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2/mw690/55891a4fgdb3f391f0e5b&690
寻找诗歌的美和向上的力量
一两风
作者简介:一两风,原名曹伟。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徐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工程师,诗人,作家。著有诗集《我想爬上冬天的大树》。
回归平凡——鸡蛋的是是非非
上世纪某个年代,诗歌成为一种的潮流和近乎神圣的精神趋向,狂热得程度不是现在的青年能够想象。她,像卷在烙馍里的馓子,谁都想咬上一口,那种舒服的柔软里夹带着咯吱咯吱的脆响,还有小麦和豆油腾烙、油炸后原滋原味掉渣的香,给人一种上瘾的感觉。不是徐州人,你还真是不明白。
风华过后的今天,诗歌就像炒鸡蛋,静静地放在那里,喜欢不喜欢,她以一种自然独立的姿态回归现实。借一句流行语,姐就是那盘菜,管你爱不爱。你想要,就接受她,不需要就可以不做选择。这些观点曾经收到一些诗人的争议,一些人说我拿诗歌当噱头讨巧。我也像一只沉默的鸡蛋一般不做争论,因为鸡蛋就是鸡蛋,吃与不吃,丝毫不能改变她的营养成分。
其实,能够避开纷扰与浮躁,静静地独立,是诗歌的好处,也正是诗歌的妙处,因为她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展示真我,站起来行走于人间百味。有人说,好诗歌是对一个时代的现实生活状况的深度把握和对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追求的审美洞察,是从诗人的心灵深处自然流淌出来的真诚关爱。我很赞同,只有诗人爱社会、爱生活甚于爱自己,那么诗歌才能爱社会、爱生活,走出自娱自乐的小圈子(当然不是说那样不是诗歌)。这就要求诗人是独立的,是可以作为一个自然人能够良好地生存于社会之上,基本具备自食其力的能力,不至于时时琢磨着清高、厌世、排斥、逃避或是自杀。另外,诗人还要深入到普通民众的具体生活中,挖掘隐藏在日常生活表象下的精神潜流,多出好作品才是使命。一个作家说得很好,“要在涌动的生活潮流中追寻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走向,探求一个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呈现出来的内在情绪。”这种思想是我所佩服的,但它不是普通百姓容易理解的专业语言。我还是做个不恰当的比喻吧,就是说——
母鸡健康快乐,经常俯下身子、低下头到草地里寻觅,多啄几条虫子,这样才能够出好鸡蛋,才能卖好价钱。鸡蛋好,胃口就好,吃的人当然喜欢。
策划美丽——诗人的优雅转身
当电视上成段成段华丽的广告语代替了叫嚣的呼喊与枯燥的动画和字幕,当大街上宣传单中言辞不俗地营造着磁力与魅力的氛围,我对朋友说,这个可以叫做诗的,真的可以叫做很好的诗的。
那些广告策划案,极有可能出自一个诗人之手,或者那个策划就是一个诗人。我所知道的很多文人骚客都离职、跳槽,或是自己注册广告公司,或是当了策划,打起了买脑赚钱的主意,并且大多混得风生水起,有滋有味。诗人本来就不缺灵感,做策划文案,一金点子可是会带来无法估计的经济效益啊。
彭城书院汉风院长曾经称赞洋河蓝色经典广告词,“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比海更高远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博大的是男人的情怀。”他说,端起酒杯,先问问你有男人的情怀吗?有,就喝;没有,就放下。道是真符合徐州人的脾气,我想徐州话就是:有种,就干了。网上一查,这是由雨果的诗改编而来的。原句是:“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策划者深刻地理解了诗歌的含义,配以海洋、天空、美女、男人与酒杯的画面,切换之间尽显广阔博大,让你跃跃欲试,不得不想畅饮一杯而后快。
诗歌之美,贵在融入。策划者在短短的字里行间或引经据典,或自我创作,无不是在将来源于生活的成果再融入与生活。如同冰来源于水,再投入与水中,我们站在河边的人黯然惊叹。因为她与这条河流之不同,之醒目,之通透,是为好奇。成功的策划,能够恰如其分地愉悦人们的感官视觉,勾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商家自然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溢。为美,唯美,而慷慨解囊,这也是诗歌价值的最大体现。这也是策划者以一颗爱美之心在诗歌与现实、生活与文字之间的完美穿越。
朗诵激情——诗人的精神家园
一直以来,诗朗诵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为大家喜闻乐见。那种现场语言和肢体的交流,那种背景音乐和舞台画面的三维享受,是朗诵者演绎激情、展示魅力的绝佳机会,也是诗歌和观众最好的思想交流和碰撞。虽然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的眼中就有一千种对诗歌的理解,但美的欣赏与感受总会产生共同的快乐。
我在新浪博客里认识一位网络朗诵家聊聊,他策划、导演过几十场并参加过几百场朗诵晚会,还获得过金话筒奖。这老头嗓子极好,人缘也好,朗诵界和诗歌界都享有名气。我浏览过他的博客就离开了,没想到半个月后,他给我的诗歌《我想爬上冬天的大树》做了诗朗诵的视频,并放到网上,获得很大的好评。感激不已的我,联系后才知道,老人家原名沙爱民,竟是徐州老乡,并且大多时间居住在徐州。沙老师原在某研究所工作,退休后,热衷于朗诵交流,活跃在网络时空,熟练掌握视频音频制作软件,经常以制作朗诵视频为乐。他善于从一字一顿的诗行里感知诗人的喜怒哀乐,乐于从平面呆板的文字里烹制出立体感官的视听大餐。去年11月,美国《常青藤》诗刊主编姚园出版的诗歌DVD《流淌在时光之外》就是他鼎力专题朗诵的集成。他认为,对于诗歌,你要真心走近她,当成你自己,有触动,有共鸣,才能懂,沉入其中地喜欢。
聊聊老师现在是春之韵朗诵艺术团团长,深邃的眼神、激情的朗诵,除了网络之外,还乐呵呵地奔忙与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彭城书院、作家协会等高校和社会团体,感动着身边的许多朋友。我偶尔约他小酌,只为聊聊家常,感受那一份融入人间烟火又超然洒脱的灵犀触动。因为他就是那个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人。如果我种下的是玫瑰的话,我不愿她烂在手里。
坚持向上——诗人的灵魂空间
有人说,创造一个纯粹诗的空间,彰显诗的纯粹。我不知道什么诗的纯粹,也许是干净独我的个人空间,一个心灵追求的极致所在。当下,当物质欲望的海岸熙熙攘攘之时,如何有纯粹诗的空间。作为会写字的国人是否可以将目光去关注那些即将失去的伦理道德和精神家园。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文化匮乏于时代之步伐,信仰缺失于权钱之间,爱心蒙垢于红尘车马,善念躲避于市井田间,仁义混迹于江湖道义,廉耻抛却以露露为欢,置身事外者或可移民国外,我等何处有纯粹可言。
3月16日,徐州市作家协会组织了一个徐州作家世界行沙龙,旅欧作家田崇雪教授分享了欧洲的种种快乐的学习和生活经历。环境好,新鲜的空气,蓝天,草地,河流。人文好,保护良好的历史建筑,街道,博物馆。氛围好,可以跪下来帮你到沙发下面找东西的义工大妈,还有满大街处处弥漫着繁华绚丽过后的从容和平凡。一切是多么地美好啊,可惜都是别人的土地。那么我们呢,我们的精英为什么不能去引领?我们的学者为什么不能去奔走?我们的作家为什么不去关注?我们的媒体为什么不能去导向?不,我们正在做,或者一直在努力,一切都在慢慢地改变。
徐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诗人管一,他在某民政局负责结婚离婚的登记工作。因为工作原因,经常面对很多家庭离异的悲欢离合。他说,看着父母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小孩一边扭头看看爸爸,一边又转过头望望妈妈,那种清澈的眼眸里无助的眼神,多少次让他的心都碎了。于是,他拿起笔写了大量的关于离婚题材的诗歌,开创了一个先河,成为全国离婚诗歌系列创作第一人。他的诗歌,针砭时弊,揭露现实,引人深思,生生地感动了不少红尘男女,提醒人们珍惜爱情、关爱家庭、慎重婚姻。
我们已经欣喜地看到诗歌已经进入北京地铁、杭州公交等公共场所,徐州市近年来一直在创建诗词之市。一个人在行动,一个群体在行动,接着就是大家都在行动,这就是文字的力量。诗歌作为最简练的艺术表现形式,关注百姓生活之冷暖,关爱弱势群体之酸甜,对真的肯定,对善的弘扬,对美的向往,对理想的追寻,对自我的超越,对人格尊严的尊重,最能够获得读者的共鸣。如果你有一双尊重理解的手,那么请你在键盘上敲击的同时,也请你做生活中的敲击者。因为,美丽的生活需要你,我的诗人,我的朋友。
2013年4月20日第14期《彭城周末》P10页《周末·观点汇》专版
http://epaper.cnxz.com.cn/pczm/html/2013-04/20/content_136574.htm
http://s15/mw690/55891a4fgdb3f38be5abe&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