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看A股什么?
(2012-05-13 21:11:27)
标签:
a股供求关系诚信真实分红股票 |
分类: 杂文 |
股票是金融商品,而商品都离不开“交易”的本性,就必然遵循供需法则!在此大前提下谈一下自己对A股目前的看法
1、供需关系才是当前A股的重心
注意这里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论要特别申明是在其仍然是“商品”的大前提下;也就是说只要股票对应的公司仍然法律上存在,就有价值,仍然是权益证明。
作为特许金融试验场的A股成立之初的很长一段时期注定了稀缺性,处于供不应求的买方市场,价值高估、市盈率高启是必然的;但经过二十年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二十年的超速扩容,无论是总市值还是流通市值都已经决定了A股走出了所谓幼年期,供求关系早已经发生了颠覆;目前正进行的,未来仍将不断持续的新股大扩容,特别是2005年股改成功导致的大小非的因素,已经决定了A股将会长期处于卖方市场……
那么,当供求关系已经发生了逆转的背景下,市场中的估值参照标准还能如同十年前去的吗?A股的市盈率还能静态的对比吗?如果不考虑A股目前面临的供求关系,去谈论所谓的“罕见投资价值”有意义吗?市场经济应该告诉过:当供求失衡的时候,商品的价格将无法正确反应其内在价值;供大于求则价格必然下跌,甚至……
个人观点:抛开一些公司业绩真实性不说,A股目前的市盈率的确处于历史低位,但市盈率处于低位就是机会吗?或者是绝佳机会吗?
那么同处于一个市场中的B股整体价格远低于对应A股如何解释?从长线看难道不是比A股更有罕见投资价值吗?再扩展开些,那些两地上市的A+H股公司在香港股市中的对应股份也是整体上低于A股,为什么?难道被我们曾经崇尚为价值投资典范、成熟的国际投行都出问题了吗?
既然如此,如果A股罕见投资价值成立,那么长期投资时为什么不去买同样公司、但价格更低的B股和H股呢?仅维持了A股底仓,尝试着买了些B股和H股。
2、公司诚信将是A股以后的麻烦
上市公司的股票作为金融商品就要有其一定的内在价值,最起码要求公司有相当的真实性。其实所谓分红率不过是上市公司真实性的一个表象——反应公司业绩的真实性,但目前A股市场中股价远领先公司业绩的大环境中分红作假并非不可能。而目前A股市场遍地的五花八门的题材本身就已经说明了其中很大部分的公司真实的发展前景不大乐观了,或者是对应的股票已经不大安分了……
近年来中国概念股在海外市场和香港市场被大规模猎杀恐怕不能仅仅认为都是歧视,常言道:苍蝇不叮无缝之蛋!那么在海外规范市场中尚且如此,难道国内股市的财务监管和审计更有效吗?
这里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相对于国内各地酒厂近年来经营的平静,酒上市公司的近几年大幅赢利却是突飞猛进,如果说茅台、五粮液也就算了,可上市的酒都疯狂只能说明要么社会出问题了,要么有些公司有故事了!
光靠什么梦是做不成百年企业的,不管用什么颜色!A股总不会要在酒的醉生梦死中成长吧,当然也别在什么梦中,不管什么颜色!当年那个“标王酒”没上市恐怕已经是A股大幸了。
无法理解的只好先看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