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战创伤“生物医学治疗”工程日前启动

标签:
干细胞创伤生物医学治疗启动财经 |
分类: 干细胞资料 |
来源:解放军报
由解放军总医院付小兵院士领衔的战创伤“生物医学治疗”工程日前启动。该工程的实施将对我军应用干细胞技术全面治疗战创伤,提升卫勤保障能力产生深远影响。
几年前,付小兵院士就带领团队,成功将干细胞技术应用于临床治疗战创烧伤汗腺再生上,在多次国内突发性重大火灾险情伤员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去年5月,国内一家知名国有企业得知付院士团队攻关的“皮肤损伤”“心脏和下肢缺血性疾病”等研究课题已取得重大突破,主动寻求合作,投资5000万元建设“再生医学与干细胞技术”平台,预期5年内建成国家“临床干细胞应用标准”,为国内全面展开干细胞技术临床应用和救治官兵战创伤奠定坚实基础。
付小兵院士: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院士
付小兵,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解放军总医院基础所所长兼第一附属医院全军创伤修复重点实验室主任,创伤外科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教授等国内6所大学客座教授。
担任国际创伤愈合联盟(WWHU)执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和咨询委员、国家科技进步奖通用和军队后勤专用项目评委、国家新药评委、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兼战创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以及《国际创伤修复与再生杂志》(Wound Rep Reg)、《国际创伤杂志》(IWJ)、《中国科学》(C辑)以及中华创伤杂志(中、英文版)编委等学术职务。
长期从事创伤和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研究工作,主编专著7部,在Lancet等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30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及“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际创伤修复研究终身成就奖”等重要奖项。荣立一等功,被评为“总后十大杰出青年”和“科技金星”等称号。
(以上资料由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提供)
付小兵生于1960年,医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我院医学保障部基础医学所所长兼三O四临床部创伤外科研究室主任,国际创伤愈合联盟执委,创伤、烧伤、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军队创伤修复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国际创伤修复与再生杂志》(Wound Rep Reg)编委。
付小兵研究员主要从事创(战、烧)伤研究和救治工作,主攻方向为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他先后获国家“973”、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25项基金资助;主编专著7部,参编28部,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国际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Lancet)和国内外其他杂志发表论文318篇,包括SCI期刊73篇,单篇论文最高影响因子28.64分,总影响因子大于200分,总计被他人引用1082次。获国际学术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省部级一、二等奖共计21项,其中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2008年获“国际创伤愈合研究杰出成就奖”。
付小兵研究员及其团队在国际上首先利用自体干细胞移植再生汗腺获得成功,为解决严重创烧伤患者后期出汗难题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用技术;阐明了严重创伤后皮肤创面不愈或难愈的相关机制,为加速创面愈合速度和提高愈合质量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治疗方法,相关技术已在全国推广应用;发现促进重要内脏器官主动修复在减轻严重创伤后多脏器损伤中的重要作用,为显著降低创伤患者多脏器损伤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提供了基础。
付小兵研究员先后获“何梁何利奖”、“求是”杰出青年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等奖项,并获“首届全国百名优秀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总后“十大杰出青年”、总后“科技金星”等称号,荣立一、二、三等功4次;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获国家科技部“973”先进个人,并被中国工程院授予“光华青年奖”。他领导的科室先后有2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