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参产业及公司的调查

(2013-02-27 13:01:11)
标签:

人参

益盛药业

紫鑫药业

分类: 个人关注股票

提示寻找合适自己的投资投机长线目标很不容易,在A股中更不容易,因为多数“正规”调研报告更象是国内的广告,很多时候要靠自己。而发现目标后是要通过自己去调查采证的,但有时候的结果却未必能如原先预期,但起码自己心中有了个数吧……这里就将其中一个写了个总结!

人参产业及公司的调查

一、人参的稀缺性

1、人参的珍稀药用价值和国际化

目前,由于过度的采挖和森林的破坏,野生人参仅少量分布在中国长白山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和朝鲜野生人参基本绝迹。人参主要产区分布在亚洲大陆东部中高纬度的地带,北纬35°(日本岛根)至北纬42°(中国吉林省抚松县)。世界上人参主要有4个栽培带,中国、朝鲜半岛、日本、俄罗斯。

人参作为名贵的中药材和高级滋补品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应用历史,被誉为“百草之王”。中医学典籍屡有记载如“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经养胃”且能安神益智、延年益寿;现代研究证明人参具有抗疲劳、提高人体抵抗力、增强智力、美容养颜等功效。国际上,中、日、德、奥、英、法等许多国家的药典都收录了人参定性的内容。

按照人参的品质状况和产地及生长环境的不同,可以把人参分为野山参、园参、高丽参三个品种。

2、人参种植条件苛刻、生长周期长

人参种植土壤条件苛刻,需要砍伐森林,在腐土上种植,近两年国家对砍伐森林控制的非常严格,因此产地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一般人参种下之后要等5-6年才有产品,6年水参亩产量在800公斤左右,可加工250-300公斤干货。

红参是人参加工后的一类成品参,是东北特产“三宝”之首。具有大补元气,益血,养心安神的作用。农田栽参根据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技术,如韩国、日本、朝鲜把培育红参和生晒参分开,培育红参必须6 年。

人工种植人参最佳收割季为6~7年。

二、我国人参市场现状

1、人参近年来产量持续下降?

我国东北三省是人参主产区,自2001年后受到国家保持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的退参还林政策,人参栽培总面积呈逐年下降之势;虽然已经开始实施农田栽参和林下种参,但人参产量近年持续下降。

近几年吉林省实施开展了人参产业振兴政策,从2008年开始严控人参种植面积,并进一步提升人参规范化种植及精深加工的比例。

①是人参种植面积逐年大幅下滑。据有关媒体报道,我国作为主要人参产地,从2005年至今连续7年人参种植面积减少,每年以8%-9%的速度递减,2005年为1333 hm2,2008年下降至700 hm2,2010年又降至550 hm2,2011年已降至500 hm2;

 

表1:  东北三省人参种植面积统计
    年份     种植面积( hm2 )    同比(%)
    2000          2000   
    2001          1800             -9
    2002          1600             -8.9
    2003          1467             -9.2
    2004          1400             -9.5
    2005          1333             -9.5
    2006          1067             -8
    2007           867             -8.12
    2008           700             -8.1
    2009           600             -8.5
    2010           550             -9.1
    2011           500             -9.1

 

②是林政部门严格控制种参用地,特殊用户需缴纳高额费用,参农承担不起,许多参农纷纷弃种;

③是农村多数青壮年去城里打工,家中留下妻儿老小无力种参;

④是人参生产周期长达6年以上(有些品种10年左右),投入大、见效慢、风险高、效益低,因此许多参农纷纷转行;

⑤是人参不能重茬连作,种过人参的土地不能再种任何作物,所以土地(山地、林地)承包人不愿意将土地转租给参农种参,参农无地种参,种植面积递减。

据东北人参产地面积调查,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人参种植面积逐年减少,按人参生产周期6年计算,2012年人参产新量是2007年栽培的867 hm2,较上一个生产年度2006年栽培的1067 hm2减少200 hm2,产量也将从2200吨下降至2000吨以下。

表2:  我国人参产量统计
    年份     人参产量(t)    同比(%)
    2001          8000            
    2002          7500             -9.4
    2003          7000             -9.3
    2004          5500             -7.9
    2005          4500             -8.2
    2006          4000             -8.9
    2007          3000             -7.5
    2008          2900             -9.6
    2009          2700             -9.3
    2010          2400             -8.8
    2011          2200             -9.2
    2012          2000

2、人参需求旺盛,供需缺口持续增加

由于人参药用价值很高及其特殊疗效,已成为国内外两个市场的“主流产品”之一,不但畅销国内市场,而且还是我国创汇重点商品之一。随着人参深加工、精加工发展以及中草药的国际化,人参需求日盛。

 

表3:  我国人参市场需求量
    年份    需求量(t)同比增幅(%) 出口量  同比(%)
    2004      3500                     2300    
    2005      4200         20          2500      9
    2006      4500                  3000     20
    2007      5000         11          3200      7
    2008      5200                  3300      3
    2009      5500          5.7        3500      6
    2010      6000          9.1        3700      5.7
    2011      6500          8.3        3900      5.4
    2012

 

表4:  我国人参市场供需缺口
    年份    供给量(t)  需求量(t)  缺口量(t)
    2006      4000         4500         500   
    2007      3000         5000        2000
    2008      2900         5200        2300
    2009      2700         5500        2800
    2010      2400         6000        3600
    2011      2200         6500        4300
    2012

 

3、人参近年市场价格持续攀升

人参产业及公司的调查

 

三、国内人参产业现状

1、我国人参产销状况

有关数字显示,全球人参市场每年总产量约1万吨,其中我国年产量在7000吨左右,占全球的70%以上,吉林省人参产量占全国的70%-80%。世界人参总产值约500亿元,但中国只占16亿元,不到世界总产值的4%。我国人参的产量与产值相差20多倍。我国的人参出口基本以生药原料为主,人参皂苷等提取物原料出口近年来有较大发展,但是其它制品的出口只占很小份额。

尽管中国是主产国,而且在人参资源多样性上远远高于其他国家(例如中国人参生态类型达到7个,包括大马牙、二马牙、圆膀、圆芦等,韩国目前只有1个,即大地种植的高丽参),然而,中国人参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产值份额却极其微小。如2007年全世界人参总产值达500亿元,而中国的生产总值只有16亿元,产值份额不足4%。

注:在中国一斤80块钱的人参水参(鲜参)出口到国外,经过加工、包装后再卖回来,可以卖到1.7万-3万块。在北京的一家国外知名人参专卖店里,600克的6年生人参卖到7万多人民币,一般的人参也都在三四千块钱,而在中国,2011年人参的收购价格平均为90块/公斤。

吉林省是世界人参的主产区,产量分别占全国的80%和世界的70%。吉林省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我国栽培人参的主产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参产地。

2、我国人参种植发展概述

目前,我国人参种植模式是参农模拟山参生长的生态条件,从历史延续至今的传统人参生产方式即伐林栽参、参后还林。其特点为便于选择适于人参生长的土壤,不用改良土壤就可以直接利用,又可以就地取材解决生产用料。我国栽参技术虽然成熟,但始终未脱离几百年来“伐林栽参”的模式,尚未全面实施人参种植GAP管理,优质无公害规范化栽培技术普及应用率和规范化加工技术普及应用率较低。

我国人参产业发展对策:实施农田栽参和林下仿生态种参。农田栽参,才是解决人参原料供应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其实我国人参与高丽参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是产业科技创新的差距。

四、国内人参产业变局

1、我国人参产业:

中国虽然头顶世界人参产量第一大国桂冠,数十年来人参产业发展之路却异常坎坷。我国人参产业处于全球人参产业最低层,产量产值严重不匹配,格局堪比此前我国稀土行业的境遇。

①产业之困:80%的世界产量,4%的产值

吉林省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我国栽培人参的主产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参产地。有关数字显示,全球人参市场每年总产量约1万吨,其中我国年产量在7000吨左右,占全球的70%-80%,吉林省人参产量占全国的70%-80%。如2007年全世界人参总产值达500亿元,而中国的生产总值只有16亿元,产值份额不足4%。

经测算,韩国高丽参的栽培面积、总产量仅为吉林人参的30%,总产值却为吉林人参总产值的20倍。仅是韩国正官庄(韩国高丽参的品牌老字号),去年收入就达到120亿元人民币。反观中国,与人参有关的企业约5000多家,效益却不足正官庄的1/10。

更深层的原因是长期缺乏统一管理与指导。中国人参从种植、收获、加工到销售,没有行业标准,没有行业协会。现在参农组织化程度还是很低,一些参农合作社刚刚成立,比较松散,起的作用较小。由于各种原因,参农之间会出现互相压价的恶性竞争。在国家层面,政策扶持不到位,药食没有完成同源。从企业来讲,没有成体系的知名品牌产品,也没有成型的生产体系。

②参农之困:种植成本高,风险大

我国多年来人参种植业略有盈余的状态,产业低迷,损害最大的是位于产业链下游的参农。经测算,人参的最低价格出现在1992年前后,当时鲜参2-3元/斤。最近20多年来,鲜参收购价格虽然偶有抬头,但均昙花一现,参价一直在低谷中徘徊。即使2010年人参价格上涨了一倍多,参农仍然没有赚到什么钱。

原因何在?现在种一公顷人参,最便宜的(自己有种源)也得需要40万元以上,其中土地租金30万元,可供使用4年。整地、买遮阳材料、做床一共得大约10万元。这是第一次栽种,移栽以后,换地还得再加30万元的土地钱,总共需要70万元。这些还不包括劳工费。如果自己没有种源的,买籽买苗还需要30万元左右。所以种植6年生人参的成本至少需要70万元到100万元。

而按照每公顷产人参2.5-3万斤算,要卖到35元一斤,每公顷才能达到100万元,如果加上贷款利息,目前的参价也只能维持保本,即使有利润也非常低。而这样略有盈余的状态,除了辛勤耕作、精心呵护之外,还得祈求老天爷风调雨顺,否则一次自然灾害就足以毁灭6年的苦心经营,血本无归。

③企业之困:资源多,品牌弱

我国人参产业化程度低、品牌竞争力弱,仍然是制约着我国人参产业发展的瓶颈。在品牌方面,尽管吉林长白山区的人参名声响,但是却没有什么能在国际上进行抗衡的大品牌。在加工、包装等方面均落后。目前进入人参领域的企业虽然不少,但仍然处于整合初期。

有统计显示,我国有近2万家企业从事人参种植、加工和贸易,小而散,大品牌骨干企业缺失致使相当一部分企业只能依附于外资企业或强势品牌。

人参产业及公司的调查

2010年以来我国人参产业总产值增至206亿元,人参产业上下游呈现出转好的态势,这多少激活了颓靡已久的中国人参产业。

中国人参产业踏上了振兴之路,却让另一个国家充满忧虑——资料显示,2010年中国人参市场的价格上涨,直接导致韩国从中国进口人参的成本增长了3倍。

 

2、我国人参产业升级及转型

吉林省已经将人参产业确立为特色资源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年9月吉林省组织实施“科技人参工程”(简称“920工程”),根据吉林省的产业战略规划,2012年参业产值实现200亿元,参农收入年均增长20%;2015年参业产值实现400亿元,参农收入比2012年翻一番;2020年,参业产值实现1000亿元。要求产业内企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将改变以往企业小而散的局面,促进人参产业做大做强。

2011年卫生部正式批准吉林省开展人参“药食同源”试点工作,首次批准了“人参可以用于食品”的规定,更是大幅度拓宽了人参产业的市场空间。

吉林省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树立“长白山人参”品牌,组织实施“吉林人参振兴工程”,启动相关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在政府的推动下,企业也在加强研发力度。

2011年5月在荷兰海牙通过与韩国等其他4个国家激烈竞争,我国最终获得了“人参种子种苗国际标准”的制定权,此次人参种子种苗的制定权对我国人参产业在国际市场上有了新一轮亮相,同时也宣布了我国人参产业的转型升级。2011年2月,我国首次成功地完成了人参基因组框架图谱的制作,这将为人参产业提供技术保障,为开发人参新药和“药食同源”新产品,加快人参产业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科技支撑。这标志着吉林人参正在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

吉林省2010年人参转向资金落实2000万元用于支持项目44个;2011年省财政列支专项资金3500万元重点扶持46个项目。一些投资近亿元的人参精深加工项目也在陆续签约,全省人参产业呈现出一个持续向好、强劲发展势头。目前吉林省正在积极开展人参进入食品试点工作,该项试点完成后人参食品精深加工业将有巨大的发展。

五、2013年我国人参产销预测分析

依据历年人参市场走势,国内外市场需求和人参产地栽培面积以及全国药市整体大盘的趋势,对2013年东北人参市场产销预测将是:产量持续减少,库存十分薄弱,市场需求增加,供需缺口扩大,价格继续上涨,后市走势坚挺。

主要依据是:

1、产量继续减少。据东北人参产地面积调查,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人参种植面积逐年减少,按人参生产周期6年计算,2012年人参产新量是2007年栽培的867 hm2,较上一个生产年度2006年栽培的1067 hm2减少200 hm2,产量也将从2200吨下降至2000吨以下。而2013年人参产新量是2008年栽培的700 hm2,较上一个生产年度2007年栽培的867 hm2减少167 hm2,产量也将从2000吨下降至1600吨左右。

2、库存十分薄弱。人参产量逐年下降,产不足需,为满足市场需求各地都在“吃库存”,致使库存逐年减少。据初步调查,东北三省产地和安徽、河北、成都等药市的人参库存消化过快,清仓见底,造成东北人参产地加工企业外省药市“倒流”采购人参,由此可见库存之空虚。

3、市场需求增加。由于人参的药用价值及其特殊疗效,已成为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强势品种”,市场用量呈逐年增加之势。据有关媒体报道,市场用量2007年约5000吨,2010年增加至6000吨,2011年再增加至6500吨,预计2012年、2013年都将增不可攀加至7000吨以上。

4、供需缺口扩大。人参市场呈现“两极分化”之势,一方面人参产量逐年减少;另一方面市场用量逐年增加。供需关系的一增一减,供需矛盾加深,供需缺口逐年扩大。有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市场缺口500吨,2009年缺口扩大至2800吨,2011年缺口继续增加至4300吨左右,预测2012年和2013年缺口将增至4500吨以上。

5、价格继续上涨。人参产量减少,供需缺口扩大,产地无大货供给,库存十分薄弱,后继乏力,全国物价、工值大幅上涨,导致种参成本连年增加,将不可避免的导致人参价格的“水涨船高”。可以预见,2012年和2013年各类人参价格将在2011年价位上继续上涨,涨幅至少在15%左右,甚至更高,同时一些品种不排除价格暴涨的预期。

6、人参后市坚挺。

综上所述,人参供需矛盾尖锐,短期内难以缓解,行情继续上涨不可逆转,人参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后市坚挺走强将是不争的事实。

 

附:部分资料和数据来源

注1:《人参市场面面观_2005_2010年人参走势点评及未来行情预测》( http://www.docin.com/p-391153568.html

注2:《人参产量萎缩行情节节攀升_来自东北人参市场的调查报告》(
   
http://www.doc88.com/p-586326728425.html

 

 

 

相关的公司

一、益盛药业(002566):深耕全产业链,掘金高品质人参

1、概述:公司专注于人参全产业链的贯穿和发展,预计未来在上中下游可能全面开花,做为非林地栽参项目龙头企业,该项目将在2013年进入收获期且具有时间和技术壁垒,预计将成为公司未来一个重要且持续的收入利润贡献点。同时,作为吉林省全省的人参产业升级的25家重点企业之一,预计公司2012年或2013年可能积极参与到人参产业链下游产品开发及扩展的项目中,人参产业处于全面变革和产品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公司作为产业链发展完善的优质企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2、重要看点:非林地栽参扩建项目

①背景:尽管证监会发审委认为农田种植人参的投资周期过长、风险过大,而拒绝了益盛药业在2009年的IPO募投计划,但这并没影响益盛药业在农田种植人参项目上的执着。2011年8月,二次过会才得以上市的益盛药业,动用超募资金再次投向农田种植人参项目,种植的面积从2009年IPO计划募投的6000多亩增加到了12000亩,而投资金额也从9000多万元增加到2亿元。

②内容:拟使用4.23亿元超募资金用于投资新建“非林地栽参扩建项目”及“人参饮片加工项目”。其中,非林地栽参扩建项目计划投资2.07亿元,建设人参种植基地1.2万亩,有机肥生产车间1万平方米。建成后可年产鲜人参1632吨,有机肥1.4万吨。该项目建设投资1.89亿元,建设期限从2011年6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

③状况:农田种参已有2000亩

事实上,益盛药业早在2007年时就开始启动非林地人参种植项目,2008年公司在当地承包农户耕地种植150亩人参,按计划,这批人参将在2013年秋天进入收获期。2012年5月21日华夏时报记者在吉林省集安市的双岔村和板岔村找到这片最早种植的人参,而根据种植棚上的标识显示,在这片种植区上,益盛药业在2009年至2011年每年都在种植。按照公司此前对外披露的数据,2009年公司又种植了438亩,2010年种植了810亩,2011年种植了600亩,目前总计种植了近2000亩。而此后,公司计划在2017年之前再种植11400亩,届时种植总面积将达到13400亩,若按每一茬人参需要6年的种植周期和1年的土地整理期计算的话,以7年为周期,公司计划每年可收获1900亩的人参。

④公司的农田种参是租用当地土地并雇佣当地参农进行“自己种植”,那么所种人参收获后属于公司,不存在收购的问题;这与其它公司不一样。

3、人参饮片加工项目计划投资2.16亿元。益盛药业拟自建扩大销售网络,启动千镇千店工程构建终端网络。

益盛药业主要围绕参类原材料从事中成药的研发、生产与销售,通过实施上述两大人参项目,公司向产业中上游大力拓展,不仅可延伸和进一步完善公司主营业务产业链,而且可以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人参深加工及精加工系列产品,形成中成药制剂、人参精深加工两条产业主线。

问题:益盛药业目前在农田种植人参上最大的不确定性是能否达到产量预期,这将直接决定益盛药业在这一巨额投入项目上能否盈利。公司目前的种植人参规模并不大,由于人参种植的长周期也决定了回报不可能短期体现。

附注:可以参见一位朋友(淘股吧, macroliu )的亲身调研《 关于中国人参产业的最新调研小结》( http://www.taoguba.com.cn/Article/679071/1

也就是新浪博客中的( 刘宏 ),其调研帖《关于中国人参产业的最新调研小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9969c301016ff5.html

 

二、紫鑫药业(002118):拥有政府支持和技术储备优势

从规模上来看,紫鑫药业目前人参规模远远高于益盛药业,且人参已经成为紫鑫药业重要利润来源。人参奇货可居的趋势依旧明确,产业复苏脉络日渐清晰,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将享受更多的溢价。

野山参全国一年可能出来不到多少棵;紫鑫药业的6000亩林地参,但其品质和量是个问号;更多的是公司直接收参。

紫鑫药业2012年报收入锐减背后可能是人参价格暴涨引发囤积潮

事实上,就在紫鑫药业去年销售收入预期下滑55%的同时,值得注意的一个数据是,公司账面上的存货却在急剧增长,仅去年前三季度就同比增幅达到52.6%。在公司2011年的三季度资产负债表当中,存货从2011年同期的7.6亿元增加到了11.6亿元,增加了4亿元,而对应货币资金则从6.1亿元减少到了1.6亿元,减少了4.5亿元。显然,在公司总资产规模没有发生太大变化的情况下,紫鑫药业的资金大部分都转化为了库存。

问题:2011年由于人参引发了对公司的举报,因涉嫌业绩造假而备受市场关注。

 

三、康美药业(600518):侧重于人参精深加工及终端品牌。

康美自己没种参,都是收参。中药材在某种程度上有农产品性质,价格波动是市场常态,公司作为业内重要的中药材贸易商长期通过中药材价格涨跌幅赚取差价,每次价格较大幅度波动都是贸易商获利的机会。

问题:目前对公司争议较多,康美药业涉嫌造假,北京中能兴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又将矛头对准了上市公司康美药业,质疑康美药业涉嫌造假,有"不存在的土地"及"注水的项目","至少虚增了18.47亿元的资产"。

 

虽然没有找到特别合适的目标,作个长期关注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