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心中的小星星》——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反思

(2012-02-29 13:25:40)
标签:

育儿

分类: 中英文阅读

从牛妈的博客里知道了这样一部电影,上网一搜索,立即出现了电影的在线视频,于是昨天花两个小时观看了这部电影。这是少有的笔触细腻、温情,能触碰到家长、教师(特别是已为人父母)心灵的一部佳作。不知国内是否引进过这部片子,若没有引进,实属一大遗憾。

 

《心中的小星星》是人口将近十二亿、电影年产量超过一千部的宝莱坞,2008年最重要的一部电影。这部电影不仅夺下「印度奥斯卡」FILMFARE电影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本等三项大奖,更代表印度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本片剧情描述一个总是赶不上功课,饱受家长、老师责骂,同学讥笑的小学三年级孩子,在爸妈的失望下,被送往寄宿学校就读,却幸运地在一位老师细心教导下,终于找回自信和自我的故事……

 

看似简单的剧情,但是从孩子、家长、教师三个角度看去,能带给我们很多对教育的反思。

 

主人公:8岁的三年级男孩伊夏

八岁的伊夏和这个年龄的所有男孩一样,活泼、淘气,对身边的一切充满了探知的兴趣,他的世界充满了鲜艳的色彩和奇妙幻想。他有丰沛不绝的想像力,喜欢借助色彩来展示他的奇思妙想。

 

但他却是所有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作业总是乱七八糟,考试总是不及格,课堂上总是走神发呆,回答问题总是答非所问。他也是父母眼中的捣蛋鬼——打架、贪玩、逆反、不务正业。

 

在学校被老师训斥、罚站,在家里被父母呵斥、唠叨是家常便饭。这样拖全班成绩后腿的学生是老师最不待见的,这样不好好学习、不听话的孩子也是家长最头疼的。

 

伊夏内心里也渴望好好学习、提高成绩,但他的世界里没有被认可、只有被否定;没有被倾听、只有被要求;没有平等交流、只有被动接受;没有精神和心灵的关爱、只有生活上的关心。

 

害怕挨老师骂和请家长,于是开始逃课,伊夏父母在震惊之余忍无可忍,决定将他送到一所以管教严格闻名的寄宿学校,冀望他能成为一个“乖小孩”。虽然父母平时严厉而唠叨,但在伊夏心里父母还是爱他的。但这次,他感觉彻底被抛弃了,于是他彻底封闭自己、不肯学习,变成一个“痴呆傻”了。

 

伊夏的家庭

爸爸

爸爸的文化背景和中国很相似。这个角色代表着如今事业有成、挣钱养家、不停忙碌的男人们。

 

爸爸这样的男人自身的成长中就是充满了压力、不被理解和尊重,他们的成功是用考试分数、竞争优胜者、工作所挣钱的多少来衡量的。他们一直生活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之中。所以,他们习得了这样的养育孩子的模式,并且,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成功的,所以,他们更加认可这样的教养模式。

 

伊夏爸爸教育孩子的理念是考试成绩“优秀”,比赛获得好名次,将来才好与别人竞争。学习不好就是因为懒惰、不用功。这是典型的现在很多家长的形象。

 

爸爸担心孩子将来没有好工作,所以要求孩子现在要有“好”的成绩和表现。我们很多父母都是这样想,也正在这样做,这样想和这样做并没有错。但出发点好,结果就会好吗?

 

爸爸不顾伊夏的具体情况,不认真研究孩子为什么这样——当然他每天早出晚归,忙工作,忙挣钱,也没时间和精力来研究这些,只能籍老师之口和成绩单说话。每次发生冲突爸爸从来不耐心听伊夏的诉说,伊夏充满灵性的图画从来没有引起爸爸的注意……爸爸根本不懂得自己的孩子内心需要什么。

 

爸爸是否该对伊夏有要求?答案是肯定的。没有父母不对孩子有期望和要求的。但伊夏爸爸对孩子的要求没有从孩子的自身情况出发,而是“社会是怎样的,你就要成为怎样的”,社会要求学生学好数理化,所以孩子就应该在这些学科考试优秀。伊夏爸爸的形象是我们身边大多数父母的写照。

 

如果我们每个父母都这样来要求孩子,那些天生就有文学天才、艺术天才、却没有数理天份的孩子永远也达不到父母的要求了,更不用说像伊夏这样患有“读写障碍”的孩子了。

妈妈

伊夏的妈妈对孩子缺乏智慧的爱,只是一种动物本能的爱——起早贪黑,一日三餐,关怀备至,苦口婆心。是一个缺乏知识的妈妈。

 

第一,妈妈对伊夏的情况处于无知状态。如果我们在爱孩子的时候,却对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状态根本不了解,那我们就不能够理解孩子在这个成长阶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行为和问题,我们就无法帮助到孩子。这个时候的伊夏需要的是妈妈强有力的保护之爱,而不需要妈妈对自己的心痛。当爱缺乏知识的支撑,爱便失去了力量,这样没有力量的爱,孩子是不需要的。所以,妈妈对孩子的心痛仅仅是妈妈对自己的宽慰罢了。

 

第二,因为缺乏知识,就没有办法说服爸爸不让伊夏到寄宿学校,也没有办法说服老师对伊夏采用与其它孩子不同的要求标准,更没有办法真正帮助到伊夏,妈妈最后选择了放弃保护孩子,只剩下心痛孩子了。

 

很多妈妈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处境与伊夏的妈妈非常相似。比如和丈夫养育孩子的观念冲突的时候,与老人养育孩子的观念冲突的时候,与幼儿园老师的教养观念冲突的时候等等,很多妈妈和伊夏妈妈一样,选择了放弃。不论是什么原因妈妈要放弃,放弃就是放弃了,也许妈妈会有很多理由来证明自己为什么要放弃,比如:老公很坚持、老人很难改变、无法改变幼儿园等等,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些理由并不能够让孩子不被放弃!

 

第三,伊夏妈妈很顺从伊夏的爸爸,没有独立的见解,更缺乏独立的教养孩子的理念。在影片中,伊夏的妈妈从来没有提出过自己的观点,无论是伊夏的哥哥网球比赛的时候,看着爸爸不满意哥哥表现而发怒的样子,看着哥哥因为失败而屈辱的样子,妈妈只想“这个时刻赶快过去吧”,而没有由衷地安慰自己的儿子,对儿子说:“妈妈认为你很棒,输赢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参与了!”让儿子感受妈妈的精神支持,也没有对伊夏爸爸说:“孩子比赛是为参与,孩子已经足以让我感到骄傲了,干吗崩着脸啊”等等之类的话。

 

当然伊夏妈妈也从不和伊夏沟通和交流,只是按照学校和社会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孩子。


哥哥

伊夏的哥哥是父母的骄傲,各科成绩常考第一名,也常常是父母拿来和伊夏做比较的对象。 但哥哥也并没有获得过幸福感,并没有多少快乐。因为他一直活在为争得父母的认同里。

 

爸爸似乎很爱他,陪他练球,但练球的目的是让孩子参加网球比赛时获得第一,而不是体验网球赛的快乐。

 

爸爸爱的是孩子的成绩,而不是孩子本身。孩子们会感受到父母因为他们的成就而获得关爱的多少,这样的爱是有条件的爱,有条件的爱就不是爱孩子本身。当孩子的内心没有获得无条件的爱,就会使孩子失去安全感、自尊、自爱和自信。

 

我们身边太多这样的父母,不自觉的会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较,要求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而不是让孩子按照上帝赋予的天性和才能成为独特的自己。

 

伊夏的学校

在我们的现实中,教书者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两类这样的工程师,我们来认识一下。

第一类“灵魂工程师”专门做破坏孩子心灵建构的事情,比如那些对伊夏破口大骂、打伊夏的教书者,那些在伊夏父母面前控诉伊夏的教书匠,那些让伊夏感觉恐惧的学校管理者。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孩子在学校是不是也常常碰到这类破坏孩子心灵建构的“工程师”呢?他们对孩子的评价往往总是负面的,他们破坏了孩子还处于幼芽阶段的自尊、自信。

 

他们只关心自己班级的成绩,要求的是标准、秩序,不要捣蛋、拖后腿,对不符合自己要求的孩子永远没有好脸色,他们当着孩子的父母一套脸色与说词,背着孩子的父母一套脸色与说词。他们自己就表里不一,他们缺乏自尊,变着戏法让孩子的父母送礼请吃,他们把做了不合他们要求的幼儿园孩子关进黑屋子……当他们做着这些事情的时候,他们美其名曰:“我们是为了孩子好!我们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啊!”

 

第二类工程师是像美术老师尼克这样的。尼克不仅是一位教书匠,更是一位优秀的灵魂工程师,既教给孩子知识,也帮助孩子构建自己的良好人格,让孩子们获得自尊、自信、自爱。

可悲的是,伊夏的爸爸妈妈认可了第一类,他们信任老师却不信任孩子,没有安静地听孩子的心声,伊夏觉得自己被父母遗弃,从心里遗弃了,所以,伊夏的眼睛再也看不到世界的美丽与多姿,心灵的眼睛闭上了,肉眼还能够看到什么?我们看到在寄宿学校的伊夏完全关闭了自己的心门,将自己麻木起来,这样就不会感觉到世界带给自己的伤害和痛,不再抗争、不再感受,做一具行尸走肉,与电影开始时候的伊夏判若两人。


回到现实中来,我们的父母也有很多认可第一类,认为老师这样是为了孩子好,最可悲的是当自己的孩子被关进黑屋子后,父母还给老师送钱,以此期望老师下次关照孩子。我们有没有想过这样的纵容只会让更多的孩子被关黑屋子!我们盲目地信任那些工程师,没有自己的教育主见,孩子的心声没有人能够听见,孩子的痛苦没有人能够感受,最后孩子会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痛苦。有的孩子像伊夏一样,用故意违反规则来表达;有的孩子用情绪不稳定来表达,时而发怒时而冲动;有的孩子表现出退缩行为。而我们却不知道为什么,还认为孩子是故意调皮捣蛋,进而更加严格地惩罚孩子。我们懂得关心孩子的吃喝拉撒,但我们不懂得孩子需要心灵的关怀,这样的关怀要做到需要父母的智慧!

 

尼克老师
尼克老师的出现是对传统教育的一个冲击。他的出场,用了孩子们极为喜欢的方式,第一面,就让孩子们都从内心接受了这个老师。但他的表现却引来了所有老师的侧目和讥讽。尼克老师面临的阻力是巨大的,来自于方方面面,但他依然坚持,并极具智慧地化解了阻力,因为他的内心是强大的。若国内出现尼克老师这样的出场,估计也要被说成疯子了,我们的社会多么悲哀啊!

假如学校没有尼克老师,伊夏会是怎样?现实中我们的孩子真有那么幸运吗?我们的孩子可能一生都遇不到尼克老师,如果我们做父母的不懂得如何帮助孩子建构健全的人格,保护孩子,为孩子的幸福努力,孩子还能够指望谁呢?!


 

伊夏爸爸的“爱”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需求为出发点的爱;伊夏妈妈的爱是没有智慧的爱;其它的老师对伊夏的爱是破坏伊夏人格的爱;尼克老师的爱是真爱,充满着教育智慧的爱,这样的爱才能够真正帮助孩子成长!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尼康老师充满智慧的爱是怎样的爱。

家访:

尼克:(伊夏)问题在哪里?

爸爸:当然是态度,对课业、对所有事情的态度,一直调皮捣蛋,一直难搞,一直不听话。

尼克:问题的症结?而不是行为表现。发烧了,为什么会发烧?

               ……

尼克:这是一个充满无情竞争的世界,大家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世界,大家都要好成绩,医学、工程、

      管理,什么都是,只要比别人差就是无法容忍的。 100分,95.5 ,95.6 ,95.7,只要比别人差就是

      可耻的。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分、才能跟梦想,大家都只死想着要如何让自己的手指脱颖而出,然后忙着

      修饰,让它们看起来更修长,如果哪天手指头断了,你们还要继续吗?

 

      如果喜欢竞争的话,去养赛马好啦,干嘛养小孩?(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4EN00SIGG.gif最喜欢这句。)

 

      强迫孩子去忍受自己追求野心的负担,真是比童工还惨。如果小孩无法承受这样的负担呢?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他们迟早会以自己的步调开始学习,一只手是以5只长短不同的手指结合出

      来的。

 

      关心是非常重要的,它拥有治疗的力量,是痛苦的慰藉。孩子觉得是被需要的。一个拥抱,无时无刻给

      他们一个充满爱的吻,让他们知道我在关心,“儿子,我爱你,如果你觉得害怕来找我。你出错了,

      失败了,又怎样?我都陪着你,不要怕。”一再保证,这就是关心。

 

      在所罗门岛,当原住民想要用森林的一部分来耕种,他们不会将树砍掉,他们只是在树的附近聚集,

      然后开始对着树,大声地辱骂,不用几天的时间,树就干枯了,它被自己摧毁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