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中新网: 题诗茱萸寺
 (2013-10-14 16:37:56)
	
			
					(2013-10-14 16:37:56)		| 标签: 一两风文化茱萸 | 分类: 两风诗歌 | 
茱萸寺(外一首)
 
一两风
 
一株古老的植物
在岁月的岩缝里
生长出久远的亲情
每当季节走到深处
她便在风中悄悄地红透
长成心疼的样子
每当羊群爬满山岗
她便在云朵里默默流出
摆出想家的姿势
 
一株植物
越过金戈铁马和彭祖的餐桌
在祈愿中插遍北魏的院落
一路尾随思念而来
在大洞山前扎根
成为药师佛的宝藏
 
九月九日
一座寺庙走到高处
思念的河流也涌到高处
辛苦的银杏长过头顶
唐朝的诗句在脚步中突然间醒来
喜鹊在跳跃的枝头
突然间熟识了那么多异乡的酒令
越过七月七日的爱情
我们听到天空的一声巨响
从心中传来
 
我想回家
 
母亲
我想回家
我想登在高处看看你
我知道你也在看我
我知道
在香案前的祈祷里
一定有我的名字
一定有你的祝福
 
母亲
此刻
香火烧红了满山的石榴
那么多的佛都在微笑
我在天空里触摸到的钟声
就是你轻声的低语
 
 
大洞山
 
还是在九月
天空看穿了你的心事
你依然安卧
如佛
那么多年了
嶙峋
依旧
 
矮的菊花和高的茱萸
轻的泉水和沉的石榴
所有的石头都在保守一个秘密
可是你还是不忍
留下了一个洞口
放置采药人的锄头
 
那些石头和流水的故事
越说越远
修路人在观音洞的黑暗里
与一块钟乳石对话
体会望穿千年秋水的回眸
滴水崖在坑坑洼洼里
渗出幸福的光泽
宝剑溪的水流缓缓地指向深处
一片竹叶石躺在路边
风舞动松针敲打山崖的沧桑
传来果实炸开的声响
 
报晓峰在最高处
引颈期待那些想家的孩子
还有一些种子散落在四处
一直等待着再一次赏赐归来的英雄
 
《徐州日报》2013年10月22日:
 
中新网记者特写:
 
贾汪第二届登高节开幕万人登高祈福
 
据悉,大洞山古称茱萸山,海拔361米为徐州第一高峰,因其99座山峰迭错相连,形似凤凰,俗称“凤凰山”。清晨,就有许多市民游客携家带口,登临大洞山,一边赏美,一边登山。他们中既有本地的市民,也有外地慕名而来的游客。
徐州民间工艺美术商会副会长郭贯男女士特意组织民间艺术家为贾汪登高节赶制了茱萸香囊,并加入预防感冒、驱除蚊虫的中草药。郭贯男说:“徐州的香包渊源流长,佩戴茱萸香囊也是庆祝重阳节方式之一,重阳节又是老人节,我们特意在上面缝上福和寿字,含有‘福海寿山’之意,为全天下老人祈福。”家住徐州市区的李凌女士,专门邀朋呼友来到美丽的大洞山采风,丰富创作素材,感受自然灵气,希望能像诗佛王维那样写出好的文章。
大洞山特产中草药茱萸,当地民间有云:彭祖高寿八百八,采摘药枣洞山崖,始皇日夜盼长生,三求仙药到古彭。诗中提到的药枣便是茱萸,常用此剂,健脾养气,内调机理,益寿延年。
据介绍,唐开元十年秋,诗佛王维由济宁造访大洞山,登临茱萸寺,拜访挚友觉真和尚。恰逢九九重阳,在寺院山门前和登高的游客共食茱萸粥、同饮茱萸茶。看到游人香客插茱萸挂香囊,王维又不禁愁绪飘飞,吟出千古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后被广为传颂。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