谁有兴趣,我就办个兴趣班,然后就可以收她们的钱了。”我没想到她还能想出这个点子,而且还知道用小狗销售法,第一次免费体验。我对她大加赞美。哪怕现在没有实施,能有个想法也是好的呀。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5EN00SIGG.gi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