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汇金增持打酱油股票 |
分类: 股市探索 |
端午节后A股开盘大跌,汇金公司第5次增持略显意外,但汇金斥1.08亿分别于6月13日和14日在二级市场增持新华保险和光大银行,很难说什么大动作,更谈不上什么巨资吧?!到是有点“仓促”和“功利”味道。
这次大跌的因素基本上属于事先明确的:全球金融股市,特别是新兴市场下跌是早就意料内的,而国内因素中的经济数据平淡也是明摆着的,而国内新股IPO的开闸更是早有预期和必然的。
况且,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汇金公司)即使作为战略投资者、超级主力的国家队,也毕竟是证券市场中的投资者,对投资也是要看时、看势和选股的,这从历次汇金增持时机和目标可见一斑:
1、第一次增持:2008年9月18日汇金公司公布将增持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三大银行A股。
背景是A股已经从6124高点回落到了1802低点,调整幅度高达
-70.57%,回落周期230个交易日;
当天上证指数暴涨9.45%,千余只股票涨停,但仅是短暂上升,之后市场开始最后一轮杀跌,其实只不过是市场主力的最后诱空,仅1个月后(10月底)跌到1664点大底,开始了翻倍的上涨。
第一次汇金增持可以说是战略性的,选时和选股都相当到位,火候把握的令人称道。
2、第二次增持:2009年10月11日汇金公司已经分别增持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3007.35万股、1613.92万股以及512.6万股,并且许诺在以后12个月将继续增持三大行股份。
背景是A股从3478高点回落到了2712区域(最低2639),调整幅度
-22%(最大-24%),回落周期43个交易日;
公布后大盘不愠不火,只不过在此后一月内大盘反弹至3300多点,涨幅不过20%。
第二次汇金增持恐怕更象是解围,是替市场中超级大主力解围,可说是投机性的,只不过是尽量延长了A股在区域高点的时间,或者说是给了足够长的出货时间,当然结局是让大多数中小散户套在了相对高位了。
3、第三次增持:2011年10月10日汇金公司宣布在二级市场自主购入工、农、中、建四行股票,并从当日起开始有关市场操作。
背景是A股从波段高点3186(行情最高34787)回落到了2338区域,调整幅度
-26.62%(最大-32.77%),回落周期221个交易日;
公布后大盘有3%多的冲高,其后再次回落才走出一轮短暂反弹行情,高点至2510,涨幅不过7.3%;之后一路下探到2132点。
第三次汇金增持更多的是战术性的,不过是将延缓了下跌行情,只是给了大调整市场中短暂的喘息的机会。
4、第四次增持:2012年10月10日汇金公司宣布当日起在二级市场自主购入工、农、中、建四行股票。
背景是A股从波段高点2478回落到了1999区域,调整幅度
-19.33%,回落周期150个交易日;
公布后大盘有似乎并不为所动,仅做了多日的横盘,随后大盘在经历两个月探底1949之后,迎来一波银行股领涨的行情,摸到了2444高点,涨幅25.4%,但市场中以创业板为主的小盘题材行情波澜壮阔。
第四次汇金增持也只能说是战术性的,似乎在延缓了下跌行情,也只是给了大调整市场中短暂的喘息的机会,特别是给A股抽血式新股扩容以短暂的修养生息。
5、第五次增持:2013年6月14日新华保险和光大银行发布公告,汇金公司分别增持两家公司206万股和2204万股,共注入资金超过一亿,并且拟继续增持。
背景是A股从波段高点2444回落到了2126,调整幅度
-13%;回落周期74个交易日;
注意几个细节:
①上证指数从高点回落仅-13%;而且自相对波段高点回落周期只有74个交易日,是历次增持中较短的;
②这次的增持数量和金额都不能说大,更谈不上什么巨大、巨资;
③这次第五次汇金增持的目标个股仅是新华保险和光大银行,皆非市场重量主流品种,都属于相对盘小;前面历次增持都是以工、农、中、建四行股票。
当然,这次汇金的增持品种中光大银行恐怕更多的是为了其在香港的新股IPO,恐怕更多的是无奈的护盘护价吧;而选择增持新华保险则有点不沦不类,其在保险类公司中的地位和人气恐怕都只能是个配角吧,除了盘小些,呵呵;当然,汇金原本就是新华保险大股东是个重要因素,但作为战略投资者的战略举措,仅仅这个因素就未免太小家子气……
纯属个人感觉:这次的增持选择的时机和个股似乎不大象是战略投资,而有点投机的功利味道,似乎明里直接冲着新股IPO的,起码增持光大银行似乎是为了其后在香港的发行;说得娱乐化一点,这次增持没有多少战略意味,也似乎没有多少战术味道,更象是游资,只选择盘子轻品种,而且是自家的品种(新华保险)。
有点打酱油的味道,呵呵!
纯属娱乐!
说笑紧说笑,当然,作为国家队的战略投资者,其每次增持有其特定的意义和目的,其后还是看市场的演变和结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