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证券分析报告:专业化“广告”注定了专业化“水份”

(2010-11-27 15:29:22)
标签:

证券

分析报告

专业化

广告

水份

股票

分类: 杂文

想聊一下自己对现在证券市场中的分析报告的看法,正好借着工作中的一个契机。什么是证券分析报告?广告而已!

前段时间上级总公司要制定某方面的规划,抽调我们这些分子公司相关人员;原本是打算找一家这方面顶级的专业咨询公司,可是最后却选择了国内一家公司,也算是够专业级的,毕竟也是国内的上市公司,而且在股市中还有种种题材嘛!这下好了,大家都是上市公司,还都是Y企。

工作班子搭建起来了,对方配了名专业老杆子,不过却带着一帮刚出校门的“兵伢子”,几乎没有什么这方面的实际经验,带人来了,我还真带着人家详细调研,甚至连细节和建议都给了;当然他们不仅是来我们一家子公司,几乎去了系统内在国内的所有大公司…

人家先是给出一份现状分析内容供节点式审查;只能用一字描述当时的感受——“水”!几十页的东西,除去样话、官话,就只剩下两、三页的实际内容,还都是些零散的堆砌,东西直接被退回去了,整改后的确新加了些内容,但却没有现状的总体把握、行业现状了,更别提什么分析了……

连现状的调研都这样,还能指望后面的所谓规划?与其他成员开玩笑,我甚至能猜测到后续细节,恐怕绝对是这方面极精彩的发展规划,而经典到大家都认可的专业级别的规划,甚至适合各行业,只怕是各章节都能在网上抄到的………

写这个是因为想起了我们的这个证券市场。我们经常要面对上市公司的各种市场分析和规划,这些分析和规划都出自专业人士,甚至是行业专家。作为大多数股东,现在的投资决策依赖于这些分析报告和规划;但这些东西现在有多少是货真价实的呢?

如果仅仅是不负责任的凑合,到也好办,这种分析和规划大多好识别,大家看多了也就认识了,起码心里有数,投资决策时自然会谨慎对待的。

真正的问题的:有些分析报告和规划根本就是“有人”针对性的策划,用极其专业化的方式有意“注水”,甚至是有意向性的引导市场上大多数股东(或股民);说白点就是专业化的误导,达到背后隐藏的目的

这里聊几个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

1、早前几年,大约1999年中时看到了当时的某证券业大佬关于“银广夏(000557)”的分析,对所描绘的核心业务——“萃取技术”十分着迷,毕竟是专业机构拿出了极专业化的分析报告和规划,甚至由于工作原因,看到了银广夏委托某设计院设计的“萃取”项目内部资料,似乎一切都能相互印证,只是当时从有限的网络资料中查到一条信息:全球关于银广夏所谓的萃取产品总产量仅一吨不到(大约是这样,记不太清了),可是银广夏的宣称的利润则推测出其产量则是百吨千吨!就是这条信息“害”的我在其疯狂前放弃了与狼共舞,有意思的是,当我将这个问题提出来时,周围参与疯狂的朋友反问了一句:你比“中经开”还专业吗?!当时真的很受伤,两年多的无聊,看着人家疯狂,而当骗局被揭开时,当时的感受不是高兴或庆幸,而是极度深寒!这也间接导致了后来彻底放弃市场上所谓分析报告,特别是所谓券商的分析报告。作为有着神秘背景的“中经开”都能干这事,当然人家倒了,才敢说的,那么那些至今还未出事的呢?!

2、大约是2006年初时,大牛市已经热火朝天了,自己对中小板一家公司产生了兴趣,自己收集了相关资料,但有意思的是当时券商对其的评价很不怎么样;苦守了8个月,也不停地查了8个月相关信息和资料,都在证实着股票的成长价值,这股却8个月没动,当时真盼望着有份专业分析报告能够客观评价一下;但大盘却上涨了千点,涨幅达到95%!那些专业机构的评价仍然是:“普通”,甚至是质疑!

只好坚守了自己的判断,周围同事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现在是傻子都挣钱!的确是一种无奈,只好安慰自己:“既然不是傻子,所以不挣钱!”…但其后公司的成长性终于被发掘,2006年底开始至大牛市结束,其上涨了384%,而大盘上涨了94%;其后的大熊市中,它仍然涨了一倍,成为为数不多的避风港之一!有意思的是,这时的各类分析报告是极尽赞美之辞,但其实公司已经走过了辉煌的高速成长期,其实去看看这家公司的前十大股东的变化就心里有数了!——这家公司就是“双鹭药业(002038)”!

3、由于自己的工作关系对某些行业发展可以说接触的多,了解些底细。可是,让人不解的是有几个大券商公司和基金公司(DF证券等)出的对某公司的前景分析报告却令人瞠目结舌!这家公司应该说挺不错的,但也不过是行业中的较出色的,甚至还处于成长期,但其分析报告中赫然标明这是此细分行业的龙头,市场份额多大,真不知道其是不是调研过此行业的真实发展,还是如我等一样直接从网络上获取到的资料,而且这些资料是对自己观点有用的!那么,同行业的几家未上市的实力公司的份额如何解释呢?真不知道是不是未上市的公司就不算市场份额了?!更有意思的是,按其分析的预期发展,就是将来此行业全部的份额都归此公司也不足矣支持其财务分析!真不知道这些所谓专家们的思维是如何折腾的?

其实,看看这家公司的承销商及大股东,一切就明白了!他们要么是其承销商,要么是新进的股东!这就是专业和競业精神!有点意思的是,上面提到的某证券公司曾经在2006-2009的大势和个股的分析和预测中,竟然是全盘皆错,而且错的离谱,可是这并不妨碍其继续分析和预测!

4、由于已经有媒体捅出了关于东方园林和碧水源的事,这里就聊一下:由于,这两公司的行业与自己的工作有些关系,多少了解些背景;两股上市前后曾经有大量的分析报告,当时随意翻了一下,感觉象是没出校门学生的文章,大量是从网络上抄来和拼凑的东西,剩下来的就是极具煽动性的文字,看了感受更象是广告,只不过是披挂了所谓专业分析和专家的光环!按照这些所谓专业分析报告,是不是可以理解成为这两家上市公司将来会通吃所在细分行业的所有份额?

当然,后面发生的一切已经可以初步给出个大概了!东方园林高管团队中,武建军、方仪两位董事副总经理曾分别在联合证券、中信证券任职,擅长与基金等各类机构建立亲密关系。广发、易方达两家基金公司旗下多只基金扎堆,一路推高股价的过程中,公司已先后签订了8个项目,总金额超过50亿元,可谓心领神会。

再看看其中一个主力庄家吧!广发证券的争议上市本就是由于内幕交易,而广发基金董事长马庆泉曾因涉嫌操纵股价,后于1999年出任嘉实基金董事长。2000年又伙同董事等人,图谋接庄亿安科技。

(注:这里直接点出是因为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已经刊发了相关文章《瞭望周刊:广发易方达缘何恶炒东方园林》)

这些年来看的所谓正规的专业分析报告多了,也麻木了,总感觉这些分析报告出的时机真是恰到好处,总是在有人最需要的时候,当然肯定不是中小散户!其实,这说起来挺有意思的按理说来,对某只投资股票而言,市场投资者(主要是中小散户)与这些证券机构(券商、公募基金等)应该是对手的关系,起码目前这个以投机为主的市场中是这样的;但是,那些所谓的专业分析报告和预测又大多都是由这些专业机构中的分析师所出,可是,我们的大多数投资者又大多是以此作为投资依据。这岂不是出现了逻辑上的笑话?决斗的一方竟然是按照对手的指示进行的,结果还用说吗?……

整天证券市场都在叫打黑,可是打来打去,打到什么了?小鱼小虾罢了,恐怕人家不过是推荐了些恶庄股;其实去翻翻一些所谓的正规的专业分析报告和公司分析报告,其煽动性少吗?可是其真正的分析有依据吗,经得起推敲?其严重误导的,又有哪个被追究过呢?

不过这并不妨碍大家继续看这些报告,其中有些还是有价值的,中肯的;至于剩下的,全当是“广告”就是了,既然是专业化的广告,能没有些水分吗?

不聊了,也写不下去了!这里权当茶余饭后的闲聊吧!

 

 

 

附:

《瞭望周刊:广发易方达缘何恶炒东方园林》(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对于东方园林所暗藏的诸多重大风险,广发、易方达等基金公司视而不见,它们一边大规模抛售低市盈率的大盘蓝筹股,一边把巨资囤积于东方园林等高市盈率的小盘股,令A股市场估值的结构性失衡越来越严重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祁和忠 | 上海报道

经过9月至10月上中旬的短暂调整之后,备受质疑的高价股“东方园林”再度反弹,截至11月16日,该股以119.60元收盘,市盈率高达215倍。

谁在狂炒东方园林?东方园林的三季报显示,地处广州的两家基金公司广发和易方达是主导力量。截至9月30日,广发策略优选、广发聚瑞各持有169.49万股、62万股,分列第一和第九大流通股股东,易方达行业、易方达科汇、易方达积极成长各持有150.11万股、131.40万股、129.58万股,分列第二至第四大流通股股东。

东方园林的高成长神话,是广发、易方达两家基金公司旗下多只基金扎堆,联手推高该股股价的表面理由。据东方园林公布的财务数据,今年1至9月,该公司取得营业收入9.40亿元,同比增长129.6%,净利润1.75亿元,同比增长173.5%。“对于高成长公司,给予高溢价”,在这样的逻辑下,广发、易方达把巨额资金砸进东方园林。

然而,多种迹象显示,在东方园林靓丽的高成长数字背后,潜伏着巨大风险隐患。今年1至9月,东方园林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为3.41亿元,现金流出却高达6.68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3.26亿元,该公司赢利的高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纸上富贵。

作为受托管理巨额公众资金的专业机构投资者,广发和易方达背负着大量中小投资者的信任和期望,其专业能力和诚信度与投资者的利益息息相关,但这两家基金公司为何会被东方园林的表面利润数据“迷惑”,变得“很傻,很天真”呢?

何巧女长袖善舞

东方园林主营园林设计、园林建筑与苗木销售,于2009年11月27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何巧女、唐凯为夫妻关系,何巧女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持有8078.71万股,占总股本的53.77%,唐凯任公司监事会主席,持有1703.08万股,占总股本的11.34%。

据公开资料,何巧女于1966年生,1988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1992 年,何巧女与另外4名自然人集资15 万元,设立集体所有制的北京市海淀区东方园林艺术服务部,即为东方园林的前身。

截至2009年9月30日,东方园林总资产5.28亿元,净资产2.44亿元。

2009年11月18日,经证监会批准,东方园林公司公开发行145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8.95%),发行价格58.60元/股,募集资金总额8.50亿元,在扣除保荐和承销费用、审计费用、律师费用、发行手续费等各项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8.01亿元,超额募集资金5.15亿元。发行前市盈率36.17倍,发行后市盈率50.96倍,发行市净率2.89倍。

在新股发行所募集的8.01亿资金到位后,东方园林的净资产大幅上升,一举突破10亿元。

2009年11月27日,东方园林登陆深交所,上市首日开盘价99元,最高价118.50元,收盘价116.50元,收盘后的总市值达58.34亿元。

自东方园林上市以来,何巧女长袖善舞,继续迸发着巨大能量。在她构建的高管团队中,武建军、方仪两位董事副总经理曾分别在联合证券、中信证券任职,擅长与基金等各类机构建立亲密关系。她熟谙资本市场的喜好,在接受《理财周报》采访时,她说:“我想当苏宁、万科那样被人学习的公司”,并表示要用10年时间做到市值1000亿元。

在何巧女的频送秋波之下,易方达、广发等公司的基金经理们纷纷拜倒,投入巨资追捧,制造出一个令人瞠目的巨大泡沫。

东方园林风险巨大

从2009年11月27日上市至今,东方园林的股价一路上涨,截至11月16日,该股复权后的收盘价为359.40元,不到1年的涨幅高达208.50%。公司总市值接近180亿元。

在广发、易方达等基金公司利用巨额公众资金一路推高东方园林股价的过程中,何巧女心领神会,自2009年年底以来,已先后签订了8个项目,总金额超过50亿元,它们分别是:湖南株洲神农城景观项目(总金额4.32亿元)、上海览海乡村俱乐部36洞球场项目(总金额9480万元)、大同文瀛湖项目(总金额12亿元)、张北县东洋河与玻璃彩河景观绿化工程(总金额1.8亿元)、张北风电基地园林景观工程(总金额5970万元)、鞍山市城市景观项目(协议总投资约16亿元)、衡水市滏阳河市区段景观工程(总金额4.46亿元)、本溪经济技术开发区沈溪新城景观工程(总金额约12亿元)。

接连不断的园林工程大单,是东方园林今年以来账面赢利高速增长的重要动力。但是,由于这些项目的施工周期大多较长,而交易对方在建设期通常按工程进度的50%拨付工程款,全部款项须在工程竣工后两至三年再付清,东方园林所隐藏的风险巨大。

首先,东方园林存在着高估营业收入、低估营业成本,从而导致利润虚增的风险。以张北县东洋河、玻璃彩河景观绿化工程为例,该项目于2010年5月9日签约,协议总金额1.8亿元,在今年上半年的财务报表中就确认了5035万元的收入。从签约到确认收入只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且确认收入的比例竟接近整个工程的1/3。

第二,东方园林去年年底以来的签约项目大多位于中小城市,交易对方的财务状况比较紧张,都需要东方园林垫资完成工程,存在着较高的坏账风险。以大同文瀛湖项目为例,该项目合同金额12亿元,交易对方为大同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服务中心,是一家集体企业,注册资本仅20万元。

第三,东方园林的多个项目的获得都没有通过正常的招投标程序,存在违规甚至违法的法律风险。招投标是保障市场公平竞争、防止腐败的重要手段。何巧女热衷于通过“找市长”获取市政项目,所承接园林建设工程的毛利率超过30%,远高于同类企业的正常投资回报率,其背后原因绝非施工方垫资可以解释。

广发易方达缘何疯狂

对于东方园林所暗藏的诸多重大风险,广发、易方达等基金公司却视而不见,它们一边大规模抛售低市盈率的大盘蓝筹股,一边把巨资囤积于东方园林等高市盈的小盘股,令A股市场估值的结构性失衡越来越严重。

基金公司为何如此疯狂?这主要是因为近十几年来,券商、基金等机构涉嫌操纵股价的现象屡见不鲜,惩罚力度却微乎其微。

以广发基金董事长马庆泉为例,早在1997年,他就曾因涉嫌操纵股价,被免去广发证券总裁职务,并受到记大过处分,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于1999年出任嘉实基金董事长。在2000年的“嘉实地震”中,他又伙同董事王少华等人,图谋接庄亿安科技,令公募基金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在“基金黑幕”曝光后,A股市场于2001年7月步入漫漫熊途,基金操纵股价的行为因失去市场大环境的配合而有所收敛。

不过,在2006年至2007年,随着股市的上涨,基金涉嫌操纵股价行为死灰复燃。以中国船舶为例,该股曾于2007年10月11日一度高见300元/股,南方、广发、易方达等基金公司都曾在高位重仓该股,具有明显的操纵股价的嫌疑。然而,对于这种恶劣行为,有关监管部门依然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没有予以必要的立案调查。2008年10月28日,中国船舶最低见30.58元,大量普通投资者损失惨重。

再以杭萧钢构为例,2007年,该股曾以百亿大订单为题材,连续涨停,部分基金亦涉身其中。但其后的事实证明,所谓的天价订单只是“镜中花,水中月”。

正是由于一些人长期在A股市场为非作歹,却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因此,今年以来,像东方园林这样的小盘股被恶炒的现象再度愈演愈烈。面对资本市场这股狂暴的歪风,有关职能部门应本着对市场和投资者负责的精神,尽快予以深入调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